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贵星

作品数:17 被引量:70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杆菌
  • 2篇心室
  • 2篇心室重塑
  • 2篇血清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COX...
  • 2篇内酰胺酶
  • 2篇左心
  • 2篇左心室
  • 2篇左心室重塑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机构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呼吸疾病...
  • 1篇深圳市龙华新...

作者

  • 17篇郑贵星
  • 3篇李翊泉
  • 2篇陈茶
  • 2篇廖伟娇
  • 2篇黄俊
  • 2篇叶政
  • 2篇李红玉
  • 2篇王舒茵
  • 2篇谭丽
  • 2篇卢鉴财
  • 2篇秦笙
  • 2篇曾量波
  • 2篇魏小平
  • 2篇梁子敬
  • 2篇吴爱武
  • 2篇骆玉梅
  • 2篇孙茜
  • 1篇伍时冠
  • 1篇曾哲彤
  • 1篇江梅

传媒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现代免疫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副流感病毒的快速分离培养与鉴定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副流感病毒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为快速准确诊断副流感病毒感染,文中探讨一种从鼻拭子快速分离培养及鉴定副流感病毒的方法。方法采集0—5岁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鼻拭子标本,以3000r/min离心1h接种至96孔板预制LLC—MK2细胞以及按照传统培养法进行接种,最后补充含4ug/mLTPCK胰酶的病毒维持培养基。每天观察细胞病变,培养第2、5、8天分别作血吸附、血凝试验,试验阳性时作免疫荧光鉴定。结果从83份鼻拭子标本中分离鉴定6株副流感病毒,阳性率7.2%。离心培养法与传统培养法在标本培养2d后其分离率分别为7.2%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标本感染的细胞镜下可见局部变长、融合、破碎的细胞病变,血凝试验4℃凝集而室温不凝集,血吸附试验4℃阳性而室温阴性,免疫荧光可见细胞内特异性苹果绿荧光。结论快速分离培养方法可最快在2d内从鼻拭子标本中获得有毒力和生物活性的副流感病毒并进行鉴定。
秦笙伍时冠孟少伟郑贵星陈德晖李际强陈茶
关键词:副流感病毒病毒鉴定
中长期使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大鼠左心室重塑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慢性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中左心室重塑2个时间点使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Celecoxib前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脏重/体重比值和炎症标记物的变化,以了解中长期使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左心...
梁子敬王舒茵曾量波叶政卢鉴财郑贵星
文献传递
TLR4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关系初探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检测TLR4基因Asp299Gly和Thr399Ile多态性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的分布,探讨其与慢性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2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76例正常人Asp299Gly和Thr399Ile的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在患者和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出Asp299Gly和Thr399Ile多态性。结论中国南方人群Asp299Gly和Thr399Il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相关性较低。
吉建新廖伟娇刘利东郑贵星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基因多态性
217株铜绿假单胞菌产β-内酰胺酶状况及血清学分型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PA)3种主要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酶)的产生情况和血清型分布,观察这些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差别。方法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细菌鉴定与药敏系统进行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与药敏,对可疑产金属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菌株,用双纸片协同试验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进行3种酶的表型确证,同时采用玻片凝集试验对这些菌进行血清分型。结果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0.7%(45/217),其中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有26株,占12.0%(26/217),产AmpC酶的有11株,占5.1%(11/217),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有8株,占3.7%(8/217);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亚胺培南、左旋氧氟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棒酸和美洛培南这些临床常用抗生素,产酶菌较不产酶菌敏感性明显降低(P均小于0.05);217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分型以G型为主,占39.6%(86/217),其次为L型,占19.8%(43/217);产酶菌株的血清型以B和L型为主。结论广州地区引起临床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以金属酶最常见,其次为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降低;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的血清型以G型为主,产酶菌株以L和B型为主,临床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实验室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
吴爱武郑贵星孙茜江利锋骆玉梅李红玉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AMPC酶血清分型
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CysC、mALB和尿BGM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30名2型糠尿病患者,根据空腹血糖值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A、B两组,A组72例,B组58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年龄、性别等资料与之匹配的64名健康者设为C组。分别对其CysC、mALB和尿BGM进行测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A组和B组的Cys C分别为(3.29±1.09)mg/L、(2.86±1.05)mg/L,相对于C组的(0.87±0.99)mg/L,均明显升高,但A组升高更加明显;A组、B组、C组的mALB分别为(37.36±4.82)mg/L、(36.55±4.31)mg/L、(6.61±3.84)mg/L,B组高于A组,C组高于A组和B组;三组的BGM中,以A组最高,为(634.15±55.24)μg/L,B组其次,为(626.92±48.18)μg/L,均高于C组的(57.12±11.75)μg/L;Cys C、mALB、BGM等阳性指标的检出率分别为76.15%、77.69%、72.31%,而Cys C、mALB、BGM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93.85%,明显高于其他单指标检测。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CysC、mALB和尿BGM进行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患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相对于单指标检测,敏感性更高。
曹姬郑贵星马海丹刘灿华郑晓芬
关键词:尿微量清蛋白尿Β2-微球蛋白2型糖尿病
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表型检出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了解本地区绿脓杆菌ESBL和AmpC酶的产生率和构成以及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绿脓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系统进行,双纸片扩散确证实验和头孢西叮三维试验分别用于ESBL和AmpC酶的表型检测。结果:217株绿脓杆菌中,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是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哌拉西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其敏感率分别为94.5%(205/217)、90.0%(195/217)、86.6%(188/217)、84.8%(184/217)、84.3%(183/217)、82.9%(180/217);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的总检出率是9.2%(20/217),其中ESBL和AmpC酶分别占60.0%(12/20)和40.0%(8/20);产酶菌与不产酶菌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差异显著,产酶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P均<0.05);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分别占65.0%和35.0%),以ICU病房最多见(占60.0%)。结论:本地区绿脓杆菌感染的治疗中美乐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等仍是较好的选择;绿脓杆菌中ESBL和AmpC酶有一定的产生率,二者构成比相近;绿脓杆菌的耐药与其产生的β-内酰胺酶有关;产酶菌主要来自痰和尿标本,以ICU病房最多见。
吴爱武郑贵星江锋利孙茜骆玉梅李红玉
关键词:超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调节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TT法观察其对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Ⅰ型糖尿病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B组和C组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A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吸光度值明显低于B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高于B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显著抑制Ⅰ型糖尿病大鼠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促进细胞凋亡,继而影响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发挥其抑制能力。
郑贵星李翊泉魏小平吴颉黄俊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淋巴细胞
骨髓铁与常用血清铁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不饱和铁结合能力(UIBC)、转铁蛋白(TRF)等血清铁指标和骨髓内、外铁的相关性。方法对112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铁染色及血清常用铁指标的检测。将骨髓内、外铁与常用铁指标进行等级相关统计分析。按骨髓内、外铁变化的情况将病例分组:骨髓内、外铁均下降为第1组;骨髓内铁下降、外铁上升为第2组;骨髓内、外铁均上升为第3组,比较不同组之间常用铁指标的差异。结果骨髓内铁与SI相关性最高,呈正相关;骨髓外铁与SF相关性最高,呈正相关。第1、2组S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2组与第3组S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与第2、3组间SF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3组间S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比较,TR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用铁指标与骨髓细胞内、外铁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综合分析血清铁指标对诊断单纯性缺铁性贫血、慢性病贫血及铁负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魏小平马泽荣郑贵星谭丽曾哲彤
关键词:骨髓铁
共刺激分子PD-L1、PD-L2和B7-H4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PD-L1、PD-L2、B7-H4在不同恶性程度宫颈上皮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5-2010年间确诊为宫颈癌的85例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22例为实验组,选取15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作为对照组,对手术切除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检测PD-L1、PD-L2和B7-H4的表达,统计其染色得分;并分析此三种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与子宫颈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PD-L1、B7-H4几乎不在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上皮细胞瘤变(CINⅡ-Ⅲ)的PD-L2和B7-H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在宫颈癌组织中,PD-L1、PD-L2、B7-H4均明显较对照组及上皮细胞瘤变的宫颈上皮中高(P<0.01)。肿瘤浸润深度>10mm的患者组织的PD-L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0mm的PD-L1表达(P<0.01);而发生了淋巴转移的宫颈癌的PD-L2和B7-H4要高于没有发生淋巴转移的(P<0.01);局部癌栓、血栓发生患者的的B7-H4要高于癌栓、血栓发生阴性的B7-H4(P<0.01)。结论人子宫颈癌细胞异常高表达PD-L1、PD-L2、B7-H4,且其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及侵袭力有关。
曹姬郑贵星马海丹刘灿华
关键词:共刺激分子PD-L1PD-L2B7-H4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拷贝数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腰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凶拷贝数与铂类耐药相关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交互补基因1(ERCCl)和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GFR基因的扩增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2例NSCLC患者标本ERCC1和BRCA1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EGFR基因拷贝数、ERCC1和BRCA1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EGFR基因FISH阳性率为24.1%(40/166)。女性的扩增阳性率高于男性(31.9%和18.6%,P=0.048);无吸烟史的患者扩增阳性率明显高于有吸烟史的患者(32.8%和16.7%,P=0.045);基冈拷贝数增加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均无关。ERCCI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5%(60/132),在不同的病理类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有尢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吸烟状况均无关。BRCA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35.1%(46/131),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及吸烟状况无关。ERCC1与BRCA1的蛋白表达呈中等相关(r=0.449,P〈0.001),与EGFR扩增无相关性(P=0.785);BRCA1表达与EGFR基因拷贝数状态无相关性(P=0.143)。结论在肺癌的个体化治疗中,检测EGFR基因拷贝数、ERCC1和BRCA1的表达对靶向治疗和铂类药物化疗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邓秋华邱源莫明聪张鑫熊信国江梅何萍温丹萍郑贵星何建行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拷贝数乳腺癌易感基因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