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赋研究》(The Han Rhapsody:A Study of the Fu of Yang Hsiung[52B.C—A.D.18]18).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6)是华盛顿大学亚洲语言文学系资深教授、世界著名汉学家、翻译家,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康达维(David R.Knechtges)先生的博士论文《扬雄辞赋与汉代修辞研究》("Yang Shyong,the Fuh,and Hann Rhetoric,"Unpublished Ph.D.Dis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1968)中的一部分,后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1976年出版。全书包括自序、前言[耶鲁大学傅汉思(Hans H.Frankel)撰)及六章正文,分别是:一、导言;二、扬雄之前的赋;三、《甘泉赋》与《河东赋》;四、《校猎赋》与《长杨赋》;五、赋的批评与转变;六、结语。正文后三个附录分别是"扬雄大赋创作年代考辨""扬雄赋真伪考辨""扬雄(大事)年表",此外,还附有全书的注释、参考文献、特殊用语表及索引。《扬雄赋研究》是西方汉学界第一部以扬雄研究为中心的汉赋研究专著,作者不仅对扬雄的生平经历、文学思想及著述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考证与论述,还深入考察了扬雄的大赋创作。在书中作者还介绍了西方及日本学者对扬雄与汉赋的研究状况,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汉学界对汉赋的研究与认识。康达维教授的《扬雄赋研究》虽完成于四十多年前,但它恰与同一时期国内汉赋研究的方法与观点形成鲜明对照,引人反思。而且由于全书资料翔实、论证严密、立论客观,对当下国内辞赋研究仍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扬雄赋研究》尚未有汉译本问世,译者2008年在美国工作时,曾专门去华盛顿大学拜访了康达维教授,借此机缘,尝试翻译《扬雄赋研究》,以期国内学者对康达维教授的汉赋研究有更具体的认识与了解。这里发表的是全书之"导言"部分。
罗锦堂,1927年出生于甘肃陇西,1948年到台湾大学中文系求学。1960年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博士毕业后,他曾先后在新亚书院、香港大学任教。1967年在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东亚系任教,直至荣休。罗教授一直致力于曲学研究,是国际汉学界造诣极深的元曲戏剧研究大家。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罗锦堂曲学研究丛书'包括了《中国散曲史》《元杂剧本事考》《北曲小令谱》和《南曲小令谱》,这是罗先生的著作首次在祖国大陆出版。此外他还著有《锦堂论曲》《中国戏曲总目汇编》《元人小令分类选注》《明清传奇选注》《行吟集》等,发表论文六十余篇。20世纪80年代后,罗锦堂先生得以返乡祭祖,并与大陆学界交流,冯友兰、沈从文、钱锺书、袁行霈等知名学者都曾造访夏威夷大学,与罗先生互有诗文唱和。2017年岁末,笔者利用在夏威夷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机会,对罗锦堂先生进行了学术专访。他以惊人的记忆力述说他的学术交往经历,于是那些中国现代史上的学术大师们,如于右任、胡适、傅斯年、台静农、董作宾、郑骞等与这位来自西北边陲问学青年的交往事迹都一一复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