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征远
- 作品数:28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该植物乳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297,其具有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作用。植物乳植杆菌YC41分泌的荚膜多糖能够通过提高大豆酸奶的粘度和持水力...
- 郝彦玲安洁然翟征远赵亮王然
- 一种改善肥胖的高胆盐水解活性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肥胖的高胆盐水解活性植物乳植杆菌及其应用,植物乳植杆菌Lp20保藏编号为CCTCC No.M 2024381,保藏日期为2024年03月04日,其对GDCA的水解能力高于目前植物乳植杆菌的对照WCFS...
- 郝彦玲陆方舟翟征远赵亮王辉
- 长双歧杆菌胆盐耐受反应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常见的共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益生保健功效,作为益生菌广泛应用于发酵乳制品的生产。双歧杆菌摄入人体后,最终定植于含有0.05%~2.0%胆盐的大肠中,因此耐受生理条件下的胆盐胁迫是双歧杆菌在人体发挥益生作...
- 翟征远王国宏任发政郝彦玲
-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转录调控双组分系统
- 文献传递
- 一种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产荚膜多糖植物乳杆菌及其应用,该植物乳杆菌保藏编号为CGMCC NO.27297,其具有改善大豆酸奶质构特性的作用。植物乳植杆菌YC41分泌的荚膜多糖能够通过提高大豆酸奶的粘度和持水力...
- 郝彦玲安洁然翟征远赵亮王然
- 一种提高乳杆菌胆盐耐受能力的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乳杆菌胆盐耐受能力的方法与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在乳酸菌的生长培养基中添加L‑苹果酸。本发明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乳杆菌的胆盐耐受能力,且不会对菌体本身的生长性能造成影响,有利于增加益生菌在肠道中的活菌数。本发明...
- 郝彦玲宦冉翟征远
- 文献传递
- 免疫磁分离-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芽孢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磁分离‑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芽孢杆菌四环素耐药基因tetL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羧基磁珠与芽孢杆菌多克隆抗体偶联制备免疫磁珠,然后将免疫磁珠添加到待测样品,得到免疫磁珠‑芽孢杆菌复合物(磁细菌);通过...
- 郝彦玲李雪利翟征远
- 文献传递
- 产γ-氨基丁酸乳杆菌高效筛选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本研究首先发现11株短乳杆菌皆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培养管盖子弹起,进一步对48 h发酵液pH进行测定,发现有3株菌的发酵液具有较高pH,薄层层析结果表明产生大量气体且发酵液pH较高的菌株能够产生γ-氨基丁酸(GABA),进一步通过质谱实验验证,产量分别是124.14、203.00、211.50 mg/L。通过高效测序发现11株短乳杆菌GABA合成基因簇结构和核酸序列基本相同,因此在基因层面无法实现高效筛选。根据GABA生物合成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及消耗氢离子的现象建立高效筛选方法。进一步对220株植物乳杆菌进行产气观察结合pH测定判定菌株是否产GABA,并通过薄层色谱进行验证,表明此方法可行。该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的特点,能够快速从大量乳杆菌中筛选出产GABA菌株。
- 范城飞翟征远王然郝彦玲孙婷马霞刘福东赵雯洪维錬
- 关键词:Γ-氨基丁酸乳杆菌
- 植物乳杆菌CAUH2氧胁迫耐受机制的转录组学研究
- 植物乳杆菌不仅在发酵食品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还是人体肠道内的原籍菌,具有多种益生功效。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氧化胁迫会造成蛋白质和DNA等生物分子的氧化损伤,是影响植物乳杆菌在发酵食品中存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应对过氧化...
- 翟征远杨扬王辉王国宏任发政李再贵郝彦玲
- 关键词:氧化胁迫RNA-SEQ
- 市售酸奶中发酵剂乳酸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2年
- 乳酸菌作为酸奶发酵剂,被普遍认为是安全的。然而近年来,研究人员观察到耐药基因在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间的转移,食源性耐药乳酸菌携带的耐药基因可能给食品安全带来潜在风险。本文主要针对市售酸奶发酵剂乳酸菌的耐药性检测方法、乳酸菌的耐药表型、乳酸菌的耐药基因分布及其与表型的匹配情况以及耐药基因转移性进行阐述,明确了加强发酵剂乳酸菌抗药性监测的重要意义,为发酵剂乳酸菌耐药性监测及耐药基因转移研究提供参考。
- 王炜哲翟征远郝彦玲
-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耐药性耐药基因
- 食品中益生元的研发和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4年
- 益生元的定义目前被更新为“能被宿主微生物选择性利用并产生健康益处的底物”。根据最新的定义,益生元种类扩展到碳水化合物以外的物质,例如共轭亚油酸和植物多酚等;益生元作用部位不再局限于胃肠道,应用范围也不局限于食品。针对益生元具有缓解便秘、促进骨骼健康、缓解肥胖、抑制致病菌、减少炎症、免疫调节等多种健康促进效应,深入阐述了益生元促进宿主健康的作用机制。其机制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益生元被宿主的有益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性利用,从而起到菌群调节作用;二是益生元被菌群代谢后产生有益于宿主健康的代谢产物。此外,某些低聚糖类和多糖类的益生元还具有很好的加工特性,对于食品的质构特性和风味有积极的作用。因此,益生元在固体饮料、糖果、乳制品和烘焙制品等食品中广泛应用。然而,益生元的功效评价及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同生理状态下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不同的,菌群结构的差异必然导致同种益生元在不同人群中利用情况的差异。益生元的单糖结构、聚合程度、分支以及官能团等结构差异会影响其被肠道微生物的利用。总之,针对不同人群的生理状态靶向应用益生元和对益生元进行特定结构的优化或修饰,将是未来益生元精准化应用的关键。
- 翟征远白晓悦靖一志赵亮赵亮任发政
- 关键词:益生元肠道健康短链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