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雄
- 作品数:165 被引量:459H指数:1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微生物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申报工作的体验
-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计划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重申报、...
- 陈向东唐晓峰谢志雄彭方李文化唐兵郑从义沈萍
-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微生物学课程
- 一株降解3,4-苯并芘的假单胞菌、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降解3,4‑苯并芘的假单胞菌、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降解3,4‑苯并芘的假单胞菌为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20004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
- 谢志雄董星辰王黎明张晓昀
- 文献传递
- Ce3+对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和转化的影响
- 有关Ca诱导大肠杆菌建立感受态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有关。1996年Baur等发现在从自然环境中采集的含一定离子的天然水样中,大肠杆菌可以建立感受态。细胞膜上的β-聚羟基丁酸(PHB)复...
- 谢志雄欧剑虹赵儒铭沈萍
- 关键词:大肠杆菌感受态
- 文献传递
- 沙吸附DNA的分布及转化活性
- 2005年
- 尽管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DNase,大分子体外DNA在土等生态环境中存在并保持转化活性.实验表明DNA被沙土吸附之后会被沙土保护而产生对DNase的抗性.然而对沙中DNA的检测多是通过PCR或者探针杂交的方法来进行,采用转化方法进行来检测的却鲜有报道.为了研究DNA释放进沙之后的分布及转化活性,建立了流过式微型离心沙柱.将20μL pUC18置于1.0g直径介于1.2~2.5mm之间的沙中,1.5mL 0.1mol/L CaCl2洗脱之后再用200μL TEN缓冲液提取.结果表明吸附于沙中的DNA经提取后仍然具有生物转化活性,并且与洗脱液、提取液具有不同的转化活性和对DNaseⅠ抗性,说明DNA与沙粒的结合不只是一种简单的附着,而是3种复杂的复合体结构.相对于没有沙保护而只能在室温下保留7d转化活性的DNA,在被沙吸附保护之后的DNA可以保存转化活性达35d以上.研究结果还表明在存在感受态细胞的情况下,生物释放出来的DNA并非直接与沙粒结合,而是优先与感受态细胞结合.推测认为沙吸附DNA的转化活性同DNA的构象及同感受态细胞接触的机会相关,而与DNA的浓度不直接相关.这些结果为研究环境中存在的DNA库及其与混居的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水平基因转移及其生态效应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欧剑虹倪丽娜叶学成黄永胜谢志雄陈向东沈萍
- 关键词:DNA水平基因转移
- 鱼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
- 1998年
- 介绍了鱼类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的方法及其在鱼类各学科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 谢志雄吕朝阳杨代淑郝广勤
- 关键词:鱼类线粒体DNA多态性
- 谷胱甘肽代谢通路对酿酒酵母合成CdSe量子点的调控
- 张蓉李勇崔然张鹏谢志雄
- 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满足信息化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武汉大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近年来持续进行了实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本文总结了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在信息化教学创建过程中的研究成果与探索路径,使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管理手段多样,让学生获得了更大的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 龙燕郭明雄谢志雄
- 关键词:生物学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管理
- 不同培养基对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的影响
- 2008年
- 分别比较了蔗糖-天冬氨酸培养基,MKB培养基,诱导培养基,LB培养基对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的影响,发现蔗糖-天冬氨酸培养基最适合于荧光假单胞菌产铁载体研究。
- 陈绍兴何明涛谢志雄
- 关键词:培养基
- 基于细菌遗传转化的纳米材料遗传毒性检测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细菌遗传转化的纳米材料遗传毒性检测方法,其步骤:A、将待检测的纳米材料与质粒DNA共同孵育:将质粒DNA等量分装于经过灭菌的管中,分别加入待检测的纳米材料,混匀后,将微量离心管置于黑暗条件下孵育;B、...
- 谢志雄唐纬坤
- 文献传递
- Bacillus subtilis自然感受态缺陷株蛋白质表达谱的初步分析
- 2007年
- 利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对枯草芽孢杆菌自然感受态缺陷突变株BR151pm感受态形成期的全细胞蛋白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有28个蛋白质斑点出现变化。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对其巾2个明显缺失的蛋白斑点进行分析鉴定,确定这2个蛋白质分别为直接参与自然感受态形成的Nin蛋白和RecA蛋白,进一步确证了BR151pm为自然感受态缺陷突变株。
- 唐姬刘国生谢志雄沈萍
- 关键词:枯草芽孢杆菌蛋白质双向电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