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婉琪

作品数:10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磁共振成像
  • 2篇影像
  • 2篇细胞
  • 2篇MRI
  • 1篇代谢物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聚糖
  • 1篇杏仁核
  • 1篇阳性
  • 1篇影像表现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表现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原始神经外胚...
  • 1篇神经外胚层
  • 1篇神经外胚层肿...
  • 1篇神经外胚瘤

机构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作者

  • 7篇李维粤
  • 7篇陈婉琪
  • 7篇吴元魁
  • 7篇许乙凯
  • 6篇代月黎
  • 6篇肖翔
  • 3篇马立超
  • 2篇严承功
  • 1篇洪少馥
  • 1篇粱文
  • 1篇赵亮
  • 1篇林洁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脊柱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7例报告)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脊柱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pPNE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脊柱pPNET病例中,男性4例,女性3例。病变位于颈段(C2~7)1例,颈胸段(C7~T2)1例,胸段(T10~12)1例,腰段(L3~4、L4~5)2例,腰骶段(L1~S2)1例,骶段(S1~4)1例;其中,髓外硬膜内1例,硬膜外6例。MR(n=7)和CT(n=4)检查表现为硬膜内或硬膜外肿块,信号/密度不均,T1WI为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CT为等密度,增强扫描呈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肿瘤位于髓外硬膜内者可伴有多发蛛网膜下腔转移,硬膜外pPNET肿瘤的主体部分多位于椎骨或椎旁组织,肿块椎管内部分累及多个椎体平面,并通过椎间孔、骶孔与椎旁部分沟通。结论脊柱pPNET可表现为髓外硬膜内或硬膜外肿瘤,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陈婉琪吴元魁许乙凯李维粤肖翔代月黎马立超
关键词:脊柱磁共振成像
^1H-MRS评价颞叶癫痫患者杏仁核代谢物比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采用1 H-MRS探讨颞叶癫痫(TLE)患者双侧杏仁核的各代谢物比值改变。方法对15例TLE患者(TLE组)和15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行杏仁核1 H-MRS扫描,比较两组杏仁核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分析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各代谢物比值与癫痫病程和发病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和NAA/Cr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患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NAA/Cho和Cho/Cr比值与TLE组对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LE组对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低(P均<0.05)。TLE组双侧杏仁核NAA/(Cho+Cr)、NAA/Cr和NAA/Cho比值与癫痫病程及发病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LE患者双侧杏仁核存在显著的代谢异常,双侧杏仁核可能作为传导通路的一个环节,参与TLE的发病过程。
肖翔许乙凯代月黎李维粤陈婉琪吴元魁
关键词:颞叶癫痫杏仁核磁共振波谱成像
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脑室外神经细胞瘤(EVN)的临床病理、影像表现特点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并经病理证实的EVN患者9例。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6例患者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扫描。2例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同时,检索联机医学文献分析和检索系统(Ovid Medline)、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检索系统(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198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录的相关文献,综合分析EVN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影像特点。结果该研究共9例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59岁。3例病灶位于大脑半球,3例位于中脑,松果体、小脑蚓部和鞍区各1例。2例患者CT平扫病灶呈等或稍高密度。9例患者MR检查肿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8例呈不均匀强化,程度不一,1例无强化。6例FLAIR序列呈高信号。出血3例,完全实性2例,完全囊性1例,囊变6例,钙化2例。7例肿瘤边界清晰,2例模糊。4例无瘤周水肿,3例轻度水肿,中度和重度水肿各1例。文献报道EVN共142例,男78例,女63例,中位年龄31岁(其中1例未提供性别和年龄)。86例位于大脑半球,其中额叶38例,位于脊髓23例,中枢神经系统以外12例。CT平扫肿瘤呈低、等或稍高密度,MR 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稍高或明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多数肿瘤可见不均匀强化,程度不一。瘤周多无或轻度水肿,钙化、出血及血管流空影少见。结论EVN罕见,男性多见,好发于额叶。对于境界清楚,累及皮层或同时累及白质,具有囊变,无或轻度瘤周水肿的脑实质肿瘤,应把EVN列入鉴别诊断。
代月黎许乙凯粱文赵亮陈婉琪李维粤肖翔严承功吴元魁
关键词:神经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颅底凹陷症患者MRI矢状位像斜腭角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通过MRI矢状位像测量斜坡中线与硬腭所成的角(即斜腭角),对比正常人与颅底凹陷症患者之间的差别,探讨斜腭角在颅底凹陷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颅底凹陷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发病机制将其分为寰枢椎脱位组(A组)15例以及无寰枢椎脱位组(B组)15例,并将正常人200例设立为正常对照(C组)。在排除性别和年龄干扰情况下,通过测量斜腭角的大小,观察3组间斜腭角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斜腭角测量结果显示,A组[(39.71±8.96)°]和B组[(35.47±10.15)°]均小于C组[(54.03±4.6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A、B、C 3组间的年龄、性别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排除了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结论:MRI矢状位像上的斜腭角可作为一个新的辅助诊断颅底凹陷症的客观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对于不同类型的颅底凹陷症鉴别意义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马立超许乙凯代月黎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关键词:颅底凹陷症磁共振成像
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表现:10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 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ESFT的影像学资料,其中4例接受CT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接受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10例ESFT中,位于腹部3例,盆腔、枕骨大孔区SFT各2例,右侧颈根部、左眼眶、左颞部皮下SFT各1例;7例肿瘤呈圆形或卵圆形,3例呈分叶状;8例边界清楚,2例部分边界不清;肿瘤直径2.3~20.6cm,平均(7.78±6.82)cm.CT表现:1例呈囊实性,3例呈等密度实性,其中2例可见坏死、1例见多发钙化;增强后3例肿瘤实性部分渐进性强化,另1例为早期轻度强化.MRI表现: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1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3例,T1WI及T2WI均呈高信号1例;3例T2WI可见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均明显强化.结论 ESFT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T2WI肿瘤主体呈低信号或肿瘤内部多发线样或片状低信号对诊断ESFT具有较高价值.
代月黎许乙凯林洁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关键词:纤维瘤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2013年
目的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表现。8例均行MRI平扫和增强。结果恶性黑色素瘤6例,幕上5例,幕下1例,均为单发,其中2例侵犯邻近颅骨。黑色素细胞瘤2例,幕上单发1例,椎管内3个病灶1例。3个瘤灶呈黑色素型,5个为中间型,2个为无黑色素型。5例可见出血,无一例出现囊变或钙化,6个瘤灶出现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4个瘤灶均匀明显强化,2个呈环形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结论 CNS原发性黑色素肿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对黑色素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代月黎许乙凯肖翔陈婉琪李维粤吴元魁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L5多肽介导的链霉亲和素-聚乙二醇-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复合物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阳性肝细胞癌细胞进行预定位MRI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生物素化L5(L5-BT)多肽介导的链霉亲和素-聚乙二醇-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SA-PEG-USPIO)纳米复合物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阳性肝癌细胞进行预定位体外MRI的价值。方法用羧基荧光素(FAM)修饰的L5多肽(L5-FAM)对HepG2肝癌细胞及HL-7702正常肝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并进行竞争抑制实验,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验证GPC3表达。制备SA-PEG-USPIO纳米复合物,并以聚乙二醇-超小超顺磁性氧化铁(PEG-USPIO)为对照测定两者的水合粒径、表面电位及T2弛豫率,并体外测定二者的细胞毒性。将HepG2细胞和HL-7702细胞按照加人试剂的不同分为L5-BT介导SA-PEG-USPIO组、SA—PEG—USPIO组和空白组共3组,行普鲁士蓝染色,并行体外MRI,记录标准化T2信号强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的标准化B信号强度差异。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多肽L5出现在HepG2细胞表面及胞质内,竞争实验组及HL-7702细胞组荧光明显减少,HepG2肝癌细胞有较强的GPC3阳性表达染色。分子探针SA-PEG-USPIO构建成功。SA-PEG-USPIO水合粒径为(35.97±5.19)nm,分散系数(PdZ)为(0.17±0.05),Zeta电位为(-7.91±1.22)mV;PEG-USPIO水合粒径为(22.73±3.31)nm,PdI为(0.21±0.02),Zeta电位为(4.22±0.53)mV。SA-PEG-USPIO和PEG—USPIO的T2弛豫率分别为0.1039×10^3和0.1394×10^3mM^-1s^-1。Fe浓度达到2.4mmol/L时,HL7702细胞存活率均可达到80%以上。普鲁士蓝染色显示,L5-BT介导SA-PEG-USPIO组中HepG2细胞的胞膜、胞质内可见大量蓝染铁颗粒,其他各组明显减少。体外MRI,L5-BT介导SA-PEG-USPIO组、SA—PEG-USPIO组和空白组的HepG2细胞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39±7、77±12、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HL-7702细胞的标准化T2WI信号强度分别为69±11、78±8�
李维粤许乙凯洪少馥陈婉琪马立超严承功吴元魁
关键词:分子探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