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瑟燕 作品数:16 被引量:48 H指数:5 供职机构: 汕头市中心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黄朝华 杨江爽 翁泽生 吴先衡 陈瑟燕 林时勖关键词:栓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心理干预对减少行CT增强扫描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的探讨 被引量:3 2014年 CT 增强扫描技术是目前影像诊断学中重的检查方法,但该项检查需注射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对比剂,易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引起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因此,CT 增强扫描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减轻或解除患者的焦虑情绪,对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得到满意的图像质量有重作用。 陈瑟燕 周琇 张翔玲 周玉华 吴先衡关键词:增强扫描技术 心理干预 对比剂 影像诊断学 心理负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18F-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BP患者的PET/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肿瘤均发生于胸椎,分别发生于T4、T6和T11,3例病变均位于椎体,PET/CT表现为椎体膨胀性、穿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边缘有硬化带,呈中-高度不均匀葡萄糖代谢增高。结论脊柱孤立性浆细胞瘤好发于中老年,以胸椎为好发部位,PET/CT全身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黄朝华 关志伟 吴先衡 郑广伦 黄锦桂 陈瑟燕关键词:脊柱 浆细胞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 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发生对比剂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CT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后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和意义,同时观察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在本院CT室行CT增强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检查前均常规进行血液血肌酐检测,于检查后24 h再次检测血肌酐的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对比剂外渗情况和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检查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血肌酐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患者血肌酐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后,碘对比剂外渗情况和碘对比剂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糖尿病患者CT增强后预防对比剂肾病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并能有效减少碘对比剂外渗和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率。 陈瑟燕 周琇 李楚莲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 糖尿病 CT增强 对比剂肾病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黄朝华 陈瑟燕 杨江爽 翁泽生 林顺发关键词:肺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图像后处理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评估主动脉夹层内膜破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主动脉夹层(AD)内膜破口的评估价值;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方法收集经MSCT检查诊断为AD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35例患者按照假腔内有无血栓形成、内膜初始破口是否清晰及内膜瓣是否全程清晰3种属性分别分组,对3种属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可能影响内膜初始破口观察的因素,并研究血压水平与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的关系。结果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清晰28例,观察不清7例。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为0.10~5.30 cm,平均(1.46±1.36)cm。内膜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关系密切(rs=0.573,P=0.001);内膜初始破口与内膜瓣显示情况关系密切(rs=0.739,P=0.001);内膜初始破口显示情况与假腔内血栓形成有关联(rs=0.372,P=0.041)。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收缩压大小无关(rs=-0.010,P=0.961);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舒张压大小也无关(rs=-0.070,P=0.746);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分级同样不存在相关关系(rs=-0.019,P=0.930)。结论 MSCT在AD内膜破口的评估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假腔内血栓形成是引起内膜初始破口观察不清的主要原因,AD内膜初始破口大小与血压水平无关。 林少帆 吴先衡 林黛英 黄朝华 陈瑟燕 林顺发关键词:主动脉疾病 血管内膜 重症患者CT增强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分析对重症患者应用增强CT进行检查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增强CT检查的80例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在患者检查前均制定好周密的临床护理计划,同时把计划切实贯穿于检查的整个过程中,以保证扫描能够顺利完成。结果:1例因腹部外伤后疼痛,于平扫的时侯移动了躯体,影像出现伪影,立即进行了重新扫描。1例因推药后发生一过性的恶心与呕吐,简单观察后未经处理,患者症状逐渐消失后重新扫描。余下患者均能够顺利的完成检查,并且扫描图像均清晰可靠,其病灶和周围组织间的对比度良好。患者检查后测量其生命体征均较稳定。结论:重症患者应用增强CT进行检查过程中,为其提供以细致周密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顺利的完成检查,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陈瑟燕关键词:重症患者 护理措施 肺曲菌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析肺曲菌病的MSCT表现,提高对肺曲菌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方法对20例经病理和治疗随访证实的肺曲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中13例为曲菌球,7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双肺多发4例,右肺9例,左肺7例。CT表现为13例曲菌球均表现为空洞性结节,10例呈新月征,空洞壁厚薄不均,伴周围条索影。7例侵袭性肺曲菌病中,表现为不规则斑片、斑块浸润影或磨玻璃影4例,伴有节段性实变2例;表现为结节影和楔形实变影3例,周边有晕圈征。结论肺曲菌病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认识其在不同时期具有的相应某些特征性表现,有利于临床早期正确诊断并进行治疗。 黄朝华 林时勖 陈瑟燕 陈瑟燕关键词:曲菌病 多层螺旋CT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S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为单发肿块,11例平扫均呈边界清楚、略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其中6例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瘢痕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略高或等密度灶,延迟期呈等或略低密度灶,中心瘢痕及假包膜呈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病灶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FN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SCT动态增强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黄朝华 杨江爽 郝鹏 陈瑟燕 杜光舟一种自感应开盖的放射性医疗垃圾桶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感应开盖的放射性医疗垃圾桶,包括外桶体、内桶体、桶盖、活动盖板、用于对活动盖板的位置进行切换的位置切换机构、感应开关、辐射探测器、显示模块、控制电路和电源模块;桶盖上设有垃圾投放口,活动盖板设于垃圾投... 沈泽怀 陈瑟燕 曾媛 陈桂坚 沈泽婷 许燕杏 周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