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俊国 作品数:39 被引量:35 H指数:3 供职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博士科研启动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文化科学 哲学宗教 艺术 更多>>
试论当前文艺学研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6 2003年 目前的文艺学研究模式出现了“断层”现象,存在着研究泛化、缺少系统性、基础理论薄弱、研究者的心态发生错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艺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建构新的文艺学研究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为此,必须切实转换研究者角色,立足中国现实,廓清研究领域,在具体方法的多元化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 卢政 霍俊国关键词:文艺学 奇观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及其问题 2011年 “奇观”是指现代技术媒体遵循商品逻辑制作出的影像及其背后隐藏的复杂社会关系,该概念由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居伊·恩斯特·德波(Guy Ernest Dobord,1931~1994)在《奇观社会》(1967年)一书中提出。此后,鲍德里亚和凯尔纳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德波的“奇观”理论。同时,随着德波、鲍德里亚和凯尔纳的文化批判思想在全球的传播,奇观理论给全球的文化研究带来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奇观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及其问题进行考察。 霍俊国关键词:本土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社会关系 鲍德里亚 文化研究 技术媒体 试论当前文艺学研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3年 目前的文艺学研究模式出现“断层”现象,存在着研究泛化、缺少系统性、基础理论薄弱、研究者的心态发生错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艺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建构新的文艺学研究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要任务,为此,必须切实转换研究者角色,立足中国现实,廓清研究领域,在具体方法的多元化与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力求有新的突破。 卢政 霍俊国关键词:文艺学 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问题 2004年 考察中国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状况,对全面了解并进而发展包括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内的中国美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注重与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紧密结合,并从中国社会现实性出发,主要研究了艺术和美学的人道主义、艺术的文化研究、艺术的批判与拯救功能、后现代语境及现代性和文化全球化等理论问题。 霍俊国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 人道主义 文化研究 后现代主义 当代中国文化批评对西马“奇观”理论的研究及其反思 被引量:1 2011年 '奇观'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德波在《奇观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概念。在该书中,德波说:'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积聚。曾经直接地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此后,鲍德里亚和凯尔纳分别继承和发展了德波的'奇观'理论,而'奇观'理论则随着鲍德里亚和凯尔纳的文化批判思想在全球的传播而给全球的文化研究带来重大影响。本文拟就当代中国文化批评对西马'奇观'理论的研究进行考察。 霍俊国 党圣元关键词:社会 文化 德波 论儒家仁学思想对王国维文学观的影响 霍俊国文献传递 论朱志荣古代文论的现代性思想 2011年 朱志荣对古代文论现代性问题一方面进行了理论思索,其基本观点为:在全球化视野中以"历史意识与当代意识统一"的史识观念建构古代文论体系;另一方面则将理论思索付诸于实践。朱志荣关于古代文论现代性的思考和实践实质上是对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学和文论如何生存与发展的一种前瞻性设计,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里程碑式的现实意义。 霍俊国关键词:古代文论 历史意识 孔府档案的艺术性分析:——以6312、6313、5476号档案为例 被引量:1 2017年 《孔府档案》是孔府留存的孔氏家族在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私家档案,除了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外,也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以档案中的6312、6313、5476号档案为例,主要采用叙事体与对话体,通过简洁又不失准确的语言将嘉庆帝召见孔庆镕,光绪帝召见孔令贻,慈禧太后召见孔令贻母、妻的情形还原,也通过对话的方式将人物的形象塑造的生动形象。 唐迪 霍俊国虚幻镜像与诗意栖居——从电视的扩张看生态美学的崛起 2007年 生态美学产生和崛起的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化所造成的人类生存状态的恶化。而作为现代科技发展重要标志之一的电视的出现和过度膨胀,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电视虚幻镜像的蔓延和泛滥,导致了人类生活的日益浮浅化、功利化、单调化、意识形态化。电视镜像彻底解构了人,使人陷入严重的异化状态。电视所制造的虚幻镜像与人类诗意栖居之间的尖锐矛盾,促进了人类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成为生态美学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 卢政 霍俊国关键词:电视 诗意栖居 生态美学 文化视野中的审美心理研究 被引量:2 2002年 诚如一位批评家所言 ,现在文化和审美越来越分离 ,孤立的审美成为当代主要的问题 ,作者反对这种不良的研究倾向 ,希冀着文化审美心理学的突显。因为审美心理并非栖居在理想的真空中 ,而是生长在人类文化这片沃土上 ,无论是群体审美心理还是个体审美心理 ,它们都是文化这棵巨树上的果实。 霍俊国 史大丰关键词:文化 审美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