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丽
- 作品数:20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入院肌酐清除率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33例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Ccr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肌酐清除率正常组(Ccr>80mL/min,131例)和肌酐清除率降低组(Ccr<80mL/min,102例),主要结局指标为住院期间和入院后180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肌酐清除率降低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7/102)vs.5.3%(7/131);χ^(2)=0.23,P=0.63];随访180d,肌酐清除率降低组MACE发生率更高[19.6%(20/102)vs.9.9%(13/131);χ^(2)=4.42,P=0.04],累计生存率更低(P=0.017)。结论入院时Ccr<80mL/min是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患者180d 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于丹玉高璐瑶程凯薛丽薛丽
- 关键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肌酐清除率不良心血管事件
- 一种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风险评估系统,包括特征数据获取单元和数据分析单元,所述特征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人员的生物标志物特征数据和临床指标特征数据;所述数据分析单元基于特征数据获取单元获取的生物标志物特...
- 陈玉国徐峰高炜陈光辉王甲莉万智郑雯马静静薛丽
- 文献传递
- 早期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分析(EMS-AHF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探讨首次医疗接触24 h内应用左西孟旦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合并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全国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对照研究。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纳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14家中心255例经急诊或门诊入院的NSTEMI合并NT-proBNP升高的患者,通过区组随机分组(block=4)按1︰1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129例)和对照组(126例)。其中男性142例、女性113例,年龄65(58~70)岁。主要结局指标为随机化后第3天NT-proBNP水平及第5天NT-proBNP较基线的变化率。次要结局指标为第5天NT-proBNP水平下降超过30%的比例、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用药期间的安全性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第3天NT-proBNP水平,左西孟旦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455,1960)比1118(459,2417)ng/L;Z=-1.25,P=0.21],第5天NT-proBNP较基线变化率,左西孟旦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7.6%(33.8%,82.5%)比54.8%(7.3%,77.9%);Z=-2.14,P=0.03]。左西孟旦组与对照组第5天NT-proBNP较基线下降超过30%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7.5%(100/129)比69.0%(87/126);χ^(2)=2.34,P=0.13],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6个月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7%(6/129)比7.1%(9/126);χ^(2)=0.72,P=0.40;14.7%(19/129)比12.7%(16/126);χ^(2)=0.22,P=0.64]。住院期间对照组有4例发生全因死亡[0(0/129)比3.2%(4/126),P=0.06],但两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 test,P=0.18)。用药期间(第0~1天)两组均未发生休克、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等不良事件或严重不良事件。卫生经济学方面,住院总费用[34591.00(15527.46,59324.80)比37144.65(16066.90,63919.00)元;Z=-0.26,P=0.80]及总住院时长[9(8,12)比10(7,13)d;Z=0.72,P=0.72]左西孟旦组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
- 徐峰边圆张国强高璐瑶刘玉法刘同祥李刚宋瑞雪苏立军周衍菊崔家玉燕宪亮郭方明张焕轶李庆辉赵敏马礼坤由倍安王革孔立马建亮周新福常泽龙唐振宇于丹玉程凯薛丽李笑庞佼佼王甲莉张海涛于学忠陈玉国
- 关键词:左西孟旦利钠肽心肌梗死早期干预
- 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中应用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 杨雪薛丽徐小婷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心脏瓣膜置换术生活质量术后恢复
- 乙醛脱氢酶2的脏器保护研究及转化应用
- 陈玉国徐峰王甲莉庞佼佼薛丽潘畅魏述建袁秋环薛梦阳边圆郑雯刘文
- 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对多种醛类物质具有代谢解毒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保护酶,ALDH2在肝脏、心脏、脑中的含量最为丰富,且在东亚人群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欧美。因此,...
- 关键词:
- 关键词:乙醛脱氢酶药物防治细胞保护酶
- 汉族冠心病患者ALDH2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饮酒面红的相关性研究——附231例报告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汉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痛)患者乙醛脱氢酶-2(aldehyde dehydrogenase-2,ALDH2)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饮酒面红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检测ALDH2基因型.将231例冠心病汉族患者按ALDH2基因分为野生型组145例和突变型组86侧,并据是否饮酒面红分为面红组120例与饮酒不面红组111例,分析ALDH2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饮酒面红的关系。结果:①突变型组心肌梗死、糖尿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组(P〈0.01)。,②多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排除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除外)后,突变型组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是野生型组的3.42倍(优势比为3.42,95%可信区间=1.46~8.02,P〈0.01)。③面红组突变型ALDH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饮酒不面红组(P〈0.01)。结论:饮酒面红可初步鉴定ALDH2基因型,突变型ALDH2基因是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薛丽陈玉国徐峰张鹤李瑞健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态性心肌梗死
- 细胞衰老与心脏重构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1年
- 心脏重构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影响心肌损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心脏重构的调节机制众多,近年来发现多与心脏细胞衰老有关。该文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能量代谢、自噬、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方面综述了心脏细胞衰老对心脏重构的作用及机制,以期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李若川刘路路芮海英于华祥王锦鑫邹丹徐峰秦丹丹吴文晓梁燕刘凯薛丽陈玉国
- 关键词:心力衰竭细胞衰老心脏重构
- 乙醛脱氢酶2在冠心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 陈玉国徐峰张澄王甲莉薛丽
- 冠心病(CAD),尤其是其主要临床亚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世界范围内主要的疾病负担与重要死因之一。在后基因组学时代,如何借助患者遗传背景,实现CAD尤其是ACS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及进一步改善预后是目前困扰医学界...
- 关键词:
- 关键词:冠心病乙醛脱氢酶
- 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与硝酸甘油疗效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乙醛脱氢酶(ALD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硝酸甘油疗效以及 ALDH2对饮酒面红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主要冠脉分支狭窄>50%患者142例,依据饮酒是否面红分为无面红组88例,面红组54例。检测 ALD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依心绞痛缓解程度和时间判断患者硝酸甘油疗效。比较两组 ALDH2基因型分布及硝酸甘油疗效差异和关系,最终评价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饮酒无面红组患者 ALDH2*1分布、硝酸甘油有效率及迅速起效率均显著高于面红组(P<0.01),ALDH2*1患者硝酸甘油有效率及迅速起效率显著高于ALDH2*2患者(P<0.01)。结论 ALDH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饮酒是否面红及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疗效相关,饮酒无面红的冠心病患者硝酸甘油有效率较高,可能与 ALDH2*1酶活性高有关。
- 张鹤陈玉国徐峰薛丽江春晓张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饮酒硝酸甘油
- 醛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学意义被引量:3
- 2021年
- 内源性活性醛可影响细胞生长、存活、代谢、炎症、氧化应激等多种生理病理学反应,引发“醛损伤”,进而参与心血管、神经、消化、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就醛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相关现状进行综述,有利于拓展对疾病发病机制的认知,并为疾病防治提供新思路。
- 薛丽秦丹丹薛丽吴文晓陈玉国
- 关键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