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访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功能性消化不...
  • 3篇功能性消化不...
  • 2篇多潘
  • 2篇多潘立酮
  • 2篇氧合
  • 2篇氧合酶
  • 2篇潘立酮
  • 2篇胃癌
  • 2篇胃癌SGC-...
  • 2篇细胞
  • 2篇细胞侵袭
  • 2篇细胞侵袭转移
  • 2篇合酶
  • 2篇SGC-79...
  • 1篇电阻抗
  • 1篇溶酶
  • 1篇尿激酶
  • 1篇尿激酶纤溶酶...
  • 1篇胃电
  • 1篇胃电描记术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邮电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罗访
  • 4篇刘纯伦
  • 2篇李章勇
  • 2篇徐晓萌
  • 2篇潘敏
  • 2篇石建华
  • 1篇周旭春
  • 1篇周成会

传媒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阻抗式胃动力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临床症状和胃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门诊57例FD患者行症状分型和评分、检测餐后胃电和胃阻抗,多潘立酮10mg每日3次治疗2周和4周后,再次评分并复查胃动力。结果治疗2周后,PDS组和EPS组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4周后除PDS组上腹烧灼感和EPS组早饱感、上腹痛外余症状均进一步改善(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及4周PDS组和EPS组的胃电中频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S组治疗2周后胃阻抗中频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提高,4周后进一步提高(P<0.05);治疗4周后,EPS组胃阻抗中频百分比显著高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P<0.05)。结论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FD患者的临床症状、胃电和胃阻抗显著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后2周。
罗访刘纯伦李章勇周成会周旭春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
Darbufelone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COX-2/5-LOX)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异质粘附、侵袭、迁移、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Darbufelone处理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其粘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Chamber膜侵袭系统观察其侵袭和迁移能力的改变;观察SGC-790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能力;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分析SGC-7901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的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经1.5×10-5mol/L的Darbufelone处理后,SGC-7901细胞粘贴率明显降低(P<0.05),游走穿膜细胞数(93.00±6.56)、侵袭穿膜细胞数(50.00±3.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43.00±9.82,82.00±7.14,P<0.01);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数(82.70±4.58)与管腔长度([172.20±6.41)μm]均较对照组[142.00±5.86,(214.60±9.44)μm]显著减少(P<0.01);OPN和MMP-2的mRNA表达(0.34±0.03、0.33±0.04)与蛋白表达(0.18±0.01、0.26±0.02)分别较对照组的mRNA表达(0.54±0.01、0.57±0.09)和蛋白表达(0.26±0.03、0.33±0.03)明显降低(P<0.05)。结论:COX-2/5-LOX双重抑制剂Darbufelone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OPN和MMP-2的表达有关。
石建华刘纯伦罗访潘敏徐晓萌
关键词:SGC-7901细胞环氧合酶-25-脂氧合酶
Zileuton对胃癌SGC-7901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5-脂氧合酶(5-1ipoxygenase,5-LOX)抑制剂Zileuton对胃癌SGC-7901细胞异质黏附、侵袭、迁移、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用Zileuton处理SGC-7901细胞,MTT法检测其黏附能力的变化;Transwell Chamber观察其侵袭及迁移能力的改变;观察SGC-7901细胞条件培养基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GC-7901细胞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的表达变化。结果经6.30×10-5mol.L-1的Zileuton处理后,SGC-7901细胞游走与侵袭穿膜细胞数、诱导内皮细胞形成血管管腔数与管腔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黏贴率、OPN和uP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5-LOX抑制剂Zileuton能有效抑制SGC-7901细胞的侵袭转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OPN和uPA的表达有关。
石建华刘纯伦潘敏徐晓萌罗访
关键词:SGC-7901细胞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阻抗式胃动力研究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心理压力的增大,F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虽然F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大量研究表明与胃电异常和胃运动障碍关...
罗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潘立酮雷贝拉唑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阻抗式胃动力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进行胃电和胃阻抗特征分析,探讨罗马Ⅲ分型的意义。方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期间的门诊FD患者162例,包括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组)99例和上腹疼痛综合征(EPS组)63例,另设健康对照32例。采用阻抗式胃动力检测仪测定胃电和胃阻抗,分析FD及其亚型的发病机制。结果与健康对照者胃电和胃阻抗比较,FD患者中频节律分布百分比明显降低。PDS组以低频节律分布百分比增高为主,EPS组以高频节律分布百分比增高为主。PDS组胃电和胃阻抗低频节律分布百分比显著高于EPS组(P<0.017),两组胃电中频节律分布百分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DS组胃阻抗中频节律分布百分比显著低于EPS组,而胃电和胃阻抗高频节律分布百分比均显著低于EPS组(P<0.017)。结论胃动力障碍是FD的发病机制之一,PDS和EPS患者发病机制存在差异,罗马Ⅲ分型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罗访刘纯伦李章勇
关键词:胃电描记术电阻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