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明海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扫描隧道显微...
  • 2篇退火
  • 2篇化物
  • 2篇硅化物
  • 2篇STM
  • 1篇电子转移
  • 1篇退火温度
  • 1篇纳米
  • 1篇纳米线
  • 1篇固相
  • 1篇固相反应
  • 1篇硅化物薄膜
  • 1篇分子
  • 1篇分子束
  • 1篇分子束外延
  • 1篇分子束外延生...
  • 1篇棒状
  • 1篇SI(100...
  • 1篇SI(111...
  • 1篇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篇赵明海
  • 3篇邹志强
  • 3篇孙静静
  • 1篇梁齐
  • 1篇陈礼

传媒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与器...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C<,60>分子在Si(111)-7×7重构表面MBE生长的STM/STS研究
本文主要在超高真空条件下利用分子束外延技术完成C60分子在Si(111)-7×7的生长,研究了分子与衬底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还研究了多层分子在硅衬底的生长模式,实现了通过控制退火温度改变分子的...
赵明海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转移退火温度
文献传递
锰的硅化物薄膜在Si(111)-7×7表面的固相反应生长被引量:2
2010年
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对沉积在Si(111)-7×7重构表面上的锰薄膜在300-650℃之间的固相反应进行了研究.锰原子最初在Si(111)衬底上形成锰的纳米团簇的有序阵列,经过300℃退火后,锰纳米团簇的尺寸增大并且纳米团簇阵列由有序变为无序;当退火温度达到400℃左右时,锰纳米团簇与硅衬底发生反应生成富锰的三维岛状物和由MnSi构成的平板状岛;500℃退火后生成物全部转变为MnSi平板状岛;650℃退火后生成物则由MnSi平板状岛全部转变为富硅的不规则的大三维岛,同时被破坏的衬底表面重新结晶形成7×7结构.
王丹邹志强孙静静赵明海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固相反应退火
C_(60)分子在Si(111)-7×7表面分子束外延生长的STM研究
2010年
在超高真空中采用分子束外延(molecular beam epitaxial)技术进行C60分子在硅(111)-7×7表面的生长,并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进行原位研究.室温下,相对于无层错半胞(unfaulted half unit cell),C60更易于吸附在有层错半胞(faulted half unit cell).表面台阶处的电子悬挂键密度最高,通过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退火处理后,C60分子会向着台阶的方向扩散并聚集.测量分子在不同吸附位置的直径和高度,发现由于不同位置分子与衬底的相互作用强度的不同,其分子直径和高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还研究了C60分子在Si(111)-7×7表面的多层生长模式,并且通过600℃退火处理在硅表面形成了有序的单层结构,从而实现了C60分子在硅表面从Stankski-Krastanov三维岛状模式到Frank-van der Merwe层状生长模式的转变.
赵明海孙静静王丹邹志强梁齐
关键词:C60分子分子束外延
锰及其硅化物在Si(100)表面的反应外延生长
2009年
采用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扫描隧道显微镜(UHVMBE-STM)系统研究了不同温度下锰及其硅化物在Si(100)-2×1重构表面上的外延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生长过程中衬底温度控制在室温到135℃时,生成大小基本一致的锰纳米团簇;当衬底温度达到210℃时锰与硅开始发生反应,形成硅化物,并有纳米线结构出现;当衬底温度达到330℃时,纳米线完全被棒状物或不规则的三维岛状硅化物取代。随着沉积时衬底温度升高,生成物的成核密度与生长温度的关系与经典的二维岛成核理论相符合。
孙静静邹志强王丹赵明海陈礼
关键词:纳米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