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萍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7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 目的 分析2016年云南贡山县6~18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云南省贡山县460名6~18岁独龙族,通过询问调查和膳食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并测量身高、体重,采用BMI...
- 赵江汤钦岚闵向东张强陈留萍刘志涛
- 关键词:独龙族营养不良影响因素
- 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ICD-PT研制与应用
- 目的研制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肺结核量表QLICD-PT,并对其进行考评;同时,应用QLICD-PT量表对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分析并制定最小临床显著差异(MCID)。方法慢性病患者生命质量测...
- 陈留萍
- 关键词:肺结核生命质量量表信度反应度
- 一起拟灰花纹鹅膏菌毒蘑菇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调查云南省澜沧县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蘑菇中毒事件处置提供参考。方法 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开展回顾性调查,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合毒蘑菇标本物种鉴定和毒素检测判定中毒原因。结果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进食者4人全部中毒、死亡1例;中毒潜伏期为15~20 h;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头晕为主(均为3例)。死者临床特征以急性肝脏损害为主;毒蘑菇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拟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 fuliginea)。蘑菇子实体中检出α-鹅膏毒肽、β-鹅膏毒肽和羧基二羟鬼笔毒肽。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的中毒。结论 该起毒蘑菇中毒事件为误食拟灰花纹鹅膏菌引起。规范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以及对毒蘑菇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和毒素检测,是明确毒蘑菇中毒原因和事件有效处置的关键环节。
- 陈留萍赵江李海蛟林佶赵学艳张敏刘志涛
- 关键词:食物中毒毒蘑菇分子生物学鉴定流行病学调查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对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评价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的效果。方法借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进行干预,采用SPSS13.0软件对干预前后患者就诊率、发病率、检出率进行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后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干预后初诊肺结核可疑症状患者就诊率增幅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来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构成比增幅明显大于干预前;2016年不同地区实施干预措施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措施对高疫情地区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效果尤其明显。结论通过借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提高了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
- 陈留萍杨蕊邱玉冰卢昆云许琳杨云斌陈金瓯
- 关键词:肺结核
- 2010—2020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和趋势。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省各地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20年共发生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260起,发病6600人,死亡2人,总体呈下降趋势。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峰期为第二、四季度,占总起数的66.54%(173/260);暴发场所多发生在小学,占总起数的58.08%(151/260)。报告明确或可疑致病因子的185起事件中由微生物或可疑微生物引起的占40.00%(74/185),毒素引起的占46.49%(86/185);明确致病因子的118起暴发事件中,60.17%(71/118)是由4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其中蓖麻毒素导致的最多,达22起(18.64%),发病人数428人,其次是蜡样芽孢杆菌20起(16.95%),原因食品被归因为一类食品植物类,主要是大米、三明治、面包。导致暴发污染环节最多的是生产加工环节(50.77%,132/260)。结论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在学生开学季时,加强对小学食堂植物类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管理和监督。微生物、毒素感染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致病因素,且原因查明率低,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食源性疾病微生物、毒素检测能力,提高原因查明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
- 苏玮玮杨彦玲董海燕万青青赵江陈留萍张强朱晓刘志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 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云南省2015—2020年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病规律和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进行分析,采用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2021年每月野生蕈中毒事件数进行预测。结果云南省2015—2020年共报告野生蕈中毒事件3428起,中毒13931人,死亡180人。6~8月为云南省野生蕈中毒的高峰期,报告起数占总数的85.0%。报告起数前3位的州市为:文山、玉溪和楚雄,报告起数占总数的48.7%;家庭是野生蕈中毒高发的场所,事件报告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数的91.7%、85.2%和93.9%。采用季节趋势模型预测云南省2021年野生蕈中毒事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中毒高峰为6~8月。结论野生蕈中毒是云南省危害较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6~8月份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季节,家庭是野生蕈中毒的好发场所。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广泛开展预防野生蕈中毒知识宣传教育,避免野生蕈中毒事件的发生。本研究建立的季节趋势模型对云南省野生蕈中毒事件的拟合效果较好,可以应用于野生蕈中毒流行预测。
- 刘志涛赵江李娟娟闵向东阮元苏玮玮朱晓陈留萍杨彦玲张强董海燕
- 关键词:野生蕈食物中毒流行病学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与云南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简称"怒江州")和全省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怒江州结核病疫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得到2008-2011年怒江州各疾控中心登记、治疗、管理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482例,以及全省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90546例.比较怒江州与全省同期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怒江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35.8±14.77)岁,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41.9±17.37)岁(t=17.24,P<0.01);男性占68.7%(1705/2482),与全省[68.1%(61658/905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9,P>0.05);怒江州患者本地户籍人口占99.3%(2464/2482),高于全省95.7%(86623/90546)(χ2=77.49,P<0.01);怒江州以"主动就诊"方式发现的患者占91.7%(2275/2482),高于全省[82.0%(74277/90546)](χ2=153.6,P<0.01);怒江州复治患者占10.6%(263/2482),高于全省[7.5%(6813/90546)](χ2=32.439,P<0.01);怒江州非涂阳患者(涂阴、未查痰、结核性胸膜炎)占54.4%(1349/2482),高于全省[39.9%(36111/90546)](χ2=206,P<0.01);怒江州患者就诊延迟天数的中位数(70d)大于全省(46d).结论 怒江州活动性肺结核疫情较全省严重,应该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 张丽芳许琳高小娇陈留萍
- 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和控制状况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患病及控制状况,为少数民族地区2型糖尿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8年1月—2020年8月,选取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2980名年龄≥18岁基诺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布朗族和普米族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成人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8.3%,标化率为6.8%,2型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8.6%、32.5%和18.3%,标化率分别为33.8%、28.2%和15.8%。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522,P<0.01),德昂族标化患病率(10.4%)最高、依次为布朗族(9.5%)、基诺族(6.6%)、景颇族(5.4%)、阿昌族(5.1%)和普米族(3.2%)。不同少数民族2型糖尿病标化知晓率、标化控制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30、13.519,P<0.01)。阿昌族标化知晓率最高(50.1%)、基诺族最低(0);景颇族标化控制率最高(29.3%)、基诺族最低(0)。结论云南省6个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和控制存在民族差异,德昂族标化患病率最高,基诺族知晓和控制率最低,建议加强云南省特有少数民族糖尿病防控工作。
- 阮元李娟娟董海燕万青青赵江陈留萍张强刘志涛
- 关键词:患病知晓
- 云南产铁皮石斛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检测铁皮石斛中农药残留情况,并对其进行急性及慢性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评估,为安全监管、地方标准制定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21年收集云南产铁皮石斛干制品81份,对铁皮石斛中的5种杀菌剂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残留进行测定。采用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法对铁皮石斛中多农药残留膳食摄入累积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苯醚甲环唑检出率最高,为98.77%,其次分别为甲霜灵91.36%、丙环唑77.78%、咪鲜胺58.02%和腐霉利12.20%,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检出的5种农药的急性累积摄入(acute cumulative intake,a HI)合计为13.64×10^(-3),慢性累积摄入(chronic cumulative intake,c HI)合计为8.53×10^(-3),均<1。结论云南产铁皮石斛杀菌剂类农药残留的急性及慢性膳食累积暴露风险较低,建议食品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规范铁皮石斛中农药的使用和管理。
- 朱晓刘志涛胡文敏陈留萍林佶董海燕
- 关键词:铁皮石斛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 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分析被引量:11
- 2021年
- 目的了解2010—2019年云南省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9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9年云南省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24起,发病6 115例,死亡2例;年均罹患率为7.96%,各年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3 244.44,P<0.01)。有毒植物毒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54.91%;死亡事件均由化学性因素引起。农村中、小学校是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3和11月份是高发月份;城市和农村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和发病病例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加工不当和误食误用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重点加强中小学校食源性疾病防控的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有毒植物的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食堂的管理和监督,规范从业人员,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学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
- 杨彦玲李娟娟余思洋赵江陈留萍苏玮玮刘志涛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