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家胜
- 作品数:126 被引量:44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CDKL5基因突变所致非特异性早发性癫痫脑病4例临床特征分析
- 目的探讨CDKL5基因突变所致非特异性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的临床表型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不明原因早发性癫痫脑病患儿详细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应用疾病基因靶向二代测序技术进行癫痫基因测...
- 胡春辉孙丹胡家胜刘智胜Ma JiehuiDeng XiaolongZhu HongminQian QiaoqiaoXiong XueqinWu ShuhuaWu Gefei
- 关键词:基因突变非特异性
- 文献传递
- 癫痫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检测及抗痫药物治疗后的变化
- 吴革菲刘智胜胡家胜何彩英张隆王芳琳熊学琴李建萍
- 该研究通过检测癫痫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旨在探讨细胞因子状态在癫痫免疫发病中的作用。以及观察经过丙戊酸和卡马西平治疗是否会影响癫痫患儿血液中白细胞介素和肿瘤坏死因...
- 关键词:
- 关键词:癫痫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 40例婴儿良性部分性癫痫临床分析
- 吴舒华刘智胜孙丹胡家胜吴革菲王芳琳
- 文献传递
- 儿童以惊厥发作为核心症状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表面抗体综合征10例临床特征分析
- 胡春辉孙丹胡家胜刘智胜
- 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研究
- 刘智胜孙丹吴革菲江军吴舒华胡家胜王海勤毛冰赵迅林俊
-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心理行为疾病,TD发病近年有增多趋势,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三型: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和Tourette综合征(TS),其中以TS最为典型。儿童TD的病因...
- 关键词:
- 关键词:抽动障碍药物治疗预后儿童疾病
- 肿瘤坏死因子-α干预对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CAM-1和LFA-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热性惊厥(FS)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配体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16例FS患儿随机分为FS对照组和TNF-α干预组。TNF-α干预组采用1.0 ng/mL的TNF-α进行干预。对照组16例,为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进行外周血PBMC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表面ICAM-1和LFA-1的表达。结果 FS对照组在体外培养的PBMC表面ICAM-1和LFA-1表达水平分别为(20±9)%和(43±1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4±7)%,(30±16)%](P<0.05);TNF-α干预组的PBMC表面ICAM-1表达水平[(27±11)%]明显高于FS对照组(P<0.05),LFA-1表达[(52±21)%]较FS对照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炎症介质TNF-α刺激可使FS患儿的LFA-1和ICAM-1表达上调。
- 孙丹刘智胜姚辉康世秀何彩英胡家胜吴革菲王芳琳
-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Α热性惊厥ICAM-1LFA-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癫痫患儿视感知功能和个性及适应行为评估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癫疒间 患儿的视感知功能、个性特征及社会适应能力。方法 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VRT)、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和儿童适应行为量表 (SAB) ,对 4 2例 8~ 12岁癫疒间 患儿的视感知、个性及适应行为进行测试 ,并与 30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VRT在三种测试法下 ,癫疒间 组的正确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癫疒间组的总错误分和遗漏、位置错误及大小错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癫疒间 组EPQ的内外向量表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癫疒间 组SAB的独立功能因子和社会 /自制因子的T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癫疒间 患儿存在视感知功能障碍 ;显示出内向性个性特征 ,有紧张、忧虑、自卑及孤独感 ;其社会适应能力低下 ,主要是独立生活、社会交往及自制能力差。
- 刘智胜杨立志王芳琳胡家胜吴革菲
- 关键词:癫痫儿童
- Tourette综合征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影响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T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2005年就诊的82例TS患儿进行回顾性随访分析,将性别、发病年龄、抽动严重程度、首发症状、精神或神经...
- 吴舒华刘智胜胡家胜王芳琳
- 关键词:家族史TOURETTE共患病发病年龄综合征
- 文献传递
- Canavan病一例被引量:2
- 2000年
- 张月华胡家胜熊晖肖江喜吴希如
- 关键词:病因
- 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溶栓治疗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颈内动脉溶栓术对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12月38例患儿颈内动脉溶栓术前后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疗效进行总结和评价。患儿年龄9个月~11岁,应用DSA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后分别实施颈内动脉溶栓治疗术。溶栓治疗与偏瘫发作时间分别为:1d6例,2d2例,3~5d8例,1~2周8例,~4周4例,1~6个月4例,~12个月3例,>1年3例。治疗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将导管置入患侧颈内动脉行接触法溶栓,术中尿激酶4000~5000U/次,液体量15~20ml,灌注速率1ml/min,低分子右旋糖酐10~15ml,1ml/min。结果24例(63.2%)患儿经颈内动脉溶栓治疗后结合临床综合治疗,1~2周偏瘫有效改善,患肢行走和持物功能恢复;11例(28.9%)偏瘫有所减轻,患肢肌力达到3~4级;3例(7.9%)偏瘫无改善。结论儿童缺血性脑血管病经及时行颈内动脉溶栓术结合临床综合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组织供血,促进运动功能快速恢复。
- 刘帆秦增辉黄穗刘智胜胡家胜孙丹
-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内动脉溶栓术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