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芳

作品数:13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氨挥发
  • 5篇土壤
  • 4篇玉米
  • 4篇农田
  • 4篇夏玉米
  • 4篇N2O排放
  • 3篇氮肥
  • 3篇农田土壤
  • 3篇减排
  • 2篇冬小麦
  • 2篇紫色土
  • 2篇温室气体
  • 2篇小麦
  • 2篇减排措施
  • 1篇氮肥管理
  • 1篇氮肥形态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冬小麦-夏玉...
  • 1篇玉米农田
  • 1篇施氮

机构

  • 13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霍恩海姆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钦州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3篇苏芳
  • 10篇巨晓棠
  • 7篇张福锁
  • 6篇黄彬香
  • 5篇江荣风
  • 5篇胡小康
  • 4篇陈新平
  • 4篇张翀
  • 3篇高兵
  • 3篇丁新泉
  • 2篇刘敏
  • 2篇李雪倩
  • 2篇高志岭
  • 2篇朱波
  • 2篇王海飞
  • 1篇李剑睿
  • 1篇黄涛
  • 1篇韩晓阳
  • 1篇贾兴永
  • 1篇魏欢欢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土壤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2010年全...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施氮方式及测定方法对紫色土夏玉米氨挥发的影响被引量:23
2016年
以川中丘陵区紫色土为对象,研究了撒施尿素添加脲酶抑制剂及尿素深施对夏玉米季氨挥发的减排效果,为合理施肥和减少农田氨排放提供依据;同时,对比风洞法和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的结果,为准确定量农田氨挥发提供方法依据。设置5个施氮方式处理,分别为:不施氮(CK);农民传统施氮——雨后撒施尿素(BC);撒施添加有Limus(德国BASF公司新开发的脲酶抑制剂)的尿素(BC+Limus);尿素一次性条施(Band1);尿素分两次条施(Band2)。除不施氮处理外,其他处理施氮量均为150 kg·hm^(-2),各处理采用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另外,选取农民传统施氮处理用风洞法测定氨挥发,以研究不同测定方法对氨挥发损失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色土夏玉米季农民传统的施氮方式氨挥发损失率可高于40%,而处理BC+Limus、Band1、Band2的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3.8%、1.3%,分别比处理BC减少了90%、92%和97%的氨挥发损失,均具有很好的减排效果。密闭室连续抽气法测定氨挥发量稍高于风洞法,氨挥发损失率分别为48.4%和41.9%,但差异不显著。
张翀李雪倩苏芳朱波巨晓棠
关键词:氨挥发施氮方式紫色土夏玉米
箱体结构及计算方法对夏玉米农田N2O排放测定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为探讨不同箱体结构及计算方法对夏玉米农田N_2O排放测量结果的影响,于2012—2013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个处理在夏玉米季N_2O排放结果,即大箱+直线算法、小箱+直线算法、大箱+曲线并直线算法及小箱+曲线并直线算法。小箱顶部中央留孔使玉米茎能够通过采样箱顶部而不影响玉米生长,大箱在玉米生长到50 cm以后压弯玉米植株。研究表明:在定量夏玉米农田土壤N_2O排放时,与不破坏玉米根系正常生长的小箱测定结果相比,因使用大箱并压弯玉米造成玉米生长不良,不会显著影响N_2O累积排放量的测定结果。在N_2O日排放通量较强时,曲线并直线算法与直线算法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差异;而在N_2O日排放通量较弱时,曲线并直线算法测定结果高于直线算法。由于N_2O排放较弱时的通量对夏玉米季农田N_2O累积排放量贡献很小,因此,曲线并直线和直线算法在计算夏玉米季农田N_2O累积排放量时并无显著差异。
刘敏张翀张翀巨晓棠苏芳陈新平
关键词:N2O排放箱体结构根系生长计算方法夏玉米农田
农田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研究进展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经受到日益严重的关注,而农业对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有着重要的影响。全球每年由人类活动而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中,有11%的CO,50%的CH,以及60%的NO来自于农业生产活动(IPCC,...
胡小康苏芳巨晓棠江荣风张福锁
关键词:农田温室气体减排
文献传递
氮肥管理对夏玉米土壤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3
2011年
通过设置四个不同的氮肥管理措施,即氮肥施用量300kgN/ha(N300)和250kgN/ha(N250)、改进的施肥模式(Optimized)以及施用缓释肥(SRU),研究华北平原夏玉米生长季土壤与大气之间CH4和N2O的交换通量及相应措施的减排潜力.结果表明,在2008年整个夏玉米生长季,土壤都是大气CH4的净吸收库和N2O的排放源.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氧化吸收的CH4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Optimized>N250>SRU>N300,对应的吸收总量依次为624.16、590.07、487.89以及316.02gCH4-C/ha,各处理间氧化吸收的CH4总量无显著差异.与N300和N250这两个处理相比,依据夏玉米对氮肥的需肥规律以及玉米根层土壤速效氮的供给能力而确定氮肥施用量,同时再平衡施用磷肥和钾肥的改进施肥模式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生长季N2O的排放.施用聚乙烯包膜的尿素也能够显著降低夏玉米季N2O的排放.夏玉米生长季土壤排放的N2O总量从大到小依次为N300>N250>Optimized>SRU,对应的排放总量依次为3462.18、2340.07、1680.00以及911.91gN2O-N/ha,相应的N2O排放系数分别为1.15%、0.94%、0.91%以及0.30%.
胡小康黄彬香苏芳巨晓棠江荣风张福锁
关键词:CH4N2O缓释肥玉米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碳氮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8
2013年
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2O产生机制及其CO2和CH4的排放,有助于土壤温室气体减排措施的制定。本研究以长沙金井河流域酸性红壤上菜地、稻田、茶园和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控制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采用静态培养-气相色谱法,研究4种利用方式土壤N2O、CO2和CH4的排放对不同碳氮和硝化抑制剂添加的响应。结果表明,由于土壤pH较低,酸性红壤外加氮源后仅有较小的N2O排放。葡萄糖能够促进尿素添加后N2O的排放及土壤反硝化作用N2O的排放。异养硝化作用可能是酸性红壤N2O产生的主要途径。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酸性红壤N2O减排无明显效果。碳氮添加后土壤N2O的总排放量表现为茶园>菜地>稻田>林地。外源有机碳能够显著促进4种利用方式土壤CO2的排放,表现为茶园、稻田>菜地、林地。但除稻田土壤CH4排放增加外,菜地、茶园和林地土壤CH4排放对外源有机碳无明显响应。
王海飞贾兴永高兵黄涛苏芳巨晓棠
关键词:酸性红壤土地利用方式N2O排放CH4排放
不同氮肥形态的氨挥发损失比较被引量:43
2006年
利用从德国引进的农田土壤氨挥发风洞法测定系统,对不同N肥形态的肥料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施N量条件下,硝酸铵、硝酸铵钙、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分别比尿素减少22.5%、3.2%和8.3%,不同N肥的氨挥发损失差异很大。相同条件下,尿素的氨挥发损失为25.7%,添加DMPP后氨挥发损失为27.6%;硫硝酸铵的氨挥发损失为18.6%,添加DMPP后为20.6%;添加DMPP对尿素和硫硝酸铵的氨挥发影响不显著。
苏芳黄彬香丁新泉高志岭陈新平张福锁Kogge MartinRmheld Volker
关键词:氮肥形态
水稻土和菜田添加碳氮后的气态产物排放动态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动态连续监测添加碳氮底物后各气体产物—O2、NO、N2O、CH4和N2的排放,对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和气体产生过程做更深入的理解,揭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典型红壤的温室气体产生机制。【方法】采集长江中游金井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稻田和菜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全自动连续在线培养检测体系(Robot系统),通过两组试验分别研究土壤碳氮转化过程中各气体产物的动态变化。试验1采用菜地和稻田土壤进行好气培养,设置不施氮对照、添加40 mg/kg铵态氮、添加40 mg/kg铵态氮+1%硝化抑制剂、添加40 mg/kg硝态氮、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6个处理。试验2采用稻田土壤进行淹水培养,设不施氮对照、添加40 mg/kg铵态氮、添加40 mg/kg铵态氮+1%硝化抑制剂、添加40 mg/kg铵态氮+1%秸秆、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铵态氮+1%的葡萄糖、添加40 mg/kg硝态氮、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缺氧条件下添加40 mg/kg硝态氮+1%葡萄糖8个处理。培养温度均为20℃,土壤水分含量为70%WFPS(土壤孔隙含水量),培养周期为15天。【结果】从菜地和稻田土壤不同碳氮添加处理气态产物及无机氮的动态变化可看出:1)菜地土壤好气培养初期硝化作用产生了大量N2O;受低碳和低含水量的限制,反硝化作用较弱。当提供充足碳源和厌氧条件,出现N2O和NO的大量排放。2)在好气稻田和淹水稻田培养过程中,反硝化作用是N2O产生的主要途径。3)稻田土壤中,提供充足碳源和厌氧条件,各气态产物出现的顺序依次是NO、N2O和N2,与三种气体在反硝化链式反应过程中的生成顺序一致。淹水稻田加铵态氮和碳源处理N2为主要产物,添加硝态氮处理后,N2O成为主要气态产物。当土壤碳源充足时,反硝化过程进行彻底,反硝化产物以终产物(N2)为主。4)在稻田土壤出现厌氧或添加碳源条�
刘燕王海飞朱高荻魏欢欢何彦芳高兵苏芳巨晓棠
关键词:N2O排放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
追氮方式对夏玉米土壤N_2O和NH_3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1
2016年
【目的】研究氮肥与硝化抑制剂撒施及条施覆土三种追施氮肥方式下土壤N2O和NH3排放规律、O2浓度及土壤NH+4-N、NO-2-N和NO-3-N的时空动态,揭示追氮方式对两种重要环境气体排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试验设置3个处理:1)农民习惯追氮方式—撒施(BC);2)撒施添加10%的硝化抑制剂(BC+DCD);3)条施后覆土(Band)。3个处理均在施肥后均匀灌水20 mm。在夏玉米十叶期追施氮肥后的15天(2014年7月23日至8月8日)进行田间原位连续动态观测,并在玉米成熟期测定产量及吸氮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N2O排放量,土壤气体平衡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N2O浓度,PVC管-通气法测定土壤NH3挥发,土壤气体平衡管-泵吸式O2浓度测定仪测定土壤O2浓度。【结果】农民习惯追氮方式N2O排放量为N 395 g/hm2,NH3挥发损失为N22.9 kg/hm2,同时还导致土壤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NO-2-N。与习惯追氮方式相比,添加硝化抑制剂显著减少N2O排放89.4%,使NH3挥发略有增加,未造成土壤NO-2-N的累积。条施覆土使土壤N2O排放量显著增加将近1倍,但使NH3挥发显著减少69.4%,同时造成施肥后土壤局部高NO-2-N累积。条施覆土的施肥条带上土壤NO-2-N含量与N2O排放通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气体的O2和N2O浓度受土壤含水量控制,当土壤WFPS大于60%时,0—20 cm土层中的O2浓度明显降低,而N2O浓度增加,土壤N2O浓度和土壤O2浓度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处理地上部产量及总吸氮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土壤NO-2-N的累积与铵态氮肥施肥方式密切相关,NO-2-N的累积能够促进土壤N2O的排放,且在条施覆土时达到显著水平(P<0.05)。追氮方式对N2O和NH3两种气体的排放存在某种程度的此消彼长,添加硝化抑制剂在减少N2O排放的同时会增加NH3挥发,条施覆土在显著减少NH3挥发的同时会显著增加土壤N2O排放。在条施覆土基础上添加硝化抑制剂,有可能同时降�
刘敏张翀何彦芳高兵苏芳江荣风巨晓棠
关键词:N2O排放氨挥发
田间土壤氨挥发的原位测定──风洞法被引量:21
2006年
详细介绍了农田土壤氨挥发风洞法测定系统的原理、构造和特点,并通过回收率试验和田间试验进行了验证。所选用的德国风洞主要包括采样箱、采样系统和控制系统3部分,系统内部的气压、温度、湿度、风速等微气象条件接近自然环境条件,测量结果有较好的代表性。回收实验结果表明,回收率为90%,说明风洞的密闭性和浓度分布的均匀程度较好,适合于土壤氨挥发的多处理、多重复的田间原位测定,尤其适用于多因子对比实验。风洞法测定不受天气的影响,对实验区面积要求不高,重复性及可靠性较好,不仅可以测定农田土壤的氨挥发,还可以测定有机肥贮存和施用以及各种肥料形态的氨挥发状况。
黄彬香苏芳丁新泉胡小康高志岭陈新平张福锁Kogge MartinRmheld Volker
关键词:氨挥发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的氨挥发被引量:62
2007年
利用可多点原位测定氨挥发的风洞系统,监测了华北平原2002-2004年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传统和优化氮肥管理下的氨挥发损失.结果表明,氨挥发主要发生在施肥后2-3周内,以施肥后连续采样15d的氨挥发累积量作为总排放量,相同施氮量下生长季夏玉米的氨挥发大于冬小麦.优化处理的氨挥发平均损失率(35.9%)显著高于传统处理(20.9%),但从氨挥发绝对量上看,传统处理为125.1kg N/hm^2,优化处理为42.3kg N/hm^2,降幅达66.2%.施肥和灌水方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撒施碳铵后翻耕的氨挥发损失为10.1%,追肥撒施的氨挥发损失平均为24.6%;撒施尿素后立即灌水,氨挥发损失为19.7%,5h后灌水氨挥发损失为34.0%,增加了72.6%.
苏芳丁新泉高志岭黄彬香陈新平张福锁Martin KoggeVolker Rmheld
关键词:氨挥发冬小麦-夏玉米轮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