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铨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地质矿产部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贵州马坪云母金伯利岩及伴生偏碱性超基性岩的岩石特征
- 贵州马坪岩群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一处金伯利岩,也是国内公认的"云母型"金伯利岩的代表。在区域上它与斑状云母橄榄岩和橄辉云煌岩共同组成一个东西向的偏碱性超基性岩带。这就为研究金伯利岩和相似岩石的区别、云母金伯利岩的划分标准以及...
- 马大铨赵子杰徐涛卢登蓉
- 关键词:金伯利岩镁铝榴石岩石特征
- 文献传递
- 海南省抱板群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37
- 1997年
- 根据对抱板群的最新研究,自下而上建立两个岩石地层单位,即戈枕村组、峨文岭组。戈枕村组由片麻岩类变粒岩组成,厚度大于2381m,具混合岩化。该组测得锆石一致曲线上交点年龄(1824±77)Ma,混合岩脉体RbSr等时线年龄(1637±31)Ma,推测形成于1600~1800Ma之间,相当于长城纪早期。峨文岭组以各类片岩为主,其次是石英岩和变粒岩,无混合岩化作用。侵入该组的变质花岗岩体,测定3个锆石UPb一致曲线年龄分别为(1456±66)、1441、(1364±25.67)Ma;另一件锆石蒸发法207Pb/206Pb峰值年龄为(1407±20)Ma。以上数据表明其形成年龄为1600~1400Ma。
- 马大铨黄香定陈哲培肖志发张旺驰钟盛中
- 关键词:地层抱板群混合岩
- 海南省东方县二甲-不磨金矿带抱板群时代、层序及含金性研究报告
- 马大铨黄香定肖志发陈哲培张旺驰
- 研究查明,原抱板群主要由表壳岩系和以花岗岩为主的侵入岩类组成。表壳岩系具的二元结构,椐此将抱板群划分为下部戈枕村组混合岩化斜长片麻岩和云英片岩,其原岩分别为具岛弧或陆源火山岩特征的钙碱性系列中酸性相陆源碎屑岩。根据多种同...
- 关键词:
- 关键词:元古代层序含矿性金矿
-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被引量:51
- 2002年
- 黄陵花岗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 ,它连同汉南和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带 ,形成于晋宁晚期扬子地台北侧的“秦岭洋”壳向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造山运动过程中。黄陵花岗岩基可解体为三斗坪、黄陵庙、大老岭、晓峰 4个岩套和 14个单元 ,侵位于 832~75 0Ma之间。三斗坪和黄陵庙两个岩套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 ,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下于约 16km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 ,前者主要依靠岩浆在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 ,后者主要在处于活动状态的韧性拉张剪切带内定位。钙碱性系列的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本区地壳迅速隆起过程中分别在 5km和 <1.5km深度的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根据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推断 ,三斗坪岩套的源岩主要是晚太古代大陆拉斑玄武岩 ,母岩浆相当于英安质 ,岩套内的成分变化主要受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控制 ;黄陵庙岩套除受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外 ,成分变化主要与英安质母岩浆和某种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有关 ;
- 马大铨杜绍华肖志发
- 关键词:花岗岩岩基大地构造背景源岩
- 贵州镇远马坪金伯利岩及外围岩体岩石特征
- 赵子杰马大铨徐涛刘观亮卢登荣
- 1.通过对马坪金伯利岩及外围岩体的研究,认为这些岩体共同组成东西向偏碱性很可能受东西向基底隐伏断裂所控制。2.根据大量岩石学、矿物把该区几种有争议的金伯利岩及其共生岩石,作了较合理的分类,划分包括镁铝榴石云母金伯利岩和细...
- 关键词:
- 关键词:金伯利岩火成岩超镁铁质岩含矿性
- 广东阳春地区两类花岗岩对比及成因探讨
- 赵子杰马大铨涂绍雄林惠坤张小豪
- 该报告是属于《南岭地区有色、稀有矿床的控矿条件、成矿机理及分布规律》一个研究课题。报告以大量的野外调查第一手材料和室内各项测试,从岩体的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副矿物组合类型及包体的岩石学特征、黑云母特征、长...
- 关键词:
- 关键词:花岗岩成矿作用
- 鄂西崆岭杂岩的组成、时代及地质演化被引量:61
- 1997年
- 崆岭杂岩包括下部基底片麻岩和上部表壳岩两部分。作者采自下部的13个斜长角闪岩样品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3290±170Ma(2σ),加入4个伴生灰色片麻岩样品后等时线年龄变为3150±79Ma(2σ)。采自上部的变粒岩和斜长角闪岩分别获得锆石U_Pb一致曲线年龄为2427±42Ma(2σ)和2031±4Ma(2σ)。基于这些新的数据和前人的工作成果,探讨了崆岭杂岩的形成和地质演化。
- 马大铨李志昌肖志发
- 关键词:年代学地质演化杂岩铀铅
- 海南岛前寒武纪基底组成及演化被引量:20
- 2005年
- 海南岛位于欧亚板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部位,区内构造复杂.根据沉积地层学、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成果综合分析,海南岛存在元古代的古老变质基底,以九所-陵水断裂为界,可进一步划分为南部的三亚块体和中北部的五指山块体.二者的基底组成及特征明显不同,三亚块体的基底属南海-印支地块的一部分.五指山块体在早元古代末期地壳初步固结,形成古陆的雏形;中元古代大规模构造热事件(1.63Ga、1.4Ga)形成了海南岛中北部地区成型的、稳定的结晶基底;晚元古代(0.95Ga)构造活动相对和缓,已固结成型的古陆局部增生.此间深大断裂即开始活动并控制前寒纪基底构造格局和演化,五指山块体的空间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海南岛中北部地区.
- 龙文国丁式江马大铨林义华莫位明周进波
- 关键词:前寒武纪
- 琼中麻粒岩的成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制约被引量:4
- 2006年
-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琼中麻粒岩可以分为“高Ti”麻粒岩(TiO2含量大于1.0%)和“低Ti”麻粒岩(TiO2含量低于1.0%)两种化学类型。“高Ti”麻粒岩以稀土总量高,轻稀土高度富集,轻、重稀土强烈分馏为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右倾单斜型,与本区变基性火山岩的稀土分布特征相似;低“Ti”麻粒岩以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分馏强烈,但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为特征,稀土配分曲线呈重稀土平坦的左高右低型,与许多浅成基性岩的稀土分布特征相似;认为琼中麻粒岩形成于晋宁期的可能性最大。两类麻粒岩的识别,有利于深化对琼中杂岩形成和演化过程的认识。
- 徐德明马大铨张业明付太安谢才富
- 关键词:麻粒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
- 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10
- 2008年
- 报道了海南岛中新元古代(-1000Ma)花岗质岩类的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分析结果。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富硅(SiO2含量为67.78%-75.04%),准铝或弱过铝(A/CNK=0.96-1.08),低Mg^#值(0.24-0.44)及较低Cr(5.82-13.42μg/g)、Ni(2.74-7.23μg/g)含量,强烈亏损Y(2.85-13.70μg/g)和HREE(Yb为0.26-1.22μg/g),以及较高的Sr/Y(23.75-173.38)和La/Yb(32.11-88.12)比值等特点,类似于TTG或低Mg埃达克岩。结合其低的正εNd(t)值特征,可以认为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是底侵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源区残留相以石榴子石为主,并可能有少量角闪石,其源岩很可能是古中元古代高钾和低Cr、Ni的斜长角闪岩。海南岛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形成于格林威尔造山作用晚期,这一结果支持华南统一大陆形成于-1000Ma的观点。
- 徐德明桑隆康马大铨谢才富张业明付太安
- 关键词:地球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