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水娟

作品数:19 被引量:100H指数:5
供职机构:绍兴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妊娠
  • 4篇分娩
  • 4篇产妇
  • 3篇盆底
  • 3篇剖宫产
  • 3篇母乳
  • 3篇母乳喂养
  • 3篇护理
  • 3篇产后
  • 2篇孕妇
  • 2篇妊娠期
  • 2篇盆底功能
  • 2篇盆底功能障碍
  • 2篇盆底肌
  • 2篇情绪
  • 2篇母婴
  • 1篇待产
  • 1篇导尿
  • 1篇导尿术
  • 1篇新生儿

机构

  • 18篇绍兴第二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9篇邹水娟
  • 9篇祝志娟
  • 8篇马银芬
  • 6篇俞小英
  • 5篇陈蓉
  • 4篇施素娟
  • 3篇陈萍
  • 3篇俞缨
  • 2篇章瑞云
  • 2篇袁丽丽
  • 1篇朱小青
  • 1篇盛冬娟
  • 1篇王芬娟
  • 1篇周峰
  • 1篇戴村芳
  • 1篇张红

传媒

  • 7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国性科学
  • 1篇护理与康复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妇幼健康...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分析和护理评价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本院分娩的10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难产的发生率。将100例胎膜早破产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50例;A组进行优质护理干预,B组进行产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56.00%,明显低于对照组78.00%,不良反应21.00%明显高于对照组5.00%(χ2=10.945~11.317,P〈0.05);A组产妇焦虑评分(39.2±3.5)、并发症2.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0%(χ2=7.111,P〈0.05)。结论胎膜早破会增加产妇的难产机率,对于存在胎膜早破的产妇强化基础护理,给予针对性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缓解焦虑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邹水娟章瑞云
关键词:胎膜早破难产护理负性情绪
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职业防护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并为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妊娠合并梅毒孕产妇及相应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30名患者,实施相应组别手术的医护人员分为医护人员对照组和医护人员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进行常规手术操作流程,在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剖宫产时分别进行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职业防护措施,对比分析在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危险因素和职业危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未检查到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对照组有2例在应该粘贴相关标识处未标明或标识不清、3例防护意识不到位,3例防护制度不健全,3例发生职业暴露后未及时处理,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全程中,无手术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对照组有2例医护手术人员沾染羊水、3例出现手套破损,3例出现沾染体液、3例出现锐器划伤,3例出现感染。观察组发生职业暴露人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梅毒患者剖宫产时的危险因素主要有锐器划伤,沾染孕产妇的分泌物、羊水、血液等,做好剖宫产术前、术中及术后的防护措施有利于加强职业防护,值得临床推广。
邹水娟张红
关键词:妊娠合并梅毒剖宫产
耳穴压豆对产后尿潴留的治疗作用及对产妇情绪的影响被引量:3
2023年
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指产后膀胱中潴留大量尿液无法自主排出,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不能排尿或时有尿液从尿道溢出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影响产妇子宫收缩,影响子宫功能恢复,严重影响产妇的情绪,因此要做到及时治疗和预防[1-2]。随着现代年轻人生育观念的改变,高龄产妇的占比逐年增长,阴道分娩会造成盆底肌肉、神经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更易发生尿潴留[3]。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常采用肌肉注射新斯的明、常规诱导排尿、低频脉冲电疗等,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仍有部分产妇疗效欠佳,需要接受导尿术治疗。
邹水娟祝志娟马银芬俞缨
关键词:耳穴压豆高龄产妇导尿术阴道分娩盆底肌肉
分娩球运动待产结合自主式屏气法在促进自然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祝志娟陈萍陈蓉邹水娟施素娟袁丽丽周峰俞小英王芬娟
简要技术说明及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医务人员为主体的传统干预模式,限制了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产妇的自然分娩信心不足,剖宫产率逐年增加。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已列为影响分娩的第四要素,它能影响机体内部的平衡、适应力和健康,该课题研...
关键词:
关键词:自然分娩屏气法
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3
2021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于绍兴第二医院盆底康复中心就诊的患者共14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早期康复训练组)和观察组(早期产后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包括Kegel运动、呼吸训练及核心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电生理检测方式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选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及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分别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漏尿相关情况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4.29%,高于对照组70%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及POP-Q分期比较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水平及POP-Q分期比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CI-Q-SF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提高SUI患者临床疗效,提高盆底肌肌力,缓解SUI症状及盆腔脏器脱垂程度,值得推广应用。
施素娟俞小英马银芬邹水娟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产后康复盆底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干预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 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干预效果,并分析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建档并规律孕检的孕妇24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围生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监测系统早期筛查分为两组,未接受筛查的10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孕期保健干预,接受筛查的138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筛查结果采取个体化预防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产后高血压情况、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8.0%)显著低于对照组(21.6%),重度子痫发生率(0.7%)显著低于对照组(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09,均P<0.05)。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后42 d遗留率和产后6个月高血压发生率(9.1%、0.0%)均略低于对照组(18.2%、4.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3、0.13,均P>0.05)。观察组孕妇胎盘早剥、剖宫产及产后出血发生率(2.2%、11.6%及2.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8%、26.5%及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6、8.83及6.22,均P<0.05)。观察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7.2%、3.6%)显著低于对照组(16.7%、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1、5.91,均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筛查和预防干预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能够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危孕妇,及早实施有效预防干预,可显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改善母婴预后。
邹水娟祝志娟马银芬俞缨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生期早期筛查预防干预
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低血糖临床处理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母婴同室新生儿早期低血糖临床处理流程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2—12月该院母婴同室初筛血糖<2.6mmol/L的新生儿140例,按出生编号分为制定前组50例与制定后组90例。制定前组采用常规临床处理,制定后组按临床处理流程管理实施个性化处理。比较两组转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NICU)情况及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结果制定后组NICU转诊率(7.8%)明显低于制定前组(26.0%),血糖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制定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处理流程管理,针对新生儿低血糖实施个性化处理,可降低NICU转诊率,缩短血糖恢复正常时间。
陈蓉俞小英邹水娟祝志娟马银芬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低血糖流程管理
改良会阴中侧切开加皮内缝合术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祝志娟陈萍陈蓉邹水娟
关键词:会阴中侧切开皮内缝合术母乳喂养率快薇乔线产科质量
妊娠期高强度工作对孕妇心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强度工作对孕妇心理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建档并分娩的300例孕妇,分为高强度工作组和低强度工作组,每组150例。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RI)评定孕妇妊娠期的工作强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孕妇的精神状态。结果两组孕妇妊娠期工作状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入组时和分娩前,高强度工作组孕妇SDS和SAS评分均显著高于低强度工作组(均P<0.05)。高强度工作组和低强度工作组早产率、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妊娠期高强度工作增加了孕妇的精神压力和产生负面情绪的风险,还增加了早产风险,降低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施素娟俞小英邹水娟
关键词:孕妇心理
产后发热原因及临床转归512例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产后发热的原因和临床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绍兴第二医院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512例产后发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至2013年分娩产妇共3 381例,其中发热512例,发热率为15.14%;发生医院感染31例,感染率为0.92%。3年来发热率及感染率均逐年下降,其中发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36,P<0.05),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03,P>0.05)。呼吸系统感染最多,占41.93%;手术切口次之,占22.58%。剖宫产中发热率(21.99%)明显高于阴道分娩(10.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786,P<0.05);剖宫产中感染率(1.23%)明显高于阴道分娩(0.7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9,P>0.05)。结论产后发热是常见并发症,发热原因以非感染性因素为主;感染原因前3位是上呼吸道感染、剖宫产切口感染及泌尿道感染,采取针对病因的合理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加强病房管理及宣教工作,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遵循无菌操作,积极治疗合并症,可降低产后发热及医院感染的发生。
邹水娟马银芬
关键词:产后发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