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娅琼

作品数:44 被引量:177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红十字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肿瘤
  • 8篇活检
  • 8篇CT
  • 8篇成像
  • 7篇穿刺
  • 6篇穿刺活检
  • 5篇影像
  • 5篇细胞
  • 4篇体层摄影
  • 4篇活检术
  • 4篇CT引导
  • 3篇多层螺旋CT
  • 3篇血管
  • 3篇直肠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图像
  • 3篇细胞癌
  • 3篇腺癌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成像

机构

  • 40篇甘肃省人民医...
  • 11篇甘肃中医药大...
  • 3篇兰州大学第二...
  • 3篇兰州医学院第...
  • 2篇兰州大学
  • 2篇无锡市中医医...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河西学院
  • 1篇白银市第二人...
  • 1篇飞利浦(中国...

作者

  • 42篇马娅琼
  • 26篇黄刚
  • 10篇王莉莉
  • 6篇汝晓睿
  • 5篇毛泽庆
  • 5篇张恒
  • 4篇李生虎
  • 4篇杨蓉佳
  • 4篇曲强
  • 4篇曲红光
  • 4篇张世魁
  • 4篇徐香玖
  • 4篇马小梅
  • 3篇李永胜
  • 3篇周星
  • 3篇张文文
  • 2篇郑宁刚
  • 2篇左晓娜
  • 2篇王平
  • 2篇王小博

传媒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甘肃医药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6篇2023
  • 7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中控制心率的应用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多层螺旋CT心脏冠脉成像中控制心率的作用。方法随机将符合条件的患者68人分为A、B 2组各34人,在进行多层螺旋CT(MSCT)冠脉成像检查前,对A组进行心理护理,B组则不进行心理护理,然后比较检查过程中2组患者的心率差异。结果 B组检查中的平均心率为(69.44±4.90)次/min,A组检查中的平均心率为(66.68±5.24)次/min,A组平均心率低于B组。结论在进行CT心脏冠脉成像检查的过程中,心理护理能够降低和稳定患者的心率。
王亚群马娅琼
关键词:心理护理冠脉血管造影术心率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肿瘤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8
2022年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基于能谱CT探测器,采用立体结构式设计,上下两层分布有不同的晶体闪烁物质,可根据不同组织对光子能量吸收系数的差异来区分组织,在图像窗宽与窗位不变的情况下,无需增加辐射剂量便可获得虚拟单能量图像(VMI),且低能VMI可以有效的提高对比剂的对比度,这对区分肿瘤与正常组织有重要价值。因此,本文就光谱CT成像在肿瘤分期、鉴别诊断、热消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光谱CT临床应用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崔百强马娅琼王文娜柏启州苟云久
关键词:肿瘤
CT和MRI及影像组学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4年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导致结直肠发生的常见基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影像成像方法凭借无创性和个体化等优势已开始在评估结直肠癌高度MSI(MSI-high,MSI-H)状态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随着软件技术不断优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以及影像组学方法在结直肠癌MSI-H状态的术前预测、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综述旨在总结CT和MRI技术及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结直肠癌MSI-H状态中的优势和前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和无创的MSI-H预测手段,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彭乐平张秀玲施柳言黄刚马娅琼艾凯王莉莉马文婷马小梅
关键词:结直肠癌计算机断层成像磁共振成像
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旨在探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中的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进行肺穿刺活检的病例152例,随机分为A组(77例,采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穿刺)和B组(75例,常规穿刺法),比较2组首次进针成功率、CT扫描次数、诊断准确率、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时间以评估2种手术方法效果。结果:2组均穿刺成功并取得标本,穿刺成功率均为100%。首次进针成功:A组64例,B组62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05,P=0.941);CT扫描次数超标:A组18例,B组54例,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36.030,P<0.05);诊断准确:A组70例,B组68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59);咯血:A组12例,B组9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410,P=0.522);气胸:A组10例,B组11例,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90,P=0.764);手术时间:A组平均(19.88±4.47) min,B组平均(32.23±4.95) min,2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检验,P<0.05)。结论:CT引导肺穿刺术中应用靶点靶线体表描记法简单易行,能准确指导CT引导肺穿刺术中穿刺角度的把握,减少术中CT扫描次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汝晓睿朱炳印马娅琼张恒
关键词:CT引导肺穿刺活检术
能谱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细胞癌患者TACE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2025年
背景与目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中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然而术后的复发率较高,且缺乏有效的监测手段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风险。能谱CT作为一种新兴的影像学技术,能够更全面地反映组织特性,提高对肿瘤的检测能力和诊断准确性。结合血清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铁蛋白(FER),可能会进一步提高HCC患者TACE术后随访的效果。本研究探讨了能谱CT结合血清AFP和FER在HCC患者接受TACE术后随访中的作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肿瘤介入科2022年1月—12月93例TACE治疗后采用宝石能谱CT检测的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和对比患者动、静脉期残留肿瘤组织、凝固性坏死区和正常肝脏组织的碘浓度(IC),计算各个时相的IC差异(ICD)以及动、静脉期肿瘤组织或凝固性坏死区与正常肝脏组织的病灶对比度(LNR)。并进行血清AFP和FER水平检测。结果:能谱CT扫描结果显示,动脉期,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为1.41μg/mm^(3),肿瘤组织为0.79μg/mm^(3),肝脏组织为0.27μg/mm^(3),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静脉期,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为1.29μg/mm^(3),肿瘤组织为0.59μg/mm^(3),肝脏组织为1.59μg/mm^(3),肝脏组织中位IC明显高于另两者(均P<0.0001),但凝固性坏死区与肝脏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凝固性坏死区的中位ICD小于肿瘤组织(0.006μg/mm^(3)vs.0.201μg/mm^(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但肝脏组织与肿瘤组织,肝脏组织与凝固性坏死区的I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1)。动、静脉期凝固性坏死区LNR对比肿瘤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术后FER、AFP水平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HCC患者TACE术后能谱CT参数特征结合血清AFP和FER检测,对患者TACE术后肿瘤残留、复发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患者TACE术后病情评估提供临床参考。
张倍宁王江业颜克松孙国良马克文谢凡王文娜马娅琼郑宁刚
关键词:能谱CT甲胎蛋白类
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参数图影像组学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参数图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DLCT胸部增强扫描并经病理证实且获得PD-L1检测数据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选取88例为训练集,22例为测试集,分析其常规影像学征象并结合外周血免疫细胞建立临床模型。基于单能40 keV图像勾画容积感兴趣区(VOI),将此VOI匹配至单能40 keV图像、碘密度(ID)图、有效原子序数(Z-eff)图及电子密度(ED)图中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降维,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和多变量方差分析(ANOVA)进行特征选择,建立影像组学模型。影像组学结合外周血免疫细胞及影像学征象建立预测PD-L1表达的联合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血小板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例,病灶的形态及是否有空洞在PD-L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976、0.984,在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47、0.958、0.979。结论基于DLCT多参数图影像组学联合形态学特征及外周血免疫细胞构建模型能有效地预测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水平。
郑小霞马娅琼崔雅琼陈杏彪郑文霞黄刚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
双能CT定量参数在评估细针穿刺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出血风险的应用价值
探讨双能CT 定量参数在评估细针穿刺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出血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 2017 年1 月-2017 年7 月在本院行CT 引导下周围型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病人。
马娅琼
直肠癌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参数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直肠癌全容积表观扩散系数(ADC)直方图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4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术前采用OmniKinetics软件于ADC图像手动绘制肿瘤每一层轮廓为感兴趣区(ROI),由后处理软件自动计算获取全肿瘤体积的ADC直方图参数,包括ADCmin、ADCmax、ADCmedian、ADCmean、ADC10、ADC25、ADC75、ADC90、偏度、峰度,比较肿瘤标志物、免疫组化指标、肿瘤大小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的ADC参数值的差异;对ADC直方图参数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组、Ki-67≥50%组、CA199≥37 U/ml组、CA72-4≥8.2 U/ml组ADC25值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Ki-67<50%组、CA199<37 U/ml组、CA72-4<8.2 U/ml组(P<0.05或P<0.01)。CD31阳性组、CD56阳性组ADC75值低于其阴性组(P<0.05)。偏度与各个临床病理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1阳性与ADCmean、ADC25、ADC75相关(P<0.05),其中,ADC25对CD31阳性影响最大(标准回归系数为0.210)。结论 ADCmax、ADCmean、ADCmedian、ADC10、ADC25以及ADC75在直肠癌诊断应用中可靠性高,其中,ADCmean、ADC25和ADC75与直肠癌肿瘤标志物及免疫组化标记物相关性较高,可作为评估直肠癌预后的重要影像学指标。
程佳荣王莉莉黄刚马娅琼张文文马小梅常飞霞
关键词:直肠癌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分析
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CTP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价患者临床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7例在甘肃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发病在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CT平扫和CTPI检查,获得了梗死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及平均通过时间等参数。在患者入院7天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对各数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T平扫有38例显示早期脑梗死征象,诊断敏感性为56.72%;CTPI有56例发现脑内灌注异常区,诊断敏感性为83.58%。CTPI示梗死区脑血流量值较健侧脑实质明显下降(P=0.000),梗死区平均通过时间值较健侧脑实质明显延迟(P=0.038)。相关分析显示,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负相关(P<0.05),平均通过时间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并可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
张世魁马娅琼杨蓉佳曲强李永胜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CT灌注成像技术NIHSS评分
基于穿刺活检引导下双层探测器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鉴别价值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探讨在穿刺活检针引导下,利用光谱CT多参数成像对经病理证实的肺腺癌、肺鳞癌及小细胞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甘肃省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经肺穿刺活检并在双层探测器光谱CT上行胸部CT两期增强检查的84例肺癌患者的病理及影像学资料。比较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与小细胞肺癌组(SCLC)以及肺鳞癌、肺腺癌、SCLC三组间常规CT值与光谱CT多参数值的差异及ROC曲线。结果 动、静脉期NSCLC与SCLC组的常规CT值及多个光谱参数值差异阳性,(P<0.05)。两两组间比较,SCLC组与肺腺癌组、肺鳞癌组动脉期的ID值、NID值、无水碘值及静脉期的常规CT值、K值、ID值、NID值、无水碘值、Zeff值差异阳性(P<0.05);动脉期SCLC组与肺鳞癌组的常规CT值、Zeff值,与肺腺癌组的K值差异阳性(P<0.05)。动、静脉期肺腺癌组与肺鳞癌组各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静脉期NSCLC与SCLC组Zeff值的AUC均为最大(0.749,0.841),多个光谱Ct参数值的AUC大于常规CT值的。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动、静脉期多参数成像可对NSCLC及SCLC进行鉴别诊断,诊断效能优于常规CT值, Zeff值在动、静脉期的诊断效能最大。光谱CT多个参数值也可对SCLC与肺鳞癌、肺腺癌进行两两组间鉴别,但不能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
左晓娜曲红光黄刚马娅琼
关键词: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穿刺活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