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志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慢性
  • 5篇丙型
  • 5篇丙型肝炎
  • 4篇病毒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慢性丙型
  • 3篇慢性丙型肝炎
  • 3篇基因
  • 3篇肝炎病毒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预后
  • 2篇衰竭
  • 2篇细胞
  • 2篇慢性丙型肝炎...
  • 2篇模型建立
  • 2篇抗病毒
  • 2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10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篇董志霞
  • 11篇谢青
  • 9篇项晓刚
  • 8篇王晖
  • 7篇赵钢德
  • 6篇周惠娟
  • 4篇庄焱
  • 3篇赖荣陶
  • 3篇汤伟亮
  • 3篇王芃
  • 3篇郭斯敏
  • 3篇刘昱含
  • 3篇桂红莲
  • 3篇莫瑞东
  • 3篇蔡伟
  • 2篇宛新建
  • 2篇钱月琴
  • 1篇郭清
  • 1篇李宁
  • 1篇周慧娟

传媒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肝脏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13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被引量:7
2009年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健康威胁,据估计全世界HBV和HCV感染人数分别为4亿和1.7亿^[1]。由于具有相同的传播途径,HBV和HCV共感染非常普遍,尤其是在高流行地区及非肠道传染的高危人群中。
谢青董志霞项晓刚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共感染
乙酸叔丁酯与丁酸乙酯对胆固醇结石的溶石作用分析
2023年
目的:比较乙酸叔丁酯(TBA)和丁酸乙酯(EB)对胆囊结石的体外溶石效果及生物毒性。方法:选择10份胆囊多发性结石手术患者的结石样本,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石胆固醇含量。以甲基叔丁基醚(MTBE)作为对照,分析TBA和EB对胆固醇结石的体外溶石能力。以正常培养基作为对照,利用细胞增殖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比较MTBE、TBA及EB对人正常肝细胞株LO2的增殖抑制、早期凋亡、晚期凋亡以及细胞活性氧水平的影响。结果:10份胆囊多发性结石样本中6份为胆固醇结石,4份为非胆固醇结石。对胆固醇结石的体外溶石实验表明,MTBE、TBA、EB三组在溶石30 min时的剩余结石分别为(47.83±3.84)%、(58.12±4.53)%、(75.75±4.61)%,溶石90 min时的剩余结石分别为(18.38±6.47)%、(33.82±6.22)%、(56.38±3.91)%,MTBE的溶石效果优于TBA和EB,TBA的溶石效果优于EB,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表明对照组、MTBE组、TBA组的细胞活力分别为(100.00±4.46)%、(96.79±4.32)%、(93.72±3.51)%,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是EB组的细胞活力(87.57±5.29)%低于上述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对照组的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分别为(1.67±0.15)%、(1.27±0.06)%,EB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15.9±0.53)%(P<0.001)及晚期凋亡(5.13±0.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TBE及TBA对细胞凋亡均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MTBE、TBA、EB均可抑制细胞活性氧水平,其中EB作用又强于另外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BA对胆囊胆固醇结石具有较好的体外溶石效果与生物安全性,而EB相对较差,TBA具有作为溶石药物的潜力。
沈双李宁叶欣黄丹钱月琴郑海明董志霞宛新建
关键词:胆石溶石乙酸叔丁酯丁酸乙酯生物安全性
幽门螺杆菌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93例内镜特点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ylori)根除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特点。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2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诊断为分化型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患者的病史资料。选择其中既往有H.pylori感染病史,并经过规范根除治疗,符合H.pylori根除后(以下简称除菌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病例93例,回顾性分析其内镜特点。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93例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中,男性56例,女性37例,年龄为(66.9±8.2)岁。中位H.pylori根除时间(范围)为3.4年(1.0~7.0年)。共发现109个病变,单发病灶患者79例,多发病灶患者14例(30个病灶);早期胃癌组60例(病变73个);癌前病变组33例(病变36个)。93例患者中,内镜下胃黏膜缩范围木村-竹本分类法为闭合型-2及以上分型病例占89例(95.7%)。109个病变长径为(1.38±0.70)cm,短径为(1.04±0.53)cm,80个(73.4%)病变位于下胃1/3,53个(48.6%)病变位于胃小弯侧;106个(97.2%)病变内镜下表现为表浅型(0-Ⅱ型)病变。除菌后早期胃癌组患者病变长径、短径均大于癌前病变组[(1.54±0.78)cm比(1.06±0.35)cm,(1.16±0.58)cm比(0.78±0.33)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3、3.73,均P<0.001)。除菌后早期胃癌与癌前病变组内镜下大体形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12),除菌后早期胃癌内镜下大体形态以浅表凹陷型(0-Ⅱc型)为主,占45.2%(33/73),癌前病变以浅表隆起型(0-Ⅱa型)和浅表平坦型(0-Ⅱb型)为主,均占38.9%(14/36)。结论除菌后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萎缩范围多为闭合型-2及以上,病变多位于中胃下1/3,长径<20 mm,以表浅型病变尤其是浅表凹陷型病变居多。
董志霞夏杰吴姗石岩朱梅影钱月琴宛新建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内镜特点
汉族人群NTCP基因多态性与HBV易感性相关
目的最新研究发现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NTCP)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的重要受体,与HBV入胞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NTCP基因多态性(SNP)与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
王芃蔡伟王晖谢青项晓刚莫瑞东董志霞赖荣陶刘昱含俞虹赵钢德周惠娟
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影响
2009年
慢性HCV感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IFN—α联合利巴韦林,然而许多患者不理想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临床和试验肝脏病学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IFN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与病毒和宿主因素有关。病毒因素的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和概述,此文就宿主因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进行综述。
董志霞谢青
关键词:IFN-Α
Th22细胞及IL-22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Th22及IL-22相关功能分子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期患者(CHB)40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AHB)29例,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Decompensated li...
莫瑞东蔡伟王晖谢青项晓刚王芃赖荣陶董志霞刘昱含俞红赵钢德周慧娟
3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 了解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323例确诊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该组人群感染HCV的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病毒学特征,并分析39例行肝组织活检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改变.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3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经输血或使用血制品感染者135例,占41.8%;有手术等有创操作史者67例,占20.7%,其中接受过针灸治疗者19例,占5.9%,有血液透析史者18例,占5.6%;母婴传播2例,占0.6%;有静脉注射毒品史者21例,占6.5%;性传播者2例,占0.6%;其他不明原因者78例,占24.1%;合并HBV感染者14例,占4.3%.222例患者中,HCV基因型1b型和2a型分别为145例和21例,分别占65.3%和9.5%,283例患者血清HCV RNA病毒载量为1×105和1×106IU/mL者分别为74例和103例,分别占26.1%和36.4%.临床表现有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者23例,占7.1%.行肝组织活检的3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肝脏炎症活动指数(HAI)≥4有14例,占35.9%;纤维化评分(F)≥3的患者6例,占15.4%;HAI≥4同时 F≥3的患者4例,占10.3%.结论 我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感染途径多为输血或使用血制品,经手术等有创操作感染也不容忽视,而除输血外,静脉注射毒品、血液透析及针灸疗法等感染途径亦增加.感染HCV常见的病毒基因型为1b和2a型,病毒复制水平较高,大多数患者发病隐匿,无明显肝炎症状和体征,但肝组织活检显示多数患者肝脏有组织学改变.
董志霞谢青项晓刚王晖周惠娟庄焱徐玉敏
关键词:输血流行病学研究肝炎病毒基因型
抗丙型肝炎病毒小分子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目前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疗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但该疗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针对HCV生活周期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迅速发展,给将来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董志霞谢青
关键词:肝炎丙型慢性抗病毒药
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及预后模型建立的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肝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252例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TBIL、PT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所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判断模型,计算预后指数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92,0.957)。结论年龄、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感染、TBIL、PT是影响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初步建立预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肝衰竭预后评估系统。
汤伟亮赵钢德董志霞项晓刚王晖周惠娟桂红莲郭斯敏庄焱谢青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
乙型肝炎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及预后模型建立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其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在我科收治的178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x^2和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年龄、腹水、感染、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甲胎蛋白、PT、WBC、TBil、dBil、Cr、BUN、血清钠在生存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进一步显示,肝性脑病、感染、PT、TBil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对所得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该人群的预后判断模型,通过计算预后指数并绘制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931(95%CI:0.893~0.970)。其评估价值优于CTP分级(0.862)、MELD评分(0.807)及MFLD-Na评分(0.774)。结论肝性脑病、感染、PT、TBil是影响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预后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乙型肝炎相关肝衰竭预后评估系统。
汤伟亮赵钢德董志霞项晓刚王晖周惠娟桂红莲郭斯敏庄焱谢青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LOGISTIC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