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文燕

作品数:23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字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学
  • 3篇语言文字
  • 3篇历史地理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汉代
  • 6篇汉学
  • 5篇汉学家
  • 4篇诗歌
  • 3篇政治
  • 3篇抒情
  • 3篇李白研究
  • 3篇阿瑟·韦利
  • 2篇言志
  • 2篇英国汉学家
  • 2篇抒情言志
  • 2篇陶渊明
  • 2篇李白诗
  • 2篇李白诗歌
  • 2篇汉赋
  • 2篇汉学研究
  • 2篇大赋
  • 1篇导言
  • 1篇新亚书院
  • 1篇学术

机构

  • 22篇北京外国语大...
  • 2篇华盛顿大学
  • 1篇夏威夷大学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22篇蒋文燕
  • 2篇康达维
  • 1篇王斑
  • 1篇罗锦堂

传媒

  • 5篇国际汉学
  • 3篇南都学坛(南...
  • 1篇黑龙江社会科...
  • 1篇求索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 1篇海南师范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扬雄与司马相如赋风差异之比较
2003年
司马相如是汉大赋美学品格的开创者和缔造者,而扬雄在对司马相如大赋创作之法进行全面继承的同时,又大胆创新,因此其赋作在题材内容、谋篇布局和写作手法上都各有独到之处。所以,如果说司马相如的大赋是以流动飘逸见长,而扬雄的大赋则是以古雅深沉胜出,而这些特点是由不同时代赋予赋家不同的观照方式所致。
蒋文燕
关键词:司马相如扬雄颂扬讽谏
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的李白研究
<正>阿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他一生从未来过中国,却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不仅译作数量相当可观,而且种类极其丰富,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表彰他对译...
蒋文燕
《扬雄赋研究》导言被引量:2
2015年
《扬雄赋研究》(The Han Rhapsody:A Study of the Fu of Yang Hsiung[52B.C—A.D.18]1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是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资深教授、世界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先生的博士论文《扬雄辞赋与汉代修辞研究》("Yang Shyong,the Fuh,and Hann Rhetoric,"Unpublished Ph.D.Dis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68)中的一部分,后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全书包括自序、前言[耶鲁大学傅汉思(Hans H.Frankel)撰)及六章正文,分别是:一、导言;二、扬雄之前的赋;三、《甘泉赋》与《河东赋》;四、《校猎赋》与《长杨赋》;五、赋的批评与转变;六、结语。正文后三个附录分别是"扬雄大赋创作年代考辨""扬雄赋真伪考辨""扬雄(大事)年表",此外,还附有全书的注释、参考文献、特殊用语表及索引。《扬雄赋研究》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以扬雄研究为中心的汉赋研究专著,作者不仅对扬雄的生平经历、文学思想及著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证与论述,还深入考察了扬雄的大赋创作。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西方及日本学者对扬雄与汉赋的研究状况,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汉学界对汉赋的研究与认识。康达维教授的《扬雄赋研究》虽完成于四十多年前,但它恰与同一时期国内汉赋研究的方法与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引人反思。而且由于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立论客观,对当下国内辞赋研究仍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扬雄赋研究》尚未有汉译本问世,译者2008年在美国工作时,曾专门去华盛顿大学拜访了康达维教授,借此机缘,尝试翻译《扬雄赋研究》,以期国内学者对康达维教授的汉赋研究有更具体的认识与了解。这里发表的是全书之"导言"部分。
康达维蒋文燕
关键词:汉赋大赋CAMBRIDGE汉学界
夏威夷大学华裔汉学家罗锦堂先生访谈录
2019年
罗锦堂,1927年出生于甘肃陇西,1948年到台湾大学中文系求学。1960年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毕业后,他曾先后在新亚书院、香港大学任教。1967年在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东亚系任教,直至荣休。罗教授一直致力于曲学研究,是国际汉学界造诣极深的元曲戏剧研究大家。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包括了《中国散曲史》《元杂剧本事考》《北曲小令谱》和《南曲小令谱》,这是罗先生的著作首次在祖国大陆出版。此外他还著有《锦堂论曲》《中国戏曲总目汇编》《元人小令分类选注》《明清传奇选注》《行吟集》等,发表论文六十余篇。20世纪80年代后,罗锦堂先生得以返乡祭祖,并与大陆学界交流,冯友兰、沈从文、钱锺书、袁行霈等知名学者都曾造访夏威夷大学,与罗先生互有诗文唱和。2017年岁末,笔者利用在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机会,对罗锦堂先生进行了学术专访。他以惊人的记忆力述说他的学术交往经历,于是那些中国现代史上的学术大师们,如于右任、胡适、傅斯年、台静农、董作宾、郑骞等与这位来自西北边陲问学青年的交往事迹都一一复现在我们眼前。
罗锦堂蒋文燕
关键词:青木正儿汉学家新亚书院杂剧作家明清传奇
阿瑟·韦利与艾米·洛威尔的李白研究之比较被引量:1
2018年
阿瑟·韦利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艾米·洛威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意象派"女诗人,他们产生的交集缘于中国诗人李白。本文在概述阿瑟·韦利和艾米·洛威尔对李白诗歌翻译的基础上,对比了他们对李白认识之异同。阿瑟·韦利认同宋代人对李白其人其诗的批评,但他同时又肯定了李白诗歌独特的艺术价值。相形之下,艾米·洛威尔和弗洛伦斯·艾思柯的《松花笺》赞赏李白诗歌普遍的抒情特质。与某些中国学者注重解读李白诗歌的政治性相比,西方学者似乎更欣赏李白诗歌的抒情性。
蒋文燕
关键词:阿瑟·韦利艾米·洛威尔政治性抒情性
陶渊明诗“忧愤”说辨析
2013年
关于陶诗的风格,历代皆相推许"平淡"与"豪放"。但除此之外,"忧愤"亦是陶诗中的重要内容,它缘于诗人的"忧生之嗟"和"于世未忘情",而陶渊明常以议论的手法来表达其"忧愤"之情。而在这三种诗风之间,"忧愤"是现实苦难带给诗人的感受,"豪放"是诗人面对苦难的态度,"平淡"则是诗人以审美的眼光品味苦难中的甘甜。它们相互渗透与交织,显示出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陶渊明凭借着自由的意志,占据着精神的高度,完成了对苦难的超越。这也正是陶诗美学价值之所在。
蒋文燕
关键词:陶渊明诗风陶渊明诗歌
英国汉学家阿瑟·韦利的李白研究
阿瑟·韦利(Arthur Waley,1889~1966)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汉学家之一,他一生从未来过中国,却翻译了大量中国古代典籍,不仅译作数量相当可观,而且种类极其丰富,在西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表彰他对译介东方...
蒋文燕
汉颂作品类型分析
<正>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统一时代——汉代,颂扬自然是汉代文学的主旋律,而其主要文学样式除了众所周知的汉赋以外,还有汉颂。在目前的汉赋研究中,关于汉颂是归入汉赋还是与之并列,一直尚未有定论。而在汉代史籍中赋、颂或...
蒋文燕
文献传递
张衡《思玄赋》对《离骚》的模拟及二者精神主旨之异同——兼谈汉代抒情言志赋的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张衡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传承与开拓意义,而其《思玄赋》则是汉代抒情言志赋中对屈原的《离骚》在文句、描写和结构上进行了最完整最有意识的模拟。但因时代背景与创作个体的不同,与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的精神之旅相比,《思玄赋》中张衡的“道德之旅”是借游历的形式,通过对自己道德前途的叩问来表达他的坚持。因此《思玄赋》可视为屈骚精神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的影响与流变的读本之一,并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抒情言志赋的价值与意义。
蒋文燕
关键词:《离骚》
“兴头”与“冷寂”之间的鲍照诗歌
2017年
关于鲍照诗歌的风格,历代皆相推许其"惊挺""险急"的诗端,却忽视了其诗"冷寂"的收束。实际上鲍照有大量的诗歌都具有开端"兴头"、结句"冷寂"的构思特点,并在一热一冷的起伏间表达曲折回环的心理和深沉抑郁的痛苦,从而达成一种顿挫之致,形成峭促劲健的美学张力。在修辞手法上则形成了开端铺陈与结句反问之间的对比。其用意是诗人从普遍人生中的种种悲哀现象来提炼现实的本质,以揭示一己人生悲哀的普遍性和典型化,这使得鲍照诗歌成为魏晋时期诗歌深化自我呈现的典范。
蒋文燕
关键词:铺陈反问自我呈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