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亚玮 作品数:42 被引量:225 H指数:9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政治法律 更多>>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药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运重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重点阐述替罗非班的药理特点及其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结果与结论:替罗非班通过阻断血小板聚集的最终共同通路(GPⅡb/Ⅲa受体),彻底地抑制血小板聚集。适时应用替罗非班不但可以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围术期获益,而且能够改善其远期临床预后。 罗亚玮 潘昱 张晓玲 陈方关键词:替罗非班 老年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介入术后长期疗效分析 2011年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冠状动脉病变长期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分析老年ULM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置入DES后远期主要心脏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结果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更高(P=0.040),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比例和合并2支病变以上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发生MACCE共21例,中青年组仅1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 rank,P=0.034)。两组远期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类似。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ULM患者MACCE明显高于单纯老年ULM(Log rank,P=0.037)。结论老年UL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DES治疗后远期疗效可以接受;2型糖尿病是老年ULM患者MACCE的预测因子。 张晓玲 陈方 玉献鹏 罗亚玮 任学军 张维东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老年 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研究 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 10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与不合并糖尿病患者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和高血压比例、最高收缩压、最高舒张压、三酰甘油、血糖、尿酸均显著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酯水平显著降低,平均冠状动脉病变处数、长病变、分叉病变和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更弥漫,平均置入支架数目多(P<0.01),平均支架直径小而长(P<0.05)。结论: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代谢异常更显著,冠状动脉硬化范围更广、程度更重,多支病变、弥漫病变常见,需要介入干预的比例高。 罗亚玮 陈方 张维东 张晓玲 高阅春 李峥 吴长燕 何继强 李宇关键词:冠心病 糖尿病 冠状动脉造影 氢氯噻嗪、氯沙坦单用或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05年 华琦 罗亚玮 邢绣荣 刘荣坤 杨峥关键词:氢氯噻嗪 氯沙坦 轻中度 降压作用 介入治疗前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PCI前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临床效果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中高危NSTACS患者均择期接受PCI,分为术前组50例(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和术中组50例(PCI开始时静脉滴注替罗非班),观察2组病变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和术前术后24h血清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术前组术后病变血管TIMI心肌灌注分级<3级的比例显著低于术中组(P=0.037);术前组基线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高于术后[(70.1±32.8)μg/L vs(55.9±29.5)μg/L,P=0.028],基线血清NO水平显著低于术后[(47.8±23.9)μmol/L vs(70.6±20.6)μmol/L,P=0.035);术前组术后血清内皮素1水平显著低于术中组[(55.9±29.5)μg/L vs(63.7±47.7)μg/L,P=0.044],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术中组[(70.6±20.6)μmol/L vs(53.2±40.2)μmol/L,P=0.038]。2组患者院内和30d心血管不良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能部分改善中高危NSTACS患者术后病变血管血流灌注,是通过内皮保护作用实现的,但是没有实现早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减少。 罗亚玮 马小虎 潘昱 李全 何继强 张晓玲 高阅春 张维东 陈方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内皮缩血管肽1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替罗非班 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导管室上游应用替罗非班对中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ACS)患者血运重建术后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80例中高危NSTACS患者均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分为上游组(PCI前应用替罗非班,n=38例)和下游组(PCI开始时应用替罗非班,n=42例),观察术前及术后24小时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B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观察两组靶血管血流灌注及院内、30天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血事件。结果:与基线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血清PAI-1水平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上游组(11.8±3.2)vs.(9.7±2.7)ng/L,P=0.003;下游组(11.0±1.1)vs.(10.1±1.6)ng/L,P=0.020],上游组术后PAI-1水平显著低于下游组[(9.7±2.7)vs.(10.1±1.6)ng/L,P=0.039]。两组术前术后PT、DD和FBG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游组术后靶血管TMPG分级<3的比例明显低于下游组(P=0.023);两组患者院内和30天心血管不良事件未见有意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替罗非班可通过调节纤溶系统,改善接受PCI治疗的中高危NSTSCA患者血栓高负荷状态,部分改善靶血管的血流灌注,导管室上游应用效果或更显著,且未见明显增加出血事件。 罗亚玮 马小虎 潘昱 李全 何继强 张宇晨 高阅春 张维东 陈方关键词:替罗非班 X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障碍 被引量:4 2004年 X综合征胸痛症状是否是由心肌缺血造成的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重点之一。X综合征患者存在冠状前小动脉片状分布性异常收缩或扩张储备降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异常,引起小动脉阻力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微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导致冠状动脉微循环异常。X综合征患者可能存在心脏传出性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痛觉阈值增加;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活动兴奋增加对患者冠状动脉的不良影响;还可能存在迷走神经紧张性下降。除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外,心血管X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运动试验、胸痛缓解方式、治疗措施、易患因素等均与冠心病极为相同,但两者并无明显病理联系。认识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可能对冠心病的危险因子评估有重要意义;对此类患者进行有必要控制危险因素,可防止发生冠心病,保持良好的预后。 罗亚玮关键词:X综合征 心肌缺血 冠状动脉微循环 肾上腺素能神经 小动脉 711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分析和总结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方法:利用SPSS13.0软件包分析2006-09至2008-09期间连续登记注册的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11例HCM患者平均年龄47岁,男性占67.7%。<14岁患者、>65岁和15~64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是3.4%(24例)、14.3%(102例)和82.3%(585例)。91.3%(649例)为不对称性肥厚,54.8%(373例)为梗阻性肥厚。心肌损伤72.0%(34/47例)表现为心脏核磁的延迟强化。711例HCM患者终末阶段中射血分数<45%和(或)左心室扩大者占2.95%(21)例。心房颤动发生率15.2%(108例),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房增大和病史是HCM患者发生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1)。34.7%(24例)患者有心源性猝死,不同风险因素中以晕厥最常见23.7%(159)。并存病中高血压24.8%(175例)和冠心病4.38(31例)、糖尿病2.8%(20例)是较多见的。>65岁老年患者与<65岁患者比其女性、并存病比例高、心功能差等特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本组病例显示表型HCM患者以青壮年为主,轻、中度心功能下降是患者的主要表现,且梗阻和心房颤动存在对其影响最为突出。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可明显改善梗阻症状。 王妍 何继强 高阅春 韩智红 李宇 罗亚玮 姜腾勇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 不同治疗策略在慢性肾疾病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分析慢性肾疾病(CKD)患者合并无保护左主干(ULM)冠状动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3月入住北京安贞医院ULM冠状动脉病变患者601例病例资料.按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分层,每层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CI组和CABG组.Ccr< 45 ml/min 40例(PCI术18例,CABG术22例);Ccr 45 ~ 59 ml/min 96例(PCI术37例,CABG术59例);Ccr≥60 ml/min 465例(PCI术211例,CABG术254例).分析各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不同治疗策略的远期临床预后.结果 Ccr≥60 ml/min者,与CABG组比较,PCI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高[(64.28±8.29)%与(61.31±10.62)%,P=0.001),完全血运重建率(53.1%与66.9%,P=0.002)、慢性闭塞病变率(11.8%与31.5%,P<0.001)较低;Ccr≥60 ml/min(78.7%与97.2%,P<0.001)和Ccr 45 ~59 ml/min(67.6%与96.6%,P<0.001)者,与CABG组比较,PCI组患者合并多支病变比例较低.Ccr≥60 ml/min者,CABG组总死亡(6.3%与1.9%,P=0.022)及心源性死亡(4.7%与0.9%,P=0.017)比例高于PCI组患者.其他Ccr分层总死亡及心源性死亡两种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其他因素后3个分层患者两种手术方式比较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CABG术比较,PCI术不会增加CKD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的MACCE、总死亡、心源性死亡发生率.PCI术在治疗CKD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中安全有效,可行性较好。 潘昱 仇琪 张筠婷 罗亚玮 玉献鹏 何继强 李全关键词:慢性肾功能衰竭 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长期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行PCI治疗的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组271例。研究终点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再次血运重建。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死亡率进行生存分析,并对全因死亡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结果271例患者年龄(62±10)岁,男性201例(74.2%),随访时间[M(Q1,Q3)]12.5(10.1,14.5)年,在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患者中,46例患者死亡(17.0%),20例为心源性死亡(7.4%),共38例发生心肌梗死(14.0%),15例发生卒中(5.5%),63例患者再次血运重建(23.2%)。年龄(HR=1.041,95%CI:1.003~1.081,P=0.033)、肌酐(HR=1.028,95%CI:1.014~1.042,P<0.001)、糖尿病(HR=1.924,95%CI:1.053~3.514,P=0.033)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射血分数(HR=0.972,95%CI:0.953~0.992,P=0.007)是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病变行PCI术后全因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在中位数长达12.5年的随访中,PCI治疗无保护左主干开口/体部患者长期预后尚可,年龄、血肌酐、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玉献鹏 曾勇 李宇 吴长燕 何继强 罗亚玮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