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万水
- 作品数:24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关于取消农业税的思考被引量:11
- 2003年
- 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相当成功,但是城乡二元经济格局并未打破,农村的税收环境依然不如城市。因此,笔者建议:在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农业税,改征农民个人所得税,以统一城乡税收环境,使农村经济得到更大发展。
- 赵万水
- 关键词:农业税农村税费税收制度个人所得税农民负担
-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教育经费供给被引量:3
- 2005年
- 取消农业税给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带来了巨大冲击,教育经费来源部分由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筹集变为更多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教育经费的支出结构相应发生了改变,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师工资的发放,农村教育基本建设投入减少。面对这种冲击,应树立公共财政观念,健全农村义务教育以国家为主体,地方、学校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完善“以县为主”的分级管理体制。
- 赵万水
- 关键词:教育经费税费改革融资渠道
- 全球商贸与中国资本市场的评估
- 2005年
- 2001年“9·11”事件之后,全球商贸进入衰退,世界贸易增长从2000年的12.4%急速下跌到1%。直接影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在这之前的1996-2001年,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发展,中国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发行规模激增。回顾全球商贸,说明拓展商贸空间,不能离开资本市场的走势和竞争力。
- 陈式龙赵万水
- 关键词:商贸中国资本市场国债发行规模世界贸易财政政策
- 社会保障制度的出路何在?
- 1996年
- 社会保障制度的出路何在?赵万水,熊忠国我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建国初期,参照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定型的,其典型特征是“企业办社会”。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被压迫人民的解放,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国家是为人民谋幸...
- 赵万水熊忠国
-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办社会社会保障体制法制管理失业保险
- 我国非平原地区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被引量:1
- 2004年
- 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规模经济在我国呼声甚高。一些县、乡盲目追求政绩 ,搞园林化建设 ,土地整齐划一 ,结果是浪费财力 ,徒增债务 ,毫无实效。那么 ,我国非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道路应如何选择呢 ?笔者认为 :规模经济不适合非平原地区的耕作条件 ,农业产业化亦有利有弊 。
- 慕娜瓦尔.肉孜赵万水
- 关键词:农业发展路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
- SCM的作业成本控制策略
- 本文探讨SCM(供应链)管理对企业成本的影响,这涉及到作业成本核算原理和操作,SCM成本控制的研究。
- 陈式龙赵万水
- 关键词:供应链成本控制
- 文献传递
- 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被引量:25
- 2004年
- 城市化、工业化使部分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 ,征地补偿制度不合理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受损 ,“圈地风”引发了许多问题。笔者认为 ,保护农民合法的土地权益就必须进行所有权制度重新安排 ,用“农民 +专家”模式保障农民的土地交易利益 ,用土地资本化方式保障农民土地的永恒利益。
- 赵万水慕娜瓦尔肉孜
- 关键词: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土地资本化社会保障农民负担征地补偿
- 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三条保障线——家庭、土地、政府被引量:3
- 2006年
- 我国农村居民基本生活保障由个人、家庭、农村集体、社会和政府五个层面组成。由于历史、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原因,家庭、农村集体、社会和政府四个层面的保障均呈现弱势,目前,农村居民个人生活保障中非财政保障水平下降,财政保障力度又明显不足。为此,应建起以家庭为基础、以土地为依托、以政府为主体的保障体系,从而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 赵万水
- 关键词:社会责任家庭保障社会保障
- 深化农村改革与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一、农村社会保障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村改革正逐步深化。已触及农村深层次的土地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管理制度等制度安排。在农村土地制度安排上。农民将被赋予具有产权性质的土地使用权.对农民的土地利益通过合法的产权交易予以保护。在农村政治制度方面,村民自治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县乡机构正在缩减,部分乡镇将变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农村治理结构越来越合理。在农村经济管理方面,乡镇的一些经济管理机构将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公司加农户成为大多数乡镇的经济管理模式。随着近几年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利农政策的出台,农村经济环境有了极大改善。
- 刘邦驰赵万水
- 关键词:经济管理制度农村治理结构农村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模式经济管理机构
- 地方财政应负担户籍改革的成本
- 2003年
- 户籍制度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进而影响着国家的政治秩序、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传统的户籍制度的弊端已逐步呈现出来,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改革势在必行.但是,人们不明确户籍制度改革的成本如何,担心社会没有财力来承担,因而户籍制度改革步履珊珊,与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本文对户籍制度改革成本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作出对比分析,以坚定政府改革之决心.
- 赵万水肖丹
- 关键词:地方财政农民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