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松波 作品数:27 被引量:132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续收治的209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72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47.4±10.1)岁;发病到手术时间<14 d。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低氧血症,将209例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PaO2/吸入氧浓度(FiO2)<200 mmHg,1 mmHg=0.133 kPa]和非低氧血症组(PaO2/FiO2≥200 mmHg)。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56.9%(119/209),围术期死亡20例(9.6%,其中低氧血症组13例,非低氧血症组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到手术时间(h)、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术前ALT、Cr、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氧血症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多于非低氧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低氧血症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肥胖、发病到手术时间>24 h是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孙氏术后低氧血症的危险因素,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低氧血症发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于子翔 潘旭东 董松波 张凯 朱凯 高慧强 郑军 孙立忠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低氧血症 非综合征型家族性胸主动脉瘤及夹层的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6年 非综合征型家族性主动脉瘤及夹层(Ns—FTAAD)是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遗传学特点为:外显率低、基因表达差异大且临床表型不突出,故缺乏早期有效的干预措施,发生主动脉夹层后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已发现多种与Ns—FTAAD相关的遗传缺陷。Ns-FTAAD的遗传学研究将有利于明确该病的病因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从而评估该患病家系成员发生主动脉夹层的风险,进行早期的临床干预。 钟永亮 董松波 程力剑 葛翼鹏 潘旭东 郑军 孙立忠 朱俊明关键词:遗传学特点 胸主动脉瘤 非综合征型 家族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基因表达差异 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行孙氏手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合并下肢缺血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5月,12例采用缺血侧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治疗的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4±8.4)岁。合并单侧下肢缺血11例,双侧下肢缺血1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4.00(18.50,43.25)h。使用缺血侧股动脉端侧吻合8 mm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双插管转机。根部操作:Bentall术5例、升主动脉替换3例、瓣交界加固及升主动脉替换4例。弓部操作为全主动脉弓替换+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12例。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体外循环(204.6±26.3)min,阻断主动脉(114.6±16.6)min,停循环(23.4±8.5)min,选择性脑灌注(33.5±11.0)min。5例患者同期行转流术:升主动脉-双股动脉转流1例;升主动脉-右股动脉转流3例;升主动脉-左股动脉转流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CRRT治疗4例,再次开胸探查止血1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1例。随访(17.2±7.6)个月,随访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合并下肢缺血的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使用缺血侧下肢股动脉人工血管及右腋动脉联合插管行孙氏手术,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死亡比例,改善预后。 董松波 郑军 李建荣 许尚栋 刘永民 孙立忠 潘旭东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下肢缺血 外科治疗 近红外光谱仪监测成人主动脉弓部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与中枢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成人主动脉弓部术中脑组织氧饱和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0月,应用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替换手术的患者65例。术中以近红外光谱仪(NIRS)连续监测患者双侧脑组织氧饱和度(rScO2)。主要终点事件为院内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ND),比较ND组和NND(无ND)组患者术中rScO2值,分析ND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术中rScO2变化的相关性。结果:25例(38.5%)患者出现ND,40例(61.5%)未出现ND(NND组)。ND组患者术中双侧rScO2最低值明显低于NND组(P<0.05)。ND组的术后各时间点rScO2值均低于NN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夹层累及颈动脉(P=0.005)、术前尿素氮升高(P=0.004)、术中左侧rScO2降低(P=0.008)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组示左侧rScO2min<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P=0.011)。结论:术中左侧rScO2降低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其最低值<55%是术后发生ND的危险因素。 朱凯 潘旭东 董松波 郑军 刘永民 孙立忠 郑斯宏关键词:主动脉弓部手术 近红外光谱技术 脑组织氧饱和度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主动脉弓部手术降温温度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成人主动脉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降温温度与术后神经系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 单一术者应用浅-中低温停循环行主动脉弓部手术的患者共118例。根据术中停循环时的膀胱温分为3组:T1组[39例, (25.58±0.64)℃];T2组[39例, (28.21±0.77)℃];T3组[40例, (30.95±0.9)℃]。比较组间临床资料, 探究术中降温温度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患者平均手术、体外循环、阻断、停循环及选择性脑灌注时间分别为6.64 h、188.5 min、104.19 min、23.93 min、28.81 min。全组院内死亡8例(6.78%), 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PND)13例(11.02%), 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25例(21.19%)。3组术后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3组患者术后TND及PND发生率显著降低(P=0.042;P=0.045)。术后24 h引流量及二次开胸止血率均降低(P=0.005;P=0.012)。多元回归分析模型下, 术中降温温度与术后PND发生率独立相关(OR=0.51, 95%CI:0.27~0.97, P=0.0389);分组比较, 相对较高的温度是避免术后PND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04, 95%CI:0~0.91, P=0.0434)。结论主动脉弓部手术中, 浅低温可以降低深低温的并发症发生率, 同时可以改善神经系统预后, 降低术后PND发生率。 朱凯 潘旭东 董松波 郑军 刘永民 郑斯宏 孙立忠关键词:主动脉弓部手术 神经系统并发症 遗传综合征与主动脉瘤及夹层的关系 被引量:5 2012年 多种单基因疾病可引起血管相关疾病,如马方(Marfan)综合征、先天性结缔组织发育不全(Ehlers-Danlos)综合征血管型,主动脉瘤(Loeys-Dietz)综合征,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和家族性主动脉瘤及夹层。本综述归纳了与主动脉疾病相关的5种遗传综合征,以期对遗传综合征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有帮助。一。 董松波 郑军 孙立忠关键词:遗传综合征 并发症 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体验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总结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我中心共收治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17例,其中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7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10例。结果:术中支架组和腔内修复组均无患者围术期死亡。术中支架组有1例患者术后7d发生胸骨哆开行清创术。腔内修复组无围术期并发症。术中支架组随访13~85个月,平均(54.86±27.01)个月,腔内修复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51.10±24.71)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应根据不同的解剖特点和合并病变,选择术中支架人工血管植入术或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李建荣 郑军 许尚栋 潘旭东 阳晟 董松波 陈彧 孙立忠关键词: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主动脉疾病初步经验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总结孙氏手术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对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2010年8月至2017年8月,孙氏手术治疗的所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和随访。结果:共有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 95岁。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近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1例,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1例,二次开胸止血1例,术中支架人工血管远端漏行介入覆膜支架封堵1例,胸骨哆开行清创术1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其中不明原因死亡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例。结论:孙氏手术中采用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单侧颈总动脉插管进行选择性脑灌注、气管旁结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主干治疗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的A型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弓部动脉瘤,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建荣 郑军 许尚栋 潘旭东 阳晟 董松波 孙立忠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瘤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策略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总结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指征及外科策略。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355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手术治疗。21例(5.9%)同期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14例,女7例;年龄(50.3±10.2)岁。冠状动脉夹层15例(Neff分型A型1例,B型2例,c型12例),合并冠心病5例,主动脉根部血肿1例。移植大隐静脉旁路血管23支,靶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弓部手术包括孙氏手术19例,半弓替换1例。结果体外循环(252.5±76.9)min,主动脉阻断(134.9±43.8)rain。围手术期死亡5例,分别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心室纤颤1例。围手术期死亡占23.8%(5/21),显著高于单一主动脉手术组(6.0%),P=0.002。术后截瘫及下肢轻瘫各1例。随访(37+8±11.4)个月,无晚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合并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显著增加围手术期死亡。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指征包括冠状动脉夹层(B型及C型)和由合并冠心病或冠状动脉受压导致的复搏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郑军 董松波 李建荣 李庆 潘旭东 许尚栋 高峰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脏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9年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危急的复杂重症。主动脉内膜局部形成裂口,在强力的脉动血液冲击下,内外膜之间的中层逐步剥离,形成真、假腔,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Stanford A 型(TAAD) ^([1])。TAAD累及弓部的患者需要进行主动脉弓的外科修复,而弓部手术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需要特殊的脑保护策略。 张凯 潘旭东 董松波 许尚栋 郑军 刘永民 朱俊明 孙立忠关键词:主动脉内膜 升主动脉 假腔 外科修复 T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