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云丽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心房颤动患者
  • 4篇房颤
  • 3篇醛固酮
  • 2篇心房肌
  • 2篇心房肌组织
  • 2篇血浆
  • 2篇醛固酮合成酶
  • 2篇肌组织
  • 2篇MRNA表达
  • 1篇血浆醛固酮
  • 1篇血浆醛固酮水...
  • 1篇血浆肾素
  • 1篇药性分析
  • 1篇原菌分布
  • 1篇肾素
  • 1篇醛固酮水平
  • 1篇细菌
  • 1篇细菌分布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市仁和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和平里...

作者

  • 5篇邢云丽
  • 4篇王学东
  • 4篇吴永全
  • 4篇胡大一
  • 3篇贾三庆
  • 2篇孟旭
  • 2篇王雷
  • 2篇杜立杰
  • 2篇陈金玲
  • 1篇孙颖
  • 1篇王梦然
  • 1篇张侃
  • 1篇陈方
  • 1篇王翠英
  • 1篇章岱

传媒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1
  • 1篇2005
  • 2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8
2004年
目的 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42例患者,男19例,女23例,年龄37-80(63.02±10.66)岁。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三组:窦性心律组(SR组)1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F组)15例,慢性心房颤动组(cAF组)13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结果cAF组患者平均左心房直径与SR组和pAF、组相比明显增大(分别增大45.3%和31.8%,P<.01),而且cAF组患者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与SR组相比明显升高(分别升高83.3%、61.7%、34.2%,P<0.01-0.02)。三组患者左心房直径与其循环血浆肾素、AngⅡ、Ald浓度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0.01)。结论心房颤动时存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Ald的激活。RAS和Ald可能参与了心房结构重构的发生。Ald的作用靶点可能主要是心房间质。
王学东贾三庆胡大一吴永全邢云丽陈金玲杜立杰
关键词:心房颤动肾素醛固酮
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醛固酮水平及组织醛固酮合成酶的mRNA表达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循环血浆醛固酮(Ald)水平和心房肌组织中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的mRNA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房颤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38例因心脏疾患住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分为窦性心律(SR)组,阵发房颤(pAF)组和慢性房颤(cAF)组。放射免疫方法测量循环血浆醛固酮水平,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CYP11B2 mRNA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cAF组血浆Ald浓度明显高于pAF组与SR组(P<0.01);pAF组CYP11B2/GAPDH灰度比值较SR组明显升高(P<0.01),较cAF组明显降低(P<0.05)。循环血浆Ald浓度和心房肌组织CYP11B2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左心房直径变化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Ald可能通过介导心房结构重构,参与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
王学东吴永全王雷孟旭邢云丽胡大一
关键词:心房颤动醛固酮醛固酮合成酶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CYP11B2的mRNA表达及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醛固酮合成酶 (CYP11B2 )的mRNA表达情况。方法  38例因心脏疾患住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 ,男 18例 ,女 2 0例 ,年龄 18~ 77岁 ,平均 (5 1.92± 14 .0 0 )岁。按有无心房颤动病史分为 3组 :窦性心律组 (SR组 ) ,11例 ;阵发性心房颤动组 (pAF组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6个月 ) ,13例 ;慢性心房颤动组 (cAF组 ,心房颤动持续时间 >6个月 ,14例。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CYP11B2mRNA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R组和 pAF组相比 ,cAF组患者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 (分别增大 78.8%和 37.5 % ,P <0 .0 1) ,CYP11B2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分别升高 81%和 11.8% ,P <0 .0 5~ 0 .0 1) ,并与左心房直径变化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r =0 .82 7)。cA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SR组 (P <0 .0 5 )。结论 组织醛固酮增加可能参与了心房颤动发生的介导 ,该作用很可能通过促进心房结构重构来实现。
王学东贾三庆胡大一杜立杰陈金玲吴永全邢云丽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肌醛固酮合成酶醛固酮
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AT_1-R、AT_2-R mRNA的表达及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型(AT1-R)和受体2型(AT2-R)mRNA在心房颤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心房结构重构的关系。方法:38例因心脏疾患住院接受开胸手术的患者,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97±13.87)岁(18~77岁),分为3组:窦性心律组(SR组,1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组(pAF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小于6个月,13例),慢性心房颤动组(cAF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大于6个月,14例)。半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测定AT1—R mRNA、AT2-R mRNA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AT1-R受体蛋白在心房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R组和pAF组相比,cAF。组患者的平均左心房直径明显增大(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P<0.05);心房肌组织中AT1-R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0.05),AT2-R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AT1-R mRNA表达与左心房直径负相关(P<0.005);AT2-R mRNA表达与左心房直径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AT1-R蛋白阳性染色在SR组主要见于细胞膜,在cAF组患者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结论:cAF时,AT1-RmRNA表达下调,AT2-RmR-NA表达上调,说明存在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RAS可能是通过促进心房结构重构形成,从而影响心房颤动的发生。
王学东贾三庆胡大一王雷吴永全孟旭陈方邢云丽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房肌组织MRNA表达
2015年干部病房病原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2015年干部病房常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15年我院送检的干部病房患者标本的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采用VITEC compact2全...
章岱张侃王梦然邢云丽孙颖王翠英
关键词:干部病房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