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广 作品数:116 被引量:251 H指数:8 供职机构: 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文化科学 化学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壳聚糖/氧化石墨/SiO2薄膜的制备及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019年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两种壳聚糖/氧化石墨/SiO2膜(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分别为接近于1和小于1,且加入氧化石墨的量相同)。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膜的溶胀度、含水量和交联度。用甲基橙水溶液模拟工业染料废水,通过反应时间、浓度、酸碱性、温度的影响来讨论两种壳聚糖/氧化石墨/SiO2的吸附性能大小,得出壳聚糖与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接近1的吸附性能优于质量比小于1的,在25℃,甲基橙溶液浓度为20mg/L,pH值为3,吸附90min时可达到吸附平衡,且吸附量为110.29mg/g,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 高奕红 王珊 邓玲娟 马占营 范广 来鑫关键词:甲基橙 壳聚糖 氧化石墨 SIO2 GR/MoO3柱状复合材料制备及其电容性质 2020年 以钼粉和氧化石墨为前驱物,在水热反应釜内,180℃反应12 h,制得了GR/MoO3柱状复合材料。利用XRD和SEM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形貌。在三电极体系中,研究了GR/MoO3复合材料的电容性质。当电流密度为0.5A·g^-1时,GR/MoO3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高达440 F·g^-1,并且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是一种比较有潜力的电容性电极材料。 孙雪花 杨娇莉 范广 邓玲娟关键词:超级电容器 MOO3 复合材料 一种铽配合物用于水溶液中二甲硝咪唑和四环素的检测 被引量:5 2023年 选用(1,1’:3’,1"-三联苯)-3,3",4’,5,5",6’-六羧酸(H6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Tb3+离子反应得到配合物[Tb(L)0.5(H2O)2]·7H2O(1)。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对该配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a=2.66161(7)nm,b=1.42103(4)nm,c=2.10988(6)nm。拓扑计算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新颖的(6,6)-连接的三维网络结构,符号为(48.66.8)(49.66)。该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发射,可以快速检测水溶液中的二甲硝咪唑和四环素且灵敏度高、检出限低、可回收性好。通过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相结合,揭示了荧光猝灭机理。 刘洋 范广 高丰琴 侯磊 朱冬雨 王尧宇关键词: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传感 三维有机超分子晶体:3-氨基-2-羧基吡嗪 2010年 通过溶液法培养了3-氨基-2-羧基吡嗪的单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a=3.7629(7)Ao,b=14.2098(3)Ao,c=10.9212(19)Ao,α=90°,β=99.182(3)°,γ=90°,V=576.47(18)Ao 3,Z=4,ρcalc=1.603 g.cm-3,R1=0.0527,WR2=0.1368。结构分析表明,3-氨基-2-羧基吡嗪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和π-π堆积作用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孙家娟 张引莉 徐维霞 马占营 范广关键词:晶体结构 超分子 可见光响应型Ag/Ag_3PO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5 2018年 以AgNO_3和Na_2HPO_4为原料,采用液相沉淀结合光还原法合成了Ag/Ag_3PO_4复合光催化材料,采用XRD、SEM、UV-vis DRS及光降解亚甲基蓝实验对样品的晶相结构、表面形貌、光吸收性能及光催化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Ag/Ag_3PO_4样品呈类球状,尺寸分布均匀,粒径约为0. 2μm,样品中Ag_3PO_4呈体心立方相结构,Ag的掺入,改变了Ag_3PO_4的晶格参数,(210)及(211)晶面衍射峰发生明显红移;同时Ag的掺入使其在Ag_3PO_4晶格内部形成掺杂能级,窄化了Ag_3PO_4的能带结构,拓宽了材料的可见光响应范围。以氙灯为光源,光照90min时,样品对MB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降解率可达96. 57%;且重复使用5次后,Ag/Ag_3PO_4样品对MB的降解率仍然保持在80%左右,明显优于纯Ag_3PO_4。 马占营 任鹏 高奕红 邓玲娟 范广关键词:AG掺杂 可见光 光催化 芹菜生物碳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燃烧催化性能研究 2025年 碳材料因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高比表面积,能够有效地催化含能材料的分解反应,从而提高能量释放的效率和速率。以芹菜为原料通过热解方式制备了生物碳及其复合物:QC-760、QC@Fe-760、QC@Bi-760、QC@Fe^(0)-760、QC@Fe-450和QC@Bi-450。首先,利用IR、XRD、SEM和BET等对其做了相关表征,结果表明,相对于芹菜粉末,QC-760的比表面积增大了17倍。其次,探究了芹菜生物碳及其复合物对高氯酸铵(AP)、奥克托金(HMX)和黑索金(RDX)的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碳及其复合物均对AP、RDX和HMX的分解过程影响较大;其中,QC@Bi-450对AP催化性能最佳,放热量达到3344 J/g;QC-760对RDX的催化性能最好,使其放热峰温提前了41.1℃,放热量增加了713 J/g;QC@Fe^(0)-760使HMX分解峰温提前了82℃。最后,测试了样品对罗丹明B的吸附性能,发现搅拌时间为80 min,样品质量为2 mg/mL,罗丹明B浓度为350 mg/L时,QC-760吸附性能最好。 张引莉 高丰琴 刘洋 李午戊 齐珂琪 范广关键词:生物碳 催化 含能材料 芹菜 热分解 一价铜配位聚合物[Cu(2-mpac)]_n的合成与结构 被引量:4 2009年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由于在光学,电学,磁学,催化,分离,吸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功能性,已成为当前最具挑战力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因此,进一步合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配合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2-甲基吡嗪-5-羧酸(2-mpacl是一类非常好的有机配体,由于结合了吡嗪和羧基二者的配位特点,从而呈现丰富的配位模式,所以常常用来合成具有不同结构和性质的配合物。 范广 陈三平 高胜利关键词:配位聚合物 晶体结构 三元固态配合物Pr(Me_2dtc)_3(phen)的热分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在无水乙醇中使用低水合稀土氯化物与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Me_2dtc)和邻菲咯啉(o-phen·H_2O)反应,制备了含Pr-S键的三元稀土有机配合物.化学分析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为Pr(Me_2dtc)_3(phen).用TG-DTG法研究了它的热分解行为,发现其热分解为一步完成,X射线粉末衍射证明直接生成Pr_2S_3.用"非模型等转化率法"研究了热分解过程的动力学,获得其表现活化能和指前因子数值范围、最可机理函数和模型函数. 周春生 范广 陈三平 高胜利关键词:三元固态配合物 热分析动力学 Et_2 NH_2[RE(S_2 CNEt_2)_4]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合成、表征4种稀土与二乙氨基荒酸二乙铵(D-DDC)配合物并计算其标准摩尔生成焓。方法精密转动弹量热法。结果标题化合物的恒容燃烧热△cU分别为(-19 490.07±8.23),(- 19 391.14±10.72),(-19 208.32±8.99)和(-18 439.79±7.77)kJ/mol;计算了它们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Hmθ和标准摩尔生成焓△fHmθ,分别为(-19 517.96±8.23),(-19 419.03±10.72),(- 19 236.21±8.99),(-18 467.68±7.77)kJ/mol和(-628.91±8.88),(-742.97±11.71),(- 918.15±9.59),(-1 690.32±8.50)kJ/mol;估算出未研究的同类配合物Et2NH2[Ce(S2CNEt2)4] 和Et2NH2[Pm(S2CNEt2)4]的△cHmθ和△fHmθ分别为-19 495,-18 930 kJ/mol和-673,-1 262 kJ/ mol。结论以配合物的△cHmθ和△fHmθ对轻稀土原子序数作图,得到一条曲线而非单向变化的直线, 说明配合物中RE3+与配体间的化学键有一定程度的共价性。 范广 任宜霞 陈三平 杨旭武 高胜利关键词:稀土氯化物 固态配合物 标准摩尔生成焓 TiO2/BiVO4, a Heterojuncted Microfiber with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Methylene Blue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被引量:6 2017年 Novel TiO2/BiVO4 microfiber heterojunctions were constructed using cotton as biomorphic templates. The as-synthesiz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X-ray diffraction,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a and photocatalytic experiment. The morphology of the as-synthesized TiO2/BiVO4 composites was consisted of a large quantity of microfiber structures with diameter from 2.5 gm to 5 μm, and the surface of samples became more coarse and comp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weight ratio of TiO2. The TiO2/BiVO4 samples with proper content (10.00wt%) showed the highest pho- tocatalytic degradation activity for methylene blue (MB) degradation among all the samples under visible light, and 88.58%MB could be degraded within 150 min. The enhanc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n-n heterojunction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of TiO2 and BiVO4, which not only narrowed the band gap of BiVO4 for extending the absorption range of visible light, but also promoted the transfer of charge carriers across interface. A possible photo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MB in the presence of TiO2/BiVO4 microfibrous photocatalyst was proposed. 马占营 李小博 周彩华 邓玲娟 范广关键词:MICROFIBER PHOTOCAT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