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新军

作品数:29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10篇农业科学
  • 6篇天文地球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荒漠
  • 6篇生态系统
  • 6篇土壤
  • 5篇盆地
  • 5篇准噶尔盆地
  • 5篇荒漠生态
  • 5篇荒漠生态系统
  • 4篇植物
  • 4篇水分
  • 4篇同位素
  • 4篇降水
  • 4篇古尔班通古特
  • 4篇古尔班通古特...
  • 3篇盐分
  • 3篇生长速率
  • 3篇梭梭
  • 3篇土壤水
  • 3篇土壤水分
  • 3篇温度效应
  • 3篇稳定同位素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新...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29篇郑新军
  • 26篇李彦
  • 10篇唐立松
  • 7篇王玉刚
  • 4篇吴玉
  • 4篇李嵩
  • 3篇周海
  • 3篇戴岳
  • 3篇刘冉
  • 3篇马杰
  • 2篇秦海波
  • 1篇于丹丹
  • 1篇郭勇
  • 1篇徐利岗
  • 1篇吴林峰
  • 1篇周宏飞
  • 1篇胡顺军
  • 1篇张彬
  • 1篇许皓
  • 1篇赵金

传媒

  • 9篇干旱区研究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中国沙漠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冰川冻土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白刺和红砂水分来源的异同被引量:46
2013年
荒漠生态系统中,水是植物生长最主要的限制因子。为了比较同一生境下不同荒漠植物的水分来源特征,选取了同一生境下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白刺(Nitraria sibirica)和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测定了这3种植物茎水和各潜在水源(降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值,并利用IsoSource软件计算了3种植物对潜在水源的利用比例。结果表明:红砂和白刺的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有明显的季节波动特征。其中,红砂为浅根系植物,春季(3-5月)以表层土壤水为主要水源,夏秋季节(6-10月)表层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其主要的水分来源逐渐偏向于较深层的土壤水;白刺的根系分布范围介于红砂和多枝柽柳之间,在春季能够较多地利用表层土壤水,而到了夏秋季节,所利用的水分更多地来源于深层土壤水或地下水;多枝柽柳为深根系植物,其90%以上的水分来源于深层土壤水和地下水,而且茎水δD和δ18O值及其水分来源没有季节波动特征。3种植物水分来源特征的差异与其水分利用策略密切相关,同时,也说明荒漠灌木可以通过自身调节向着最优(最有利)表现型发展,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水分。
周海郑新军唐立松李彦
关键词:荒漠植物稳定同位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固定沙丘坡面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拟被引量:2
2019年
为揭示土壤水分动态对干旱沙区坡面尺度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Rodriguez-Iturbe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通过修正模型输入项参数,获取干旱沙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并利用2015—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固定沙丘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及2000—2016年日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区生长季坡面土壤水分动态与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特征,探讨该坡面随机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生长季降水分布极不规则,以<5 mm降水为主,降水量主要源于>10 mm降水,降水间隔期以<10 d为主,且东坡次降水量略大于西坡;东、西坡面生长季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西坡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略低于东坡,且各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均服从正态分布;该坡面随机模型模拟得到的不同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的曲线特征(峰值及其位置、95%置信区间)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一致性指数(CM)均大于0.5,说明该坡面随机模型能对研究区坡面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进行高效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干旱沙区植被生存或恢复研究及实施荒漠化防治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尹鑫卫郑新军李彦胡顺军郭勇
关键词:固定沙丘土壤水分动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1990—2022年天山北坡地区不同开垦年限耕层土壤盐分变化
2024年
近年来,随着频繁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大量耕地的开垦,土壤盐渍化已成为导致天山北坡耕地质量退化、阻碍绿洲农业发展的环境因素。本研究基于翔实的调查数据资料、土壤实测数据和中国土地覆盖数据集(CLCD),比较传统插值模型和随机森林插值模型对耕层土壤(0~30 cm)含盐量插值的优缺点;选取精度最高的定量预测模型对天山北坡地区耕层土壤含盐量定量预测,得到耕层土壤含盐量分布变化特征;以空间换时间,将近30 a新开垦耕地耕层土壤含盐量进行比较,分析开垦年限对土壤含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传统的插值方法相比,随机森林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盐渍化土地的土壤盐分分布情况。(2)天山北坡地区,耕层土壤含盐量存在较大空间异质性,即高海拔地区土体中的盐分会随着径流的淋溶,在低海拔的河流下游尾闾或低洼区靠近沙漠一侧积聚。(3)随着开垦年限的延长,天山北坡地区耕层土壤含盐量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且土壤盐渍化程度倾向于聚集在一个中等的水平上,趋向于平衡或“中心化”。本研究增进了对当前耕地盐渍化状况及从原始荒地开垦到耕地后耕层土壤盐分变化历程的理解。这为干旱区备用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和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支撑,并为农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彬张彬郑新军王玉刚唐立松李彦田胜川
关键词:开垦年限天山北坡
准噶尔盆地东南部降水中δ^(18)O的温度与降水量效应被引量:3
2016年
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和降水中δ^(18)O的温度和降水量级效应是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地区水文学过程与问题的基础。通过跟踪2012—2013年准噶尔盆地东南部44次降水事件,测定了降水中的δ^(18)O和δD,同时收集降水过程的气温变化和降水量数据,在降水事件尺度上研究了降水中δ^(18)O、温度和降水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降水中的稳定同位素δ^(18)O和δD存在时间尺度效应,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温度、降水量级效应与LMWL可能不同。在降水事件尺度上,准噶尔盆地东南部LMWL是δD=(7.53±0.22)·δ^(18)O+(0.25±3.29)。一年中受到水热同期变化的影响,降水量效应被强烈的气温季节动态所掩盖,因此,表面看来,处于欧亚大陆腹地的准噶尔盆地东南部只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不存在降水量效应,但是扣除气温的影响后,显著的降水量级效应仍然存在,降水量效应主要与云下二次蒸发有关。二元线性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在降水事件尺度上,温度和降水量级效应分别为(0.70±0.03)‰·℃^(-1)和(-0.14±0.07)‰·mm^(-1)。
郑新军戴岳周海吴玉李彦
关键词:Δ18O降水量温度效应准噶尔盆地
土壤吸附作用对土壤水分有效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围绕土壤结皮生物是否可以对夜间土壤吸附水输入产生响应展开研究。假定-1.5 MPa作为土壤水分有效性的临界值,通过观测降水后清晨和午后0~3 cm土壤含水量,分析土壤水分的有效性和空间异质性;并利用连续记录气象数据,建立表层土壤含水量与水汽压饱和差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土壤吸附作用提高了土壤水分对土壤结皮生物的有效性,并延长了土壤结皮生物对降水脉冲的响应时段。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部的不同部位,凝结吸附作用对沙面水分条件影响很大(特别是干旱季节),水分条件由好到坏依次为:沙垄西坡面、沙垄垄顶、沙垄东坡面和垄间低地。
郑新军李彦
关键词: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生物结皮荒漠生态系统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梭梭和白梭梭树干茎流特征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2个主要建群种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树干茎流的野外实验观测,分析植株冠层和降雨特征对树干茎流形成的影响,并明确了树干茎流量在降雨再分配中的比例。结果表明:当降雨量≥2.4 mm时,梭梭和白梭梭开始有树干茎流产生。梭梭、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当梭梭树冠体积大于4 m3,白梭梭树冠体积大于1.5 m3时,树干茎流量随树冠体积的增加不再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梭梭和白梭梭的树干茎流量和降雨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累计树干茎流量分别占降雨总量的9.1%和6.4%。梭梭和白梭梭的集流率均随降雨量增加而增大,能够有效地将树干茎流汇聚到树干基部,梭梭表现出更强的汇集树干茎流的潜力。
戴岳郑新军李彦唐立松
关键词:树干茎流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灌丛雾凇的生态水文学效应被引量:3
2012年
对生长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南边缘的梭梭和白梭梭两种植物的小枝与灌丛雾凇量进行了观测,并结合植被调查估算这两种植物对群落雾凇量的贡献量,探讨群落雾凇量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小枝水平上,白梭梭雾凇量是梭梭的1.5倍,但是在灌丛和群落尺度上,梭梭却是白梭梭的1.5和3.6倍.小枝粗细及其生长位置、灌丛形态结构和相对种群密度的差别共同造成两种植物雾淞量不同水平的差异.积雪、低风速、逆温和高湿是形成雾凇的最主要原因,日最高气温(Tma)与群落雾凇量(Rime)相关性最显著,它与日最小比湿(qmi)组成的二元线性方程可以解释Rime 98.50%的变异.在观测期,当Tma>-11.48℃时,Rime随Tma的变化率较大,当Tma<-11.48℃时,Rime随Tma的变化率较小,前者是后者的3.59倍.总之,雾凇能部分补偿雪面蒸发造成的积雪量减少,间接地保护了浅薄的地表积雪,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极重要的生态水文学过程.
郑新军李嵩吴林峰李彦秦海波
关键词:雾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积雪
云下二次蒸发对降水过程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在干旱地区,降水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常受到雨滴云下二次蒸发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GNIP)在我国西北东部站点的数据并结合气象数据,分析雨滴二次蒸发作用发生的条件、季节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在我国西北东部,当近地表水汽压差(VPD)等于0.52 k Pa时,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规律发生显著改变。当VPD>0.52 k Pa时,地区降水线(LMWL)的斜率和截距与全球降水线(GMWL)无显著差别,且氘剩余(d-excess)也与VPD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然而,当VPD>0.52 k Pa时,LMWL的斜率和截距显著地小于GMWL,d-excess与VPD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当VPD<0.52 k Pa时,保留了云层中热力学平衡分馏特征,而当VPD>0.52 k Pa时,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经历了动力学非平衡分馏过程——云下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二次蒸发作用。根据Tetens公式,当气温(t)<7.0℃时,空气饱和水汽压不可能超过0.52 k Pa,所以,当t<7.0℃时不可能发生雨滴二次蒸发过程。这样,在温带干旱地区,在t较低的冬半年降水中的δ18O只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而在t较高的夏半年降水中的δ18O同时存在温度和降水效应。
任雯郑新军吴雪周宏飞周宏飞李彦
关键词:降水量效应温度效应
准噶尔盆地南缘降水脉冲量级分布及其变化规律被引量:7
2012年
对干旱区降水脉冲发生规律的分析,将为理解荒漠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新的视野。选择准噶尔盆地南缘的温泉、精河、乌苏、蔡家湖、奇台和巴里坤6个气象站近50多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不同量级降水脉冲对年总降水频次和降水量的贡献以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小降水脉冲(≤5 mm)占到全年总降水频次的87.5%,而大降水脉冲(>10 mm)只占到了4.3%。然而,小降水脉冲对年降水量的贡献为47.5%,大降水脉冲却贡献26.6%。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年降水量有显著增加,但是,年降水频次的变化却不显著。这可以归结为小脉冲呈下降趋势,而大脉冲则显著增加。总之,近50多年来,准噶尔盆地南缘的降水脉冲在放大。
郑新倩郑新军李彦
关键词:气候变化干旱区荒漠生态系统准噶尔盆地
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绿洲-荒漠平台)被引量:2
2021年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李彦郑新军王玉刚徐贵青刘冉
关键词:盐分地下水位荒漠植被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