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洪生
- 作品数:76 被引量:253H指数:7
-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生物反馈法对马尾神经综合征病人自主排尿训练的临床观察
- 2011年
- 目的:应用生物反馈法训练马尾神经损伤病人自主排尿功能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48例马尾神经损伤病人,其中25例采用生物反馈法训练膀胱功能,23例做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应用生物反馈法训练马尾神经损伤病人膀胱功能效果显著,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及1周后残余尿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提高。结论:应用生物反馈法训练马尾神经损伤病人膀胱功能效果显著。
- 于从阳世伟陈雪萍郝淑芹殷梅妹顾洪生
- 关键词:马尾神经损伤膀胱排尿障碍
- 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结合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转移癌临床疗效报告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钉棒系统固定结合PVP术治疗胸腰椎骨转移癌的效果。方法对19例出现神经功能受损的患者胸腰椎骨转移癌,采用单纯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结合骨水泥充填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 19例均获得脊椎稳定,术后患者的疼痛、食欲、睡眠获得显著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1),且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明显下降,术后2周、1月、3月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月分别有63.2%和78.9%的患者神经功能至少获得Frankel一级以上恢复。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经后路椎弓钉棒系统固定术式相对简单、安全并可有效改善脊柱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 周文钰顾洪生李振宇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内固定器
- 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为探讨多节段颈椎退行性疾病前路手术的适应症及前路减压与稳定重建术的疗效,对行手术治疗的3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多节段颈椎失稳症及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和混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加钢板内固定术者17例;颈前路减压加钢板与单纯椎间融合器(Cage)内固定术者8例;颈前路减压加Cage内固定者5例;2例“跳跃性”病例不同节段分别行Cage加钢板内固定。32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21.5个月。术前JOA评分为(7.43±1.19)分,术后(14.62±3.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优16例,良1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3.8%。1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1例双上肢瘫痪完全无恢复。6例术后出现吞咽疼痛或困难,经治疗后恢复,植骨全部融合。认为前路手术的最佳适应症为:累及病变≥2节段;临床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神经根或脊髓受损,神经系统检查阳性;CT或MRI显示病变来自脊髓前方;经系统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 顾洪生李振宇阎洪印田长庆余铮陈扬周文钰曾腾辉颜滨郭伟壮林建泽
- 关键词:颈椎脊柱融合前路减压手术入路
- 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pAd-LMP-1被引量:4
- 2010年
- 背景:目前大多采用Adeasy系统来构建和包装腺病毒载体,整个过程需要多次酶切,连接和转化筛选,并且在BJ183菌中的重组阳性率很低,还可能存在假阳性的可能,整个过程耗时、繁琐。目的:应用Gateway技术较快速构建大鼠LIM矿化蛋白1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从SD大鼠成骨细胞内提取总RNA,并设计LMP-1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获取LMP-1基因后利用Invitrogen公司的TOPO定向克隆技术创建入门克隆pENTR/D-LMP-1,转化TOP10细菌后挑取阳性克隆摇菌提取质粒,入门克隆再与表达载体pAD/CMV/V5-DEST进行同源重组反应得到病毒载体pAD/CMV/V5-LMP-1,转化细菌后挑选阳性克隆摇菌提取重组病毒质粒,用PacⅠ内切酶线性化后用转染293A细胞后得到重组腺病毒载体。将目的基因与Genebank中LMP-1(基因号:AF095585)一致性BLAST比较,并观察重组腺病毒载体pAd-LMP-1的表达。.结果与结论:总RNA后电泳结果显示所提RNA完整,RNA纯度符合要求。成功获取大鼠LMP-1基因,入门质粒与病毒表达质粒经过酶切鉴定以及测序证明,目的基因与Genebank中LMP-1(基因号:AF095585)作BLAST比较,发现系列一致,没有突变。构建出来的腺病毒载体载体能在293A细胞中包装成功。提示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LMP-1重组腺病毒载体相对简单、快捷地获得pAd-LMP-1。
- 顾洪生程志安李振宇周文钰邹小英
- 关键词:重组腺病毒载体GATEWAY技术克隆
- 颈椎骨折脱位的外科治疗及其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报道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外科治疗的入路,内固定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颈椎骨折脱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前路手术30例,后路手术24例,前后路联合手术5例。前路手术依据颈椎管腔受压情况分别采取骨折复位、半椎体切除、全椎体切除;椎体重建应用自体髂骨或钛网。后路手术主要采用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ASIA脊髓运动感觉功能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恢复。全部病例术后3~6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2例吞咽疼痛或困难,气管食管漏及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神经症状加重各1例。结论: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是以颈髓损伤恢复的先决条件。充分减压、重建脊椎稳定性、合理的手术入路以及可靠的内固定是手术成败关键。
- 田长庆顾洪生李振宇周文钰曾腾辉
- 关键词:颈椎骨折脱位
- Magerl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创伤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易造成寰枢椎失稳,并可导致高位颈髓慢性压迫,逐渐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者需采取手术治疗以恢复寰枢椎稳定性。C1-2经关节螺钉技术(Magerl技术)由于其显著的生物力学优势及更好的术后骨性融合率而成为治疗的首选。我科自2003年5月-2005年11月,采用Magerl技术治疗创伤性寰枢椎脱位失稳患者13例。
- 李振宇周文钰顾洪生闫洪印田长庆余铮陈杨
- 关键词:寰枢椎骨折脱位MAGERL疗效观察寰枢椎失稳经关节螺钉慢性压迫
- 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被引量:2
- 1994年
- 我院自1980年5月至1990年6月手术治疗7例骨盆骨折并发创伤性膈疝,6例痊愈,1例死亡。其发病机理与骨盆骨折巨大暴力造成腹压骤然升高,腹腔脏器穿破膈肌以及胸腔负压有关。骨盆骨折合并创伤性膈疝往往并发其它严重合并伤,又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导致误诊及漏诊。对本病的诊断应建立在高度警惕,仔细体检和必要的检查基础之上。胸腹部X光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顾洪生黄磊黄琪裳
- 关键词:骨盆骨折并发症隔疝
- X-tube辅助下TLIF技术与局限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总结X-tube辅助下TLIF技术与局限性减压治疗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X-tube辅助下多裂肌间隙入路部分椎板切除、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单节段23例,双节段12例,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3.6岁。35例患者中28例有效随访10~23个月,平均19个月。疗效评定症状改善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对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6周~12个月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手术耗时单节段70~135 min,平均100 min;双节段120~21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单节段250~500 mL,平均300 mL;双节段350~800 mL,平均600 mL。28例随访患者中,症状改善率,优14例,良8例,一般2例,差2例,优良率达82%。椎间融合良好25例,另3例植骨融合欠佳,仍有较顽固下腰部疼痛,但较术前减轻。结论 X-tube辅助下TLIF技术与局限性加压治疗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效果较好。
- 颜滨刘尚礼杨欣建顾洪生
-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
- MIS-TLIF内固定治疗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6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患者进行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B组采用MIS-TLIF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部位切口长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椎间隙高度、椎间融合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临床指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手术部位切口长度显著小于B组(P<0.05);B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引流量显著显著少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椎间隙高度、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肯定,优于传统开放TLIF手术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 曾腾辉杨欣建顾洪生陈扬余铮
- 关键词:腰椎退变性疾病
- 下腰椎椎管容积螺旋CT与铸型测量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一种下腰椎椎管骨性容积评价的定量测量方法。方法 :福尔马林浸泡尸体标本 2 0例 ,先后采用螺旋CT扫描及灌铸法测量L3 /4 、L4/5、L5/S1节段椎管容积。SCT扫描范围自L3 上缘至S2上缘 ,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 3D重建 ,分别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椎管的容积 ,并与灌铸法直接测量椎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L3 /4 、L4/5、L5/S1椎管容积 ,3D法分别为 :(6.7± 2 .0 )、(8.2± 2 .4)、(13 .4± 3 .2 )cm3 ;铸型法分别为 :(7.2± 2 .2 )、(8.4± 2 .5 )、(14 .1± 3 .4)cm3 ,经统计学处理发现两种测量方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1)利用螺旋CT三维重建方法 ,重建下腰椎椎管骨性容积简便、易行、可靠性好 ,可为临床椎管诊断提供定量指标 ;(2 )相比较而言 ,容积评估更能反映椎管真实变化 ;(3 )以上、下椎弓根中点及内缘所围成的区域作为椎管的容积评估标准 ,人为操作误差明显减少 ,且与椎间盘、神经根变化密切相关。
- 马若凡顾洪生肖建德李振宇刘尚礼
- 关键词:椎管容积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