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专溪

作品数:76 被引量:741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5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建筑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8篇污染
  • 12篇纳米
  • 9篇紫色土
  • 8篇氧化钛
  • 8篇纳米二氧化钛
  • 8篇二氧化钛
  • 8篇沉积物
  • 7篇丘陵区
  • 7篇径流
  • 7篇
  • 5篇营养化
  • 5篇湿地
  • 5篇水环境
  • 5篇水体
  • 5篇紫色丘陵
  • 5篇紫色丘陵区
  • 5篇富营养化
  • 4篇大型蚤
  • 4篇优势种
  • 4篇砷污染

机构

  • 50篇中国科学院城...
  • 22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安徽理工大学
  • 8篇闽南师范大学
  • 7篇昆明理工大学
  • 5篇漳州师范学院
  • 5篇西南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华侨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东华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山西师范大学
  • 1篇集美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河北省地矿局
  • 1篇厦门嵩湖环境...

作者

  • 76篇罗专溪
  • 32篇颜昌宙
  • 23篇王振红
  • 15篇朱波
  • 10篇汪涛
  • 8篇唐家良
  • 8篇魏群山
  • 7篇黄兵
  • 6篇张剑
  • 6篇邱昭政
  • 6篇李金丽
  • 5篇陈樑
  • 4篇桂和荣
  • 4篇辛伟
  • 3篇况福虹
  • 3篇郑丙辉
  • 3篇张娴
  • 3篇张远
  • 3篇徐泰平
  • 3篇陈铮

传媒

  • 7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环境科学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3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环境化学
  • 2篇山地学报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江苏环境科技
  • 1篇电力环境保护
  • 1篇水利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煤田地质与勘...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7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与特征研究被引量:28
2010年
通过对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壤中流径流过程及其硝酸盐含量的长期监测,研究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特征。结果表明,径流过程对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过程影响明显。地表径流过程中硝酸盐含量随降雨历时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壤中流过程则表现为不断上升、趋于稳定的趋势。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潜在的环境风险极大,历次降雨产流事件中地表径流和壤中流NO3--N平均含量分别为0.73±0.17 mg L-1、21.72±2.05 mg L-1,其中,75%的地表径流NO3--N含量超过0.5 mg L-1,85%的壤中流NO3--N含量超过10 mg L-1。紫色土坡耕地地表径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0.93±0.05 kg hm-2,壤中流NO3--N年流失负荷为33.51±2.73 kg hm-2,分别占当季施肥量的0.62%、22.34%,随壤中流淋失是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的主要途径。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流失不仅可能造成当地地表水富营养化,而且可能造成当地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将加剧长江上游水环境压力。
汪涛朱波罗专溪张剑
关键词:紫色土坡耕地硝酸盐
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被引量:23
2008年
以2006年6月至2007年4月野外观测的8场降雨径流事件中TN、TP、COD与SS含量和流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紫色土丘陵区农村集镇的降雨径流污染物来源、形态与输出负荷及初期冲刷效应,研究了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农村集镇降雨径流中TN、TP、COD与SS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值分别为25.52、3.63、714、2396mg·L^-1,年污染负荷分别为39.21、5.57、993、3335kg·hm^-2.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物浓度峰值出现在流量峰值之前,两者间隔时间为3-45min.近40%的TN、TP、COD与SS污染负荷由占总径流量30%的初期径流所运移,降雨径流污染物具有中等的初期冲刷效应.可溶性氮、颗粒态磷分别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污染中氮、磷素输出的主要形态.可溶性氮输出量受最大雨强影响较大(r=-0.825,p〈0.05),而颗粒态磷输出量较为稳定,受降雨特征影响较小.不透水地面源污染与沟道累积污染是农村集镇降雨径流的主要污染源,透水地(林地、旱坡地)的水土流失则加剧其污染.
罗专溪朱波汪涛张剑辛伟王冬
关键词:初期冲刷EMC农村集镇
一种水环境中十种雌激素的共检测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检测水环境中十种雌激素的技术。通过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进行前处理后,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其含量。本方法将采集后的水样通过微孔滤膜除去水中悬浮的杂质颗粒,并通过固相萃取装置将水样中的雌激素浓缩富集到固...
罗专溪王大鹏张娴颜昌宙林立峰
文献传递
溶氧对富集培养的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氨氧化菌多样性及氨氧化速率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溶氧(dissolved oxygen,DO)是影响氨氧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为探究DO对氨氧化过程的影响程度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对驯化培养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所得到的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进行DO处理实验,利用PCR-DGGE分子指纹图谱技术比较不同DO条件下氨氧化菌多样性,确定DO对氨氧化速率、氨氧化菌多样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饱和及好氧条件下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 index)达到2.00和2.05,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为2.49和2.03,氨氧化速率分别达到14.20 mg·(L·d)-1和13.36 mg·(L·d)-1,NH4+-N转化率达到93.8%和88.2%.而在缺氧和厌氧条件下AOB群落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6和1.80,AOA为1.27和2.21,氨氧化速率仅为7.82 mg·(L·d)-1和5.66 mg·(L·d)-1,NH4+-N转化率为51.7%和37.4%.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DO浓度与氨氧化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OB多样性指数亦呈显著正相关;DO和氨氧化速率与AOA群落各指数都无相关关系.
邱昭政罗专溪赵艳玲颜昌宙
关键词:溶氧氨氧化菌氨氧化PCR-DGGE
九龙江沉积物主要组分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吸附性能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沉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水体环境介质,因其复杂的组成结构和时空差异性而具有巨大的研究前景,抗生素滥用引起的环境污染同样引起了广泛关注。四环素类抗生素(TCs)形态结构复杂,能够以多种方式被沉积物吸附。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河流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四环素和土霉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选择性萃取方法分离出九龙江沉积物中起主要吸附作用的组分(铁氧化物、锰氧化物、有机质)并获得各组分的含量,运用等温平衡吸附法在TCs与沉积物质量比为0.01~0.06范围内进行吸附试验,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吸附过程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研究各组分对TCs的吸附特征、能力和吸附贡献量。结果表明,沉积物及其主要组分对TCs的吸附过程特征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相关系数达0.95以上;沉积物中各组分对TCs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锰氧化物>有机质>铁氧化物>残渣态;各组分对TCs的绝对吸附贡献量大小顺序为锰氧化物>残渣态>铁氧化物>有机质。其中,锰氧化物在沉积物中所占比例较小,只有0.05%,却对TCs的吸附贡献率最大(56%),所采集的九龙江典型沉积物对TCs的吸附起最主要和关键作用的组分是锰氧化物。不同地理位点的沉积物理化性质差异很大,对TCs的吸附能力与锰氧化物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这验证了前述结论。
李宗宸魏群山罗专溪徐龙凤刘亚男颜昌宙柳建设
关键词:四环素沉积物
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解冻融循环(模拟物理老化过程)对不同热解温度下的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通过吸附实验,考查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特性,并采用元素分析、扫描电镜、FTIR、BET-N2等方法分析牦牛粪生物炭的组成及表面结构特性,探讨冻融循环对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牦牛粪生物炭老化前后对氨氮的吸附动力学模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较符合Freundlich模型。不同热解温度的牦牛粪生物炭对氨氮的吸附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冻融循环作用对热解温度较高的牦牛粪生物炭影响较显著(C0<20 mg·L^(-1)),氨氮初始浓度为5 mg·L^(-1)时,老化后的生物炭PBC450和PBC600(热解温度分别为450℃和600℃)的吸附量比老化前分别显著提高13.1%、12.4%,去除效率分别为62.6%、55%。PBC450和PBC600的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比老化前显著增加,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9.1%和75.7%,pH值、Zeta电位显著降低,其中阳离子交换量和比表面积是影响牦牛粪生物炭吸附氨氮的主要因素。
汪艳如侯杰发郭建华黄兵罗专溪陈樑
关键词:生物炭冻融循环氨氮等温吸附
纳帕海流域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14年
以纳帕海流域荒草地、松树林地、裸地、3 a修复区和1 a修复区5种典型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水分、产流产沙、容重和有机碳含量等,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对当地脆弱生态水文环境的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具有积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含水量φ差异明显,荒草地最高,为50.7%,3 a修复区和松树林地分别为34.5%和28.7%,而裸地和1 a修复区仅有20%左右;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理化特性无明显规律性;地表径流系数差异明显,荒草地最低,仅1.21%,而松树林地为5.73%;荒草地和松树林地泥沙产量低于裸地和1 a修复区。除容重外,土壤含水量与其他理化性质和产流产沙相关性均不显著。先种草迅速增加地表覆盖度的植被恢复方式可快速改善表层土壤性质,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邓淋罗专溪黄兵颜昌宙杜佳姚陈樑
关键词:土壤水分植被恢复产流产沙青藏高原
一种提高氨氮去除能力的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提高氨氮去除能力的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是:采集生物质,进行风干、破碎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高温热解,得到生物炭并将其粉碎、过筛,与水混匀后灭菌,将灭菌后的生物炭进行循环冷冻解冻,然后抽滤、烘干、研磨后...
黄兵汪艳如罗专溪陈樑侯杰发李金丽
文献传递
自然沟渠控制村镇降雨径流氮磷污染的主要作用机制
以紫色丘陵区林山村镇为例,分析降雨径流氮磷在自然沟渠的空间变化特征和不同控制机制的净化能力,研究了自然沟渠控制村镇降雨径流氮磷的主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溶解态氮是降雨径流氮素在空间沿程上的主要迁移形态,溶解态磷是流量...
罗专溪朱波唐家良汪涛王振华张剑
关键词:迁移降雨径流面源污染村镇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典型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被引量:37
2008年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氨态氮(AN)与磷酸盐(PO34--P)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初期径流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与总磷(TP)的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颗粒态氮(PN)是氮素在径流初期迁移的主要形态,而后期以硝态氮(NN)为主;但PP是整个径流过程中的主要迁移形态。初期径流中AN、PN、TP、PP及泥沙(SS)负荷分布较大,而硝态氮(NN)、总氮(TN)和PO34--P则主要分布在径流后期。污染物初期冲刷和NN后期淋溶是暴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施肥后首场降雨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是NN淋溶。暴雨径流产生氮磷负荷巨大,TN与TP分别为167.04kg和20.75kg;而施肥后首场大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较小,分别为12.07kg(TN)、1.04kg(TP),其中60%的TN以NN流失。
蒋锐朱波唐家良罗专溪王冬辛伟魏世强
关键词:大暴雨非点源污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