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克美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2H指数:5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盂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的CT诊断及鉴别
- 2018年
- 尿路上皮癌又名移行细胞癌,是第四常见肿瘤,其中90%~95%为发生于膀胱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由于发生在肾盂的尿路上皮癌有时被归类为肾脏肿瘤,因此,其真正的发生率尚不确切,据估计,肾盂尿路上皮癌约占肾肿瘤的15%[1-3]。肾盂上皮癌发病率约为输尿管上皮癌的2倍,60%的肾盂尿路上皮癌被诊断时具有侵袭性[4,5]。
- 袁克美程玉卉王锋朱建忠
- 关键词:肾盂CT
- 晚期血吸虫肝硬化的临床及CT影像特征相关研究
- 2016年
- 血吸虫病主要在我国的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分布,血吸虫性肝硬化是晚期血吸虫病人最常见的病变。本研究分析了112例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临床及CT影像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并行CT扫描的112例晚期血吸虫肝硬化患者,男78例,女34例,年龄56~82(68.45±12.37)岁。
- 袁克美李伟
- 关键词:影像特征肝左叶肠系膜下静脉肝实质
- 新胆囊后三角的解剖定位及其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
- 游晓功施宝民荆丽艳韩建国袁克美梁韶明李伟张敏平黄皓卢会青李树旺李歧安
- 《新胆囊后三角的解剖定位及其在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是一项自选课题。由于胆囊后三角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特殊视角下引出的概念,目前尚未见到胆囊后三角的尸体标本解剖学研究报道;并且腹腔镜下由于视角狭小,对胆囊后三角的观察只...
- 关键词:
- 关键词:胆囊胆囊切除术
- 磁共振DWI成像技术在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脊髓型颈椎病(C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临床及影像学证实为CSM患者,22例非CSM患者行颈髓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析病变表现并测量其ADC值。结果:48例均获得弥散加权图像和弥散系数。CSM患者受压部位ADC值明显高于邻近部位和正常颈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CSM脊髓受压部位T2WI出现高信号,ADC值增高;9例T2WI表现为等信号,其中有6例表现为脊髓受压部位ADC值增高,DWI显示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平均ADC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信号组受压部位与相应邻近正常部位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通过受压脊髓ADC值改变更早的判断脊髓内部变化,比常规T2WI能更早、更准确显示脊髓受压的情况,从而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辛越朱建忠赵红金李筱倩贾明胜袁克美秦健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脊髓型颈椎病
- 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 袁克美
- 关键词:螺旋CT周围型小肺癌
- 巨大髋臼骨1例
- 2008年
- 髋臼骨又称髋臼上缘骨、髋臼小骨.是一种先大性骨发育异常。我们得见1例巨大髋臼骨,表现特殊,现报道如下:
- 袁克美赵己未李强孙庆举
- 关键词:髋臼骨
- 胆囊后三角的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0
- 2008年
- 游晓功袁克美
-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解剖学依据手术出血胆管损伤并发症
-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 探讨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提高对鞍区炎性肉芽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病人,对其化验室检查、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鞍区慢性炎性肉芽肿可出现垂体、视神经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等表现,影像学表现为鞍区分叶状占位,CT增强扫描呈一致性明显强化,MRI呈不规则略长T1长T2信号,并向前方、海绵窦发展,可见鞍底骨质硬化;同时合并副鼻窦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征象.结论 鞍区炎性肉芽肿极为少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不应忽视任何一个细节,需与发生在该部位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及脑膜瘤等鉴别,最后确诊需要依靠病理.
- 辛越赵红金袁克美赵己未付建斌孙庆举
- 关键词:肉芽肿蝶鞍放射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综合影像学诊断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9月至2008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6例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其中3例行MRI检查。【结果】6例病人X线平片显示6个病灶,CT显示8个病灶。病灶呈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楚,有薄层硬化缘。MRI显示病灶以液体信号为主,其内见有混杂信号。其中1例CT、MRI显示双侧囊肿均与髋关节相通。【结论】X线检查简单易行,可作为髋臼骨内腱鞘囊肿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CT、MRI在检出病灶方面优于X线检查,且可确定病变性质,有助于做出正确的诊断。
- 辛越秦健贾明胜赵洪金袁克美
- 关键词:髋臼
- 胆囊后三角应用解剖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3
- 2008年
- 目的探索胆囊后三角的解剖结构,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提供胆囊后三角解剖学基础。方法2005年9月至2008年1月山东省泰安卫生学校、山东省立医院、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荣成市人民医院选用81例成人尸体标本,模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后三角入路,观察胆囊后三角的组成边界、穿行结构及毗邻关系。结果胆囊后三角由胆囊颈部后壁、胆囊管、胆总管上段和肝右叶脏面组成;胆囊管的长度(30.18±2.19)mm,直径为(3.02±0.36)mm,其形状有直线型和弯曲型;胆囊动脉的直径为(1.68±0.35)mm;胆囊管较胆囊动脉粗,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7.4%)于胆囊后三角后下方见异常胆囊动脉,自胆囊颈及胆囊体后方入胆囊,胆囊动脉自胆囊管后方走行进入胆囊8例(9.9%),胆囊动脉走行于胆囊管前方5例(6.1%);5例(6.1%)发自肝右叶脏面的副肝管通过胆囊后三角经胆囊管和肝总管汇合处后下方入胆总管。结论熟悉胆囊后三角的组成结构及毗邻关系,是避免手术时损伤血管和胆管的关键,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 游晓功施宝民荆丽艳袁克美李歧安梁韶明
- 关键词:胆囊后三角腹腔镜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