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调查与分析吸毒劳教人员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的特点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在调查吸毒劳教人员人口学变量基础上,采用特质应对问卷和状态焦虑问卷,进行集体施测。结果吸毒劳教人员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消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总体得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在因变量焦虑情绪上,性别和学历的主效应显著,而且性别与学历的交互作用显著;在因变量消极应对上,只有性别的主效应显著;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是焦虑情绪的有效预测因素,消极应对方式的预测力最大,性别次之,学历的预测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吸毒劳教人员在特质应对方式和焦虑情绪上的总体得分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消极应对方式和性别对吸毒劳教人员的焦虑情绪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 吴小勇郑丽军罗洪代文娟
- 关键词:吸毒劳教人员焦虑
- 男性化-女性化特征对性别二态性面孔吸引性的影响研究
- 面孔性别二态性(sexual dimorphism)是指成熟男性和女性经过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发育后逐步形成了面孔上的男性化、女性化差异。如男性面孔额头高而宽、眉毛粗浓、下巴宽等,女性面孔眉毛细长、眼睛圆而大、下巴尖等。二态...
- 郑丽军
- 文献传递
- 性取向与人格
- 2008年
-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性取向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了已有研究中与性取向有关的人格特质,特别是与性别有关的人格特质。随后在回顾了性取向与人格的刻板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性取向与人格的实证研究。最后归纳了性取向与人格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 郑丽军吴小勇
- 关键词:人格刻板印象
- 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被引量:51
- 2013年
- 性客体化通常指女性成为取悦或供他人使用的身体或身体部分的集合。生活中的性客体化无处不在,主要通过媒体、人际以及一些隐秘的环境表现出来。相比于男性,女性更容易成为性客体化的目标,而女性的自我客体化会影响到女性的心理健康,导致进食障碍、抑郁和性功能障碍等。文化吸引力标准的内化和社会比较是导致女性自我客体化的重要心理机制。未来应扩大研究群体、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干预措施、以及在我国文化背景下推进性客体化与女性自我客体化研究。
- 孙青青郑丽军郑涌
- 关键词:内化社会比较
- 裸露尤“物”:性客体化影响社会认知的眼动证据被引量:9
- 2015年
- 客体化理论认为,对女性身体的关注会导致对其能力、热情和道德等社会属性评价的降低,然而以往研究缺乏直接证据。本研究以5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眼动仪考察了对泳装图片和非泳装图片人物聪明程度评价过程中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相比非泳装图片,被试对泳装图片人物的聪明程度评分更低;相比非泳装图片,被试对泳装图片人物胸部的注视点更多,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时间更长,对面孔的注视时间和首次注视时间更短。眼动特征表明,对泳装图片社会感知过程中存在客体化注视,直接且直观地支持了客体化理论。
- 孙青青郑丽军郑涌
- 关键词:社会认知身体意象
- 中国同性恋性别角色异性化倾向调查被引量:14
- 2009年
- 郑丽军郑涌
- 关键词:同性恋性别角色
- 吸毒者社会支持系统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08年
- 目的:考察吸毒者在吸毒前后社会支持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重庆市西山坪劳教所和江北劳教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与吸毒前比较,男女吸毒者吸毒后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和各维度的得分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0·001);(2)男女吸毒者在吸毒前的支持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上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毒后,在客观支持(P<0·05)和支持总分(P<0·05)上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男女吸毒者的社会支持状况均是吸毒前明显好于吸毒后,男性吸毒者在吸毒后的处境更糟。
- 杨集梅郑丽军刘丽
- 关键词:吸毒人员社会支持系统性别差异
-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研究
- 在西方、拉丁美洲以及中国同性恋群体中,性角色区分非常普遍。中国男同性恋群体中用阿拉伯数字来代表角色,角色类型主要有三种:“1”是指肛交中偏好插入角色的个体;“0”是指个体偏好接受(被插入)的角色;“0.5”指个体对插入和...
- 郑丽军
- 关键词:同性恋心理变量
- 同性恋的角色区分及其对伴侣的角色要求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了解同性恋角色区分及对伴侣角色要求的现状与特点,同时考察角色类型与性别角色的关系。方法:通过网络调查了来自全国111个城市的220名男同性恋和217名女同性恋,对象从"纯0/P"(单一的女性角色)到"纯1/T"(单一的男性角色)5个分类中评定了自己的角色和对伴侣的角色要求,并测量了Bem性别角色量表的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结果:同性恋角色可以分为被动型、两可型和主动型3类,其中男同性恋被动型(34.7%)多于主动型(27.4%),女同性恋正好相反(21.2%,58.1%)。在性别角色类型上,被动型中女性化明显多于男性化(男同性恋女性化和男性化分别为31.6%、6.6%;女同性恋分别为28.3%、8.7%),主动型中男性化明显多于女性化(男同性恋男性化和女性化分别为25.0%、13.3%;女同性恋分别为27.8%、11.9%)。在对伴侣角色要求上,男女同性恋有角色偏向者对伴侣要求分别为:互补型占65.2%和70.2%,均可型占34.8%和29.8%。结论:同性恋的角色可以划分为被动型、两可型和主动型3类;角色的区分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个体的男性化、女性化特质;有角色偏向的同性恋对伴侣的角色要求大部分为互补型,少部分对角色没有明确要求。
- 郑丽军郑涌
- 关键词:同性恋性别角色伴侣
- 性少数人群的心理健康:理论模型与研究取向被引量:18
- 2015年
- 性少数人群包括男女同性恋者和双性恋者。性少数压力模型认为,性少数个体因性少数身份而受到压力,性少数压力对性少数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响。性少数压力包括外部压力(偏见、歧视、污名)和内部压力(身份认同、身份隐藏与出柜)。性少数压力与健康的研究主要有两种研究取向。群体间研究取向着重将性少数个体与异性恋者进行比较,发现性少数人群存在更多的消极心理问题。群体内研究取向以性少数压力模型为基础,证实了性少数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张静郑丽军郑涌
- 关键词: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