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野

作品数:8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政治法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天文地球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石笋
  • 2篇气候
  • 2篇末次冰消期
  • 2篇法律
  • 2篇冰消期
  • 1篇亚洲季风
  • 1篇乙基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物量
  • 1篇生物量估算
  • 1篇石笋微层
  • 1篇手性
  • 1篇手性膦
  • 1篇体育
  • 1篇体育公共服务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环境
  • 1篇气候环境变化
  • 1篇气候意义

机构

  • 8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8篇袁野
  • 3篇张平中
  • 3篇张德忠
  • 3篇白益军
  • 3篇桑文翠
  • 2篇贾继红
  • 2篇吴秀平
  • 2篇王江林
  • 2篇程海
  • 1篇谭明
  • 1篇段武辉
  • 1篇李虎
  • 1篇刘玉峰

传媒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发展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浅谈罗马法的继受与复兴被引量:1
2018年
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由产生之初狭隘的城邦习惯法发展成为万民法,并最终成为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质的法律制度。公元12世纪初开始,罗马法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而趋于复兴,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西方近代法制思想的产生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将从其产生和发展的历程来讲述罗马法复兴之路及其原因,以及其对西方法学发展的意义。
袁野
关键词:罗马法复兴继受资本主义经济法律制度法制思想
基于二乙基锌的双核催化剂催化亚膦酸二酯对α,β-不饱和酮的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研究
不对称催化给制备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和手性材料提供了良好的前景,是有机化学的重要领域。相比较而言,手性催化剂催化的不对称合成,仅仅用少量的手性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合成种类繁多的单一手性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经济、高效的优点,是获取...
袁野
关键词:Α,Β-不饱和酮MICHAEL加成反应
文献传递
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双重光性微层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自1993年Baker等利用高精度TIMS-U系法对Tartair洞一根全新世石笋的发光条带进行年代测定,并通过计数证明其为年生长层之后,石笋微层以其明确的年代学意义和气候环境变化指示意义,逐渐被成功地应用于占气候的定量重建;1995年在北京石花洞国内首次发现石笋微层后,我国学者也开始逐渐关注石笋微层气候学,并对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袁野白益军桑文翠段武辉张德忠谭明张平中程海
关键词:石笋微层气候环境变化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立法问题研究
随着综合国力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公民对体育健身产生了更加多样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增加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便成为保障公民体育权利、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体育公共服务是国家等有关主体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
袁野
关键词:体育公共服务法律规制
基于改进型B-P神经网络的西天山云杉林生物量估算被引量:10
2011年
以西天山云杉林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NDVI等七个植被指数和TM/ETM数据主成分变换后的前5个主成分为自变量,应用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西天山尼勒克林区遥感影像数据与云杉林生物量实地数据之间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训练和仿真,与实地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云杉林生物量估算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8.21%,精度较高.
袁野李虎刘玉峰
关键词:B-P神经网络生物量
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灰度、微层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万象洞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和黄土高原西南边缘过渡带,是典型季风系统相互作用的地区,接近夏季风降水的北界,对于亚洲季风的变化十分敏感,是研究亚洲季风变化的理想位置。石笋的气候代用指标很多,包括:碳氧同位素、灰度、微层、微量元素...
袁野
关键词:石笋灰度
文献传递
石笋密度蕴含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以末次冰消期黄土高原西部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亚洲季风区边缘甘肃武都万象洞一根石笋(WX42A)在末次冰消期不同生长时期密度变化表现出有规律的波动.高精度230Th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石笋密度结果表明,生长于17644~12758a BP之间石笋密度变化时间序列在长时间尺度上与反映亚洲季风强度变化的石笋δ18O记录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显示出季风强度增强/减弱(δ18O值偏轻/偏重),石笋密度随之增大/减小的特征;在短时间尺度上石笋密度的降低也对应于一些季风减弱事件如Inter-Allerφd Cold Period(IACP)、Older Dryas(OD)和Inter-Bφlling Cold Period(IBCP).总体上,石笋密度的降低是对季风减弱、降水量减少造成洞穴滴水速率降低、结晶核减少和晶体增大、生物活动强度减弱和土壤CO2分压降低、碎屑杂质物质增多的反映.然而在季风极端减弱、降水量大幅度减少和生物活动强度减弱时期,温度的变化将主导石笋密度的变化,如在北大西洋H-1事件温度突然降低时,石笋密度却突然增大,这是由环境温度的突然降低使得少量下渗水在低温下溶解的碳酸氢钙浓度升高、溶液过饱和度升高而形成晶体规则紧密排列且密度较大的石笋矿物所造成的.这种灵敏记录石笋生长历史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过去石笋密度随着时间波动,说明石笋密度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吴秀平袁野白益军王江林贾继红
关键词: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季风边缘区
石笋密度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末次冰消期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王江林吴秀平袁野白益军贾继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