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8篇手术
  • 4篇烧伤
  • 3篇异丙酚
  • 3篇术后
  • 3篇罗哌卡因
  • 3篇腹腔
  • 3篇腹腔镜
  • 3篇丙酚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血流
  • 2篇血流动力学
  • 2篇植皮
  • 2篇伤患者
  • 2篇烧伤患者
  • 2篇神经阻滞
  • 2篇术前
  • 2篇切除
  • 2篇氯胺酮

机构

  • 17篇深圳市第二人...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7篇郑永辉
  • 16篇黄绍农
  • 6篇陈建颜
  • 5篇魏世珍
  • 5篇张娟
  • 5篇钟飞焱
  • 5篇卢健芳
  • 4篇张嘉新
  • 4篇刘友坦
  • 3篇张云
  • 3篇陈志聪
  • 3篇李俊华
  • 3篇王祖音
  • 2篇王显春
  • 2篇王心田
  • 2篇高申山
  • 2篇赵迅
  • 1篇杨新平
  • 1篇杨璐
  • 1篇赵大忠

传媒

  • 4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8篇2004
  • 2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 观察自主呼吸情况下丙泊酚 /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模式对日间肛肠手术病人麻醉效应与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6 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肛肠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2 0例 :A组病人丙泊酚以麻醉剂量输注并辅以少量瑞芬太尼 ;B组病人以瑞芬太尼为主 ,丙泊酚以镇静剂量输注 ;C组为对照组 :0 5 %布比卡因 10mg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并记录术中病人HR、MBP、SpO2 、PETCO2 、手术肌松程度、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以及手术结束后出恢复室的时间等。结果 三组病人术中的SpO2 、手术肌松程度、出恢复室的时间及A、B两组术中需补注丙泊酚的量差异无显著意义 ;A、B两组病人术中HR、MBP及RF均在正常范围内 (P <0 0 5 ) ;B组PETCO2 与A组和C组比较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日间肛肠手术中丙泊酚 /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同样可取得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当的麻醉效应 ,但以丙泊酚麻醉剂量输注、瑞芬太尼为辅 (小于 4 μg·kg-1·h-1)的输注模式对病人的呼吸与循环功能影响小 ,使用更加安全。
刘友坦黄绍农高申山钟飞焱卢健芳郑永辉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肛肠手术麻醉呼吸循环功能
晚期肿瘤患者体外热灌注全身热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观察晚期肿瘤患者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热灌注治疗 (VV PISH)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18例晚期肿瘤患者 ,年龄 2 9~ 73岁 ,ASAⅠ~Ⅱ级 ,术前检查心肺功能基本正常 ,无脑转移和大血管内癌栓形成。麻醉诱导后行桡动脉、右锁骨下静脉穿刺测压 ,通过右颈内静脉放置Swan Ganz导管行心功能监测。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插入股静脉插管 ,连接体外热疗机 (TEMETSYSTEM 10 0 0 ) ,经全身肝素化后行热灌注治疗。术中监测食管温度与直肠温度 ,分别记录加温前、食管温度 39℃、4 0℃、4 1℃、4 2℃、4 2℃ 1h、4 2℃ 2h与降温期 4 0℃、39℃、38℃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对术中血压下降超过基础值的 30 %或心率 >130次 /min者 ,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和艾司洛尔处理 ,并记录各时段的药物使用总量。结果 :随着体温的升高 ,心率 (HR)、心脏指数 (CI)、中心静脉压 (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 (PCWP)逐渐增加 ,HR ,CI,MPAP ,PCWP在 4 1℃时与加温前比分别增加了 5 5 % ,10 0 % ,18%和 4 9%。当体温 >4 1℃ ,CVP和平均主动脉压 (MAP)也开始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 ,此时HR常 >130次 /min ,MAP降低常超过基础值的 30 % ,需间断静注艾司洛尔和去甲肾上腺素予以控制。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在 4 2℃ 1h~ 4 2℃
刘友坦黄绍农陈志聪钟飞焱卢健芳陈建颜郑永辉
关键词:肿瘤全身热疗血流动力学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麻醉、体位、CO_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影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妇科手术中麻醉、体位、CO2气腹对血压、心率、SpO2、PetCO2、气道压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妇科手术病人各38例,予以异丙酚、异氟醚维持麻醉,分别于诱导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min、气腹后3min、8min及气腹放气后平卧位记录血流动力学及呼吸动力学参数。结果:两组插管后5min血压、心率明显低于诱导前;气腹后3min、8min血压、PetCO2、气道压明显高于插管后5min(P<0.01)。两组之间相比,妇科手术气道压、PetCO2显著高于LC组(P<0.01)。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呼吸动力学的改变明显大于LC组,血流动力学改变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张嘉新郑永辉陈建颜黄绍农杨璐王祖音
关键词:腹腔镜麻醉体位C02气腹血流动力学呼吸动力学
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机体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观察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手术病人26例,A组14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B组12例为对照组完全输注库血补充。结果A组回收原血(1488.4±392.7)ml,回输洗涤红细胞(746.2±21.6)ml,A组所有病例在术中均未输库血和血浆;节约用血19350ml,对照组出血量(1398.2±414.7)ml,输异体血(723.1±289.2)ml。两组输注后PH值均有下降趋势,但均在正常范围,对电解质、PT、APTT及ACT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回输对患者血液酸碱值、电解质及凝血功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嘉新黄绍农陈建颜郑永辉陈志聪王心田
关键词:自体血回输电解质术中自体血回输自体血回输技术机体择期手术病人
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用于重度烧伤休克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评价处于休克期的重度烧伤患者于术前施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32例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血液浓缩的重度烧伤患者在静脉全麻下进行早期切痂植皮手术。随机分为两组,在手术麻醉前,AHH组(15例)按15ml/kg、以50ml/min的速度静脉输入6%羟乙基淀粉(HES),对照组(17例)仅常规常速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监测并记录AHH前、后和术毕的钠、钾、氯、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中心静脉压、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术中出血量、输液量和异体血输入量。结果AHH组的血压在稀释后和术毕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HH组的中心静脉压在稀释后明显升高(P<0.01),但在正常范围;AHH组的红细胞压积在稀释后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术中输液量和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HH组的异体血输入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各时段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两组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AHH可安全地用于重度烧伤休克患者切痂植皮手术,并可有效地提高其对失血的耐受性。
张娟李俊华郑永辉魏世珍黄绍农
关键词:手术前血液稀释重度烧伤休克
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研究
2003年
目的 比较格拉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及小剂量氟哌啶与单独应用格拉司琼对 L C术后 PONV的预防作用。方法  86例 L C手术、女性病人 ,随机分为格拉司琼联合用药组、格拉司琼组及对照组 :观察术后 2 4 h内的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副反应。结果 格拉司琼组及联合用药组术后 2 h内 PON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5和 P<0 .0 1) ,联合用药组术后 2~ 12 h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术后 12~ 2 4 h PONV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及格拉司琼组 (P<0 .0 5 )。结论 格拉司琼与地塞米松、氟哌啶联合用药预防 L 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疗效优于单用格拉司琼 ,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
黄绍农刘友坦魏世珍钟飞焱郑永辉王祖音赵迅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恶心呕吐
7-硝基吲唑对兔异丙酚麻醉深度调节的研究
2004年
目的:研究7-硝基吲唑(7-nitro indazolei,,7-NI)对兔异丙酚麻醉深度的调节作用。方法:20只日本大耳兔,雌雄不限,随机分为2组(n=10):对照组经腹腔注射2 ml花生油;7-硝基吲唑组经腹腔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20 min后经颈外静脉连接Graseby 3 500注射泵进行靶控输注(TCI),以咀嚼反射消失作为浅麻醉标志,测定达浅麻醉状态所需异丙酚TCI血药浓度、双频指数(BIS)值及心率变异指数(HRVI)值。对照组达浅麻醉状态后再次经腹腔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观察BIS值、HR-VI值变化。结果:50 mg·kg-17-硝基吲唑显著降低兔达浅麻醉状态时所需TCI浓度。对照组达浅麻醉状态后再次注射50 mg·kg-17-硝基吲唑麻醉深度表现加深趋势,但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硝基吲唑通过选择性抑制中枢nNOS活性增强异丙酚麻醉效能,提示中枢NO/cGMP信号转导途径在异丙酚全麻作用机制中发挥作用。异丙酚可能通过抑制中枢nNOS活性影响NO/cGMP信号转导系统。
赵大忠陈建颜黄绍农郑永辉张云
关键词:7-硝基吲唑二异丙酚靶控输注双频指数心率变异指数
大面积重度烧伤后多次削痂植皮麻醉用药量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大面积重度烧伤后患者多次削痂植皮麻醉中麻醉用药量变化。方法  88例烧伤面积 >5 0 %以深Ⅱ~Ⅲ度烧伤为主的患者 ,随机分为二次植皮组及三次植皮组 ,以咪达唑仑、氯胺酮麻醉诱导 ,静脉以 4mg·kg- 1 ·h- 1 氯胺酮维持麻醉。结果 二次组与三次组患者手术麻醉用药量有明显不同 ,三次组患者第一次与第三次手术麻醉用药量差异明显 ,P <0 .0 1。结论 多次削痂植皮手术麻醉时氯胺酮用药量变化 ,主要为循环的改变 ,低蛋白血症及药物在肝内Ⅱ相代谢 ,肾药物排泄半衰期缩短密切相关。
张嘉新陈建颜王心田魏世珍郑永辉
关键词:烧伤削痂植皮麻醉用药药物剂量
平衡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效果观察
2006年
目的观察平衡麻醉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麻醉效果,从中筛选最佳平衡麻醉药物的组合方案。方法150例拟施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婴幼儿在同样条件下诱导插管后,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组,50例),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P组,50例),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维持组(K+M组,50例)。观察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时和气管拔管后的心率、呼吸、呼气末CO2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并记录术中和苏醒期的并发症,记录苏醒时间。结果K组在麻醉后各时段的心率明显快于K+P组和K+M组(P<0.01)。K+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和K+M组(P<0.01)。K+P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和K+P组(P<0.01)。K组气管拔管后早期缺氧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异氟烷和维库溴铵用于婴幼儿唇腭裂修复手术的平衡麻醉效果好,心血管功能稳定,苏醒快。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少。
张娟郑永辉陈建颜王显春黄绍农
关键词:氯胺酮平衡麻醉二异丙酚咪达唑仑婴幼儿
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观察和研究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9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应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4mg/kg·h-1;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K+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h-1和丙泊酚2mg/kg·h-1混合液;丙泊酚组(P组,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5mg/kg后,持续静脉注射丙泊酚4mg/kg·h-1。观察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min、10min和30min时的心率、呼吸、呼气未CO2分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观察和记录术中和苏醒期的并发症,记录苏醒时间。结果:K+P组在麻醉后备时段的心率明显慢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K组,P<0.01。K+P组的苏醒期精神方面的并发症低于K组。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全麻用于烧伤各类切痂植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好,心血管的功能稳定,苏醒快,苏醒期精神并发症少。
张娟郑永辉黄绍农
关键词: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烧伤患者麻醉效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