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友

作品数:17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物种
  • 6篇昆虫
  • 4篇蚁科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蚂蚁
  • 4篇保护区
  • 3篇单色光
  • 3篇趋光性
  • 3篇群落
  • 3篇物种多样性
  • 3篇花粉
  • 3篇传粉
  • 3篇传粉昆虫
  • 2篇蚁科昆虫
  • 2篇山松
  • 2篇松木
  • 2篇群落相似性
  • 2篇柱头
  • 2篇柱头可授性

机构

  • 16篇重庆城市管理...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重庆师范大学
  • 2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西南大学
  • 1篇重庆市林业科...

作者

  • 17篇陈友
  • 15篇罗长维
  • 2篇张涛
  • 2篇徐正会
  • 1篇和秋菊
  • 1篇朱恒星
  • 1篇陈桂芳
  • 1篇孙永玉
  • 1篇许国莲
  • 1篇闫明旭
  • 1篇李昆
  • 1篇周雪英
  • 1篇刘云
  • 1篇陈丽花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农业大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湖南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科教文汇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用牡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行为比较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显花植物大多具有多种传粉者,判断最有效传粉者的直接证据是对主要传粉者的传粉效率进行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为一种新型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笔者对‘凤丹’居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查清‘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为提高‘凤丹’结籽率、改善种子质量、加大栽培规模提供传粉生物学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访花时柱头接触率进行观测,采用跟踪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连续两次访花的飞行距离、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进行观测,通过田间采集与室内镜检对主要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与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进行统计。【结果】‘凤丹’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甲虫类及蝇类共4个类群,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cerana)与黄熊蜂(Bombus flavescens)。意大利蜜蜂与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相似。黄熊蜂的访花频率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花停留时间极显著低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黄熊蜂的柱头接触率与意大利蜜蜂及中华蜜蜂的差异不显著。黄熊蜂的访花飞行距离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更能促进植株的异交授粉。黄熊蜂的体表携粉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极显著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花粉转移能力更高。【结论】黄熊蜂、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均为‘凤丹’有效传粉昆虫,以黄熊蜂传粉效率最高,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其次,二
罗长维陈友张涛
关键词: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
凤丹灰霉病病原鉴定与发病条件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于2015—2018年通过室内分离培养纯化镜检与室外定点定期观测,对凤丹灰霉病的病原及其流行规律与发病条件进行系统调查,为病害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灰霉病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主要从花萼开始侵染,随后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导致果实软腐;病原菌不在病残体上越冬;凤丹灰霉病在3月上旬至6月上旬发生,生长季内呈"慢—快—慢"的S形变化趋势,温湿度与光照的变化是影响病害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年份、花期、大田地势与土质类型对病害的发生有显著影响:花期降雨量越少的年份发生越轻,反之发生越重;开花越早发生越轻,反之越重;丘陵顶部发生最轻,丘陵坡地与丘陵阶地其次,丘间谷地发生最重;石砾土发生最轻,壤土其次,黏土发生最重。因此,凤丹灰霉病为低温高湿低光照型病害,发病程度与当年降雨量、植株营养状况、大田地势与土壤类型等因子密切相关。
罗长维陈友
关键词:灰霉病灰葡萄孢降雨量花期土壤类型
光强对松蠹狄金小蜂趋光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昆虫对不同光强光源的行为反应,有利于确定诱集光源的功率、诱集有效空间范围及布点密度,为此,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华山松木蠹象优势寄生蜂——松蠹狄金小蜂对不同光强敏感单色光的趋向行为。结果表明,无论从趋向率还是趋向位移看,3种敏感单色光(340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和549 nm黄绿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与光强具有明显相关性,光强较低时呈正相关,光强较高时呈负相关,在415 nm紫色光和549 nm黄绿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稍有减弱,而在340 nm紫外光下,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随着光强的继续增加明显降低,甚至低于光强较低时的水平。3种敏感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的趋光行为反应达到峰值时光强的大小顺序为:黄绿光(549 nm)>紫色光(415 nm)>紫外光(340 nm)。
陈友罗长维
关键词:光强单色光
凤丹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研究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凤丹(Paeonia ostii)为我国新型食用油原料树种,了解其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有助于成功繁殖凤丹。【方法】分别采用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对凤丹的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进行检测,利用杂交指数估算、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控制授粉等检测繁育系统,同时野外观测昆虫访花习性。【结果】凤丹单花期4 d,群体花期17~19 d,呈现集中开花模式。花粉不具黏附性,柱头为湿型,雄蕊与柱头存在一定的空间分离。花粉寿命4 d,花粉活力第1天最高(65.21%),第2天略微下降,第3~4天急剧下降;柱头可授性在第1天较强,第2~3天最强,第4~5天开始减弱,随后逐渐失去可授性,至第8天完全失去可授性。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期重叠。单花具雄蕊(211±10)枚,总花粉量为159.7×10~4~576.3×10~4粒,单花胚珠数(67±3)枚,花粉胚珠比为58 940,杂交指数为4。人工控制授粉试验表明异交结果率与单果种子数量显著高于自交,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自花自动授粉和风媒传粉。传粉昆虫有蜂类、蚁类、甲虫与蝇类,其中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与黄熊蜂为主要传粉昆虫。【结论】凤丹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自交部分亲和,传粉过程需要传粉者。
罗长维陈友张涛
关键词: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传粉昆虫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样地法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内设立6个垂直带与9个水平带,共33块样地进行蚁类调查,探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物种组成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328头,分属于5亚科32属59种,其中24种为重庆新记录种;掘穴蚁等26种蚂蚁的垂直分布高差在350 m以下,生态幅狭窄;四川曲颊猛蚁等24种蚂蚁仅分布于1个垂直带,水平分布范围最窄;不同海拔样地的优势种基本稳定在1~3种,物种数有3~19种,稀有种有0~10种,后二者随海拔增加均呈先平缓增加后降低的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000 m处达到峰值;不同水平带之间的蚂蚁群落相似性随海拔增加呈单峰格局,并在海拔1250 m达到峰值。因此,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物种的分布与海拔梯度及水平分布位置密切相关,有近一半的蚂蚁物种生态幅狭窄,且水平分布仅在1个点。蚂蚁物种分布也受人为因素影响,低海拔地带受人为干扰重,生境破碎化、单一化,不利于不同群落间蚂蚁物种的交流与扩散。
陈友罗长维
关键词:蚂蚁群落相似性自然保护区
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松蠹狄金小蜂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华山松的重大蛀干害虫——华山松木蠹象的优势寄生蜂。为了避免灯光诱杀华山松木蠹象时错杀松蠹狄金小蜂,利用昆虫视觉行为学研究方法,研究松蠹狄金小蜂的光谱行为。结果表明,在波长340~689 nm光谱内的9个单色光中,松蠹狄金小蜂对除中心波长649 nm红色光外的其余8个单色光都具有趋向性,其中最敏感光谱依次为340 nm紫外光、415 nm紫色光、549 nm黄绿光,松蠹狄金小蜂在相应测试装置中1 min平均位移分别为23.55 cm、20.09 cm、19.28 cm,趋向率分别是88.0%、80.0%、76.0%。由此可见,松蠹狄金小蜂是一种趋光性昆虫,但其敏感光谱与华山松木蠹象的敏感光谱重叠较多,因此,与防治相比,利用单色光开展华山松木蠹象及松蠹狄金小蜂的种群监测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
陈友罗长维陈丽花
关键词:趋光性单色光紫外光
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调查
2019年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高职院校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状况与原因。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样本952份。研究结果显示:公共选修课而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手机使用的重灾区;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为社交媒体;使用原因主要是对课程不感兴趣及自制力差;学生认为课堂使用手机降低了学习效率,但是自己的手机使用比较合理;课前统一上交手机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本研究对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的原因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学生自律能力、规范课堂管理、改进教学质量等对策。
罗长维陈友
关键词:自律能力课堂管理
麻疯树花部特征及其对传粉昆虫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麻疯树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生物柴油树种,了解其花部特征对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与访花频率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助于麻疯树的进一步繁殖成功。【方法】对麻疯树雌、雄花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对花粉与柱头的微观特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其花部构成、花冠尺寸及花部颜色对蝇类与蜜蜂类访花频率的影响进行观测。【结果】麻疯树雄花的花冠直径显著小于雌花,雄蕊的直径显著大于雌蕊,可能会影响传粉者对雌、雄花的偏好。雄、雌花的花蕊和花冠的相近,利于花粉的携带、转移与落置。麻疯树花粉粒表面具有瘤状突起,含水丰富,直径大;雌花柱头有孔状凹陷,能分泌少量黏液,利于花粉在柱头上的粘附与萌发。去除花蕊与花瓣均会显著降低蝇类与蜜蜂对麻疯树花的访问频率,去除花萼对传粉者访问频率无影响。随着花冠尺寸变小,蝇类与蜜蜂对麻疯树花的访问频率均显著降低。花部颜色的改变显著降低蜜蜂类的访花频率,但对蝇类的访花频率无明显影响。【结论】麻疯树雌、雄花的花部形态特征有显著差别。蜜蜂类与蝇类传粉者对麻疯树的花部组成、花冠大小与花部颜色的视觉识别方式有显著不同。
罗长维陈友
关键词:麻疯树传粉昆虫
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调查大巴山自然保护区的蚂蚁区系特征。【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调查点的地表蚂蚁、土壤蚂蚁与树冠蚂蚁进行采集鉴定与区系分析。【结果】在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共采集到蚂蚁34 328只,分属5亚科32属59种,其中重庆新记录种24种。区系分析表明:在属级水平,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蚂蚁以古北界与东洋界为主体,与马来西亚界、澳洲界和新北界关系较为紧密,与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种级水平,以东洋界为优势,与古北界关系最为密切,与马来西亚界有一定联系,与马拉加西界、新热带界关系最远。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具有显著华中区特征,与华南区和西南区联系紧密,与蒙新区关系最远。【结论】大巴山自然保护区蚁科昆虫区系分布受动物地理学规律制约而形成。
罗长维陈友
关键词:蚂蚁物种区系
凤丹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及其繁殖特征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凤丹(Paeoniaostii)为我国新型食用油原料植物,为了解其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及繁殖特性,促进凤丹繁殖成功,采用TTC染色法测定了凤丹的花粉活力,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其柱头可授性,以去雄、套袋、人工授粉法检测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的变化,并研究凤丹花开放式样对其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花两性,雄蕊寿命一般4d,随后开始脱落。花药在开花后第1天开始向下纵裂散粉,至第2天中午花药完全开裂花粉全部散出。花粉活力在花后不同天数具有显著差异,以第1、2天最高,第3天显著降低,第4天最低。柱头寿命约4~7d,柱头表面有明显渗出物,套袋数日的未授粉柱头表面可见渗出物凝结成透明胶体。柱头可授性在花后第1天较强,并于第2~3天达到最强,第4~7天可授性开始逐渐降低,第8天基本失去可授性。群体开花持续时间17.7d,其中始花期6.7d,盛花期7.7d,末花期3.3d。开花曲线为单峰曲线,开花同步性指数为0.82,呈集中开花模式,使花展示更为醒目,对访花昆虫的招引作用显著增加,为保障繁殖成功提供了机会。
罗长维陈友刘云
关键词: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繁殖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