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建新

作品数:89 被引量:234H指数:8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1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22篇解剖学
  • 11篇肉苁蓉
  • 11篇苁蓉
  • 11篇小鼠
  • 9篇肉苁蓉总苷
  • 9篇总苷
  • 9篇教学
  • 8篇突触
  • 8篇灌注
  • 8篇阿尔茨海默病
  • 7篇动脉
  • 7篇再灌注
  • 7篇再灌注损伤
  • 7篇突触可塑性
  • 7篇缺血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海马
  • 5篇学习记忆
  • 5篇血管
  • 5篇人体解剖学

机构

  • 51篇包头医学院
  • 35篇内蒙古科技大...
  • 8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包头医学院第...
  • 5篇包头医学院第...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包头市第四医...
  • 2篇包头市肿瘤医...
  • 1篇赤峰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开滦总医院
  • 1篇临泉县人民医...
  • 1篇内布拉斯加大...
  • 1篇北方医院
  • 1篇内蒙古包钢医...

作者

  • 88篇贾建新
  • 45篇闫旭升
  • 26篇宋嵬
  • 23篇蔡志平
  • 21篇霍东升
  • 20篇杨占君
  • 18篇杨占君
  • 13篇方欣
  • 10篇崔成立
  • 8篇方欣
  • 5篇崔慧先
  • 5篇李朝晖
  • 4篇石素琴
  • 4篇杜颋
  • 4篇王欣欣
  • 3篇王艳国
  • 3篇李梁
  • 3篇史二栓
  • 3篇张文莲
  • 2篇方刚

传媒

  • 22篇包头医学院学...
  • 17篇解剖学杂志
  • 4篇中国比较医学...
  • 4篇高教学刊
  • 3篇解剖科学进展
  • 3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民族医药...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国医学教育...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年份

  • 6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15篇2019
  • 3篇2018
  • 9篇2017
  • 5篇2016
  • 10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镜联合治疗胃间质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1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治疗的胃间质瘤的患者44例。患者按采用的手术切除方式分为两组:1传统的开腹切除手术16例(男11例,女5例)——传统开腹组;2腹腔镜联合胃镜方式切除28例(男18例,女10例)——双镜联合组。收集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建立患者个人档案。1年后进行术后随访,综合比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恢复情况、胃功能恢复情况、身体机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及伤口愈合时间等。结果 传统开腹组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双镜联合组1例因位置不佳中转开腹,其余27例手术顺利完成。双镜联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开腹组(P〈0.05);双镜联合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腹组(P〈0.05),肿瘤转移率高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具有快速定位、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劣于传统开腹手术。
张杰郭媛闫旭升贾建新
关键词:胃间质瘤双镜联合腹腔镜胃镜
肝右动脉合并胆囊动脉变异一例
2020年
笔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尸体时,发现其肝右动脉及胆囊动脉存在变异,现报道如下。腹腔干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分出脾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总动脉分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外径2.44 mm)和肝固有动脉左支(外径3.00 mm),左支直接入肝左叶,而本例变异的胆囊动脉(外径1.72 mm,长40.28 mm)从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发出,距肝总动脉3.00 mm,经过胆囊三角入胆囊。
闫旭升付天骄海日贾建新
关键词:胆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右动脉肝总动脉胆囊三角胃左动脉
一种皮肤水分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皮肤水分检测仪,包括检测仪本体,所述检测仪本体顶部安装有探头结构;所述探头结构包括左探头和右探头;左探头和右探头的顶部均为平面;左探头和右探头外周的外侧面被第一绝缘层包裹,左探头和右探头之间形成有覆盖...
王欣欣贾建新陈小艳张文莲张铃
PBL与LBL教学模式在临床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PBL与LBL两种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医学本科生80人,将其分为实验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模式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核成绩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比较,在记忆型题目中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理解型题目、应用型题目得分和考试总分方面,实验组学生得分更高(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两组学生之间在问卷的5个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教学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在今后的系统解剖学教学中可以广泛推广PBL教学法。
方欣贾建新闫旭升宋嵬杨占君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临床医学专业系统解剖学
黄芩素对MPTP诱导的P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
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本研究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MPTP组和给药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均采用连续7 d腹膜腔注射MPTP(30 mg·kg·d)的方法制备P...
霍东升王嘉玮郭新月贾建新蔡志平杨占君
文献传递
高校医学解剖学教学方法的反思和探讨被引量:8
2019年
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的是具有先进思想理念、丰富知识底蕴,综合掌握交叉学科知识,具有运用[1]多种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医学解剖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其特点是名词术语多、知识点多、形态及结构关系复杂。学生普遍反映解剖学知识枯燥、抽象、记忆困难。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甚至会对这门课产生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避开教学误区,合理运用教育学理论和技巧,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
方欣蔡志平闫旭升贾建新杨占君
关键词:知识底蕴现代医学教育厌学情绪教学误区教学方法
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刺五加注射液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机制及可能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1(20mg/kg·d)和治疗组2(40mg/kg·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夹持法建立坐骨神经损伤模型,手术当天开始腹腔注射给药,连续6周。观察大鼠左足皮肤温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CV)及神经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Western Blot观测大鼠坐骨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大鼠皮肤温度、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组织形态学改变均优于模型组,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损伤后大鼠坐骨神经有促进修复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方欣邬泽峰闫旭升宋嵬贾建新
关键词:刺五加注射液坐骨神经损伤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2的降解途径与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靶点的相关性
耿丹丹杜鹃贾建新潘莹侯伟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家族主要分布在兴奋性突触,在发育过程中参与组织形成,血管的发生和轴突导向等,在成熟的脑内也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突触功能和可塑性的调节,与A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该研究通过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应用MT...
关键词: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
原代SD大鼠海马神经元扫描电镜形态学特点
2012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原代海马神经元扫描电镜形态学特点。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点。结果: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形态多样,梭形神经元胞体较大,伸出两个突起;神经元细胞有的基底宽广,突起有粗有细,与周围的神经元细胞连结紧密;锥体细胞从胞体发出2~3个突起,从粗大的突起上又分出突起;培养的神经元以锥体形为主,其次为梭形、三角形。结论:培养的神经元为MAP-2染色阳性,扫描电镜可见神经元胞体及突起形成神经元的特有结构。
蔡志平李朝晖石素琴崔慧先霍东升石岩贾建新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形态学扫描电镜
BrdU标记的BMSCs侧脑室植入后对SAH后CVS大鼠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利用5-溴脱氧尿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 U)标记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植入大鼠侧脑室,观察蛛网膜下隙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模型大鼠植入BMSCs后由于脑血管痉挛(cerebro vascular spasm,CVS)对大鼠的行为学影响。方法:取原代培养第5代BMSCs,用Brd U标记2 d。采用大鼠自体尾动脉取血枕大池二次注血制作SAH大鼠模型。用Brd U标记好的BMSCs悬液通过大鼠侧脑室注入SAH后的模型大鼠,36只SAH后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SAH组(对照组)、SAH后植入DMEM组和SAH后植入BMSCs组,对照组不注射任何物质。术后1 d、2 d、3 d、5 d、7 d检测各组大鼠的神经生物学功能评分,各组取5只大鼠于1 d后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结果:BMSCs组大鼠的生物学功能评分可见在5 d和7 d时,BMSCs组低于其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d=15.144,P5d=0.042;t7d=12.254,P=0.032)。BMSCs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时间要短于SAH组和DMEM组(P<0.05),BMSCs组跨越平台的次数要多于其它两组(t=16.368,P=0.048)。结论:植入BMSCs后能够明显改善SAH后CVS大鼠的感觉运动功能及学习记忆能力。
李朝晖索胧胧蔡志平霍东升贾建新闫旭升李梁
关键词:蛛网膜下隙出血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