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道才
- 作品数:249 被引量:1,653H指数:19
-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辽宁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朝阳地区干旱特征分析及抗旱对策研究被引量:16
- 2006年
- 朝阳地区位于辽宁省西部,历史上素有“十年九旱”之称,降水量少而集中,所以干旱是制约朝阳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根据辽宁省朝阳地区1961-2000年历年月降水量的实测资料,用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方法分析朝阳干旱特征,证明:根据降水资料来判断朝阳地区干旱特征是比较准确的。并提出若干抗旱措施-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实施集水节灌农业、大力加强干旱灾害的监测、合理利用水资源。
- 张宁宁迟道才袁吉
- 关键词:干旱特征抗旱措施
- 抚顺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6年
- 根据抚顺地区3个气象站1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10年来每年(5~9月)各月的参考作物需水量ET0,分析了ET0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同时分析了各气象因素对ET0的影响。日照时数(H)是影响抚顺地区参考作物需水量ET0最主要因素。
- 常秀华迟道才张玉清
- 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的干旱敏感性分析——以呼伦贝尔市为例被引量:8
- 2018年
- 为研究气象因子变化对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的影响,利用呼伦贝尔市5个气象站点1960~2015年逐日气象数据,通过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在分析月尺度干旱特征基础上,利用Sobol′全局敏感性方法分析SPEI对平均温度、温差、相对湿度、风速、冠层表面净辐射量和降水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近56a来平均干旱强度为-1.19,且平均干旱强度以-0.03·10a-1速率不显著递减。极限干旱强度累计值多年波动范围为-7.33^-0.80,且每10a递减速率为-0.12。多年干旱频率波动范围为8%~58%,平均干旱频率为33%。尽管呼伦贝尔市整体上呈现不显著的干旱化趋势,但进入21世纪后,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较为明显。Sobol′全局敏感分析表明,除降水最敏感外,SPEI在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次敏感因子分别为: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温度。年际SPEI对降水、平均温度、相对湿度、风速、温差、冠层表面净辐射量的总敏感性分别为:0.71,0.13,0.12,0.11,0.03,0.01。年际SPEI与温差、相对湿度、降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71(p<0.01),0.551(p<0.01),0.872(p<0.01),相关性强;平均温度、冠层表面净辐射量、风速与SPEI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51,0.086,-0.150,呈弱相关。通过SPEI与气象因子的敏感性及相关性分析可知,呼伦贝尔市年际SPEI受降水、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大,受冠层表面净辐射影响较小。
- 迟道才沙炎陈涛涛赵清刘光辉
- 关键词:干旱参考作物腾发量敏感性
- 辽宁地区潜水蒸发规律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根据辽宁台安试验站历年潜水蒸发试验资料,分析了作物生育期、埋深、土质、大气蒸发能力、降雨等影响潜水蒸发的因素,并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逐月潜水蒸发模型,为辽宁地区计算有作物生长条件下的潜水蒸发量提供了潜水蒸发计算公式。
- 刘铁刚迟道才于文颖王冬梅陈胜利
- 关键词:作物生育期蒸发模型试验站降雨
-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干旱变化特征分析——以大庆地区为例被引量:7
- 2018年
- 干旱是制约大庆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研究大庆地区干旱变化特征,利用大庆地区5个气象站1960~2015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以Z指数为对照,结合历史旱情(以典型年2004和2007年为例进行说明)对大庆地区干旱研究的地区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并从干旱强度、干旱历时以及干旱周期角度对大庆地区干旱发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尺度(1~3个月)下,SPI指数对干旱(特别是重旱)的识别能力优于Z指数;在12个月长尺度下二者表现一致。夏季干旱事件(SPI<-1.0)的发生频率最高,为39.29%,其中中等干旱(SPI<-1.5)及重旱(SPI<-2.0)的发生频率约占16.07%;冬季干旱事件发生频率最低,为32.14%。在年尺度上,大庆地区多发生持续时间为7个月及以上的干旱事件,其次为3个月和4个月。大庆地区年际干旱频发,56年间有26年发生了干旱,有5个时间段出现了连旱现象,其中20世纪70年代干旱事件发生次数最多(7次),此后逐年减少。小波分析表明,大庆地区干旱特征呈周期变化,主要周期为2~6,12~15a,24~28a,无论哪个时间尺度,2015年后小波系数实部均呈现正值趋势,表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该地区降水偏多。趋势分析表明,大庆地区56年虽年降水量上升不显著,但SPI值上升达到p≤0.01显著水平,说明大庆气候区别于东北的干旱化呈现出显著的湿润化变化。
- 迟道才张欣雅陈涛涛张瑞
- 关键词:干旱标准化降水指数Z指数小波分析
- 不同生育期连续调亏灌溉对花生生长及耗水过程的影响被引量:8
- 2018年
- 为缓解辽宁省西北地区水资源匮问题,解决水分亏缺对花生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花生花针期和结荚期分别设置3个(55%、65%、70%)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对其生长性状、产量、耗水过程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对花生地上部分生长具有补偿效应;与无亏处理(H_3J_3,土壤含水率为田间含水率的70%;H表示花针期,J表示结荚期)相比,单生育期调亏处理(H_1J_3,H_2J_3)花生耗水量分别减少297.52m^3·hm^(-2)和256.45m^3·hm^(-2),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23kg·m^(-3)和0.26kg·m^(-3),产量分别提高148.35kg·hm^(-2)和273.45kg·hm^(-2);不同生育期连续适度调亏处理(H_2J_2)花生耗水量减少497.42m^3·hm^(-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0.48kg·m^(-3),增产356.8kg·hm^(-2)。虽然单生育期调亏处理(H_1J_3,H_2J_3)和不同生育期连续适度调亏处理(H_2J_2)均显著降低花生耗水量且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但不同生育期连续适度调亏(H_2J_2)水分利用效率最高(1.44kg·m^(-3))。因此综合考虑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花生采用花针期和结荚期连续施加适度调亏的灌溉方式更加适合辽西北地区严峻的节水形势。
- 夏桂敏张柏纶胡家齐吴英楠佟威迟道才
- 关键词:花生调亏灌溉水分利用效率
- 基于离散型灰色DGM(1,1)预测模型在涝灾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为提高涝灾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GM(l,1)模型预测条件的局限性,提出离散灰色预测模型[称DGM(1,1)模型Ⅰ。应用离散灰色模型,以鞍山市1959~2006年的降雨量为依据,建立涝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离散型D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原有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有很大提高。并且该模型建模过程简单、适用性强,为涝灾的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 吴秀明迟道才潘香岑李雪张兰芬王堃
- 关键词:灰色预测
- 氮肥与斜发沸石耦合对水稻乳熟期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17年
- 为揭示施氮量与斜发沸石耦合效应对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将斜发沸石作为土壤改良剂引入稻田管理中,以"千重浪2号"稻种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氮肥量为主区(N0,0kg·hm^(-2);N1,70kg·hm^(-2);N2,140kg·hm^(-2);N3,210kg·hm^(-2)),沸石量为副区(Z0,0t·hm^(-2);Z1,10t·hm^(-2)),通过2年大田试验探究不同施氮水平与斜发沸石混施对乳熟期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极显著提高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特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产量。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的增加促使光合速率显著提高,进而影响产量。斜发沸石对水稻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均产生极显著或显著影响。同Z0相比,2015年Z1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速率及产量分别提高2.8%、7.6%、3.0%、5.2%;2016年Z1处理相应测试指标分别提高3.2%、5.5%、4.3%、5.4%。可见应用斜发沸石能够显著提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促进光合作用,达到增产效果。在氮肥和斜发沸石主效应中,N3和Z1均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且组合后产量最高,因此N3和Z1混施方法适合该地区水稻高产高效栽培。
- 迟道才于建明陈涛涛郑俊林陈伟邰恩博
- 关键词:斜发沸石施氮量生理特性
-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动态评价沈阳市水资源被引量:3
- 2010年
- 应用水资源复合系统理论,通过Delphi与AHP法的结合,构建了包括3层、11个指标的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该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情况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沈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还不高,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度为0.438,2001年后呈上升趋势。
- 石丽忠陈金良迟道才
- 关键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 灰色残差修正模型在灌溉用水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7年
- 灌溉用水量的预测影响因素很多,属于灰色系统问题。用灰色GM(1,1)模型预测铁甲灌区灌溉用水量,因相对误差较大,对残差进行修正。修正后的模型明显优于原模型,使用3种方法进行精度检验,都能达到要求,说明残差修正模型预测铁甲灌区短期灌溉用水量是可行的。
- 唐延芳迟道才顾拓张瑞
- 关键词:灌溉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