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青 作品数:26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理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生物学 文化科学 理学 医药卫生 更多>>
肌肉力量的微观起源 被引量:1 2014年 人体实现机械运动所需的力量是由肌肉产生的。理解肌肉的力产生机理是目前科学研究的最前沿课题之一。肌肉的最基本单元是肌小节。肌小节是一个设计极为精巧的力学装置,其中负责产生力的是一种叫做肌球蛋白的分子马达。通过介绍肌小节和肌球蛋白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可以看到生命如何利用蛋白质分子巧妙地实现了复杂的力学功能。此外,对于肌球蛋白马达研究中有待理解的相关问题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柳睿殊 刘荣 刘书霞 张辉 耿轶钊 纪青关键词:肌肉 肌球蛋白 分子马达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智能培养的思考 2006年 根据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趋势,从培养人才角度出发,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智能培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合体育教学实践的具体事例阐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加强智能培养的具体途径及其特点,明确指出体育教学的实践特点使体育教学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智能培养的特别有力的手段。 刘荣 纪青关键词:高校 体育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重整化群与临界现象 被引量:10 2004年 介绍了用重整化群方法描述临界现象的基本思路和做法 .指出重整化群方法确实抓住了临界现象的最重要的物理特征———自相似性 ,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求解方案 . 纪青关键词:重整化群 自相似性 哈密顿量 多自由度耦合的分子马达定向输运机制的研究 展永 于慧 赵同军 安海龙 纪青 王永宏等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分子马达四态模型,研究了驱动蛋白马达运动的动力学特征,计算了跃迁几率,分析了分子马达的稳态特征,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在考虑到分子马达在沿微丝或微管进行定向运动的同时与该方向垂直的横向约束力对马达的动...关键词:关键词:分子马达 运动动力学 静电相互作用对驱动蛋白马达运动的影响 2017年 利用一种常见驱动蛋白(1BG2)和微管蛋白(1TUB)的结晶结构,通过静电计算得到了马达头部和微管蛋白表面的电势分布,并对比晶体结构分析了微管势场对马达头部正电势区域的作用.此外,利用解泊松方程的方法计算了驱动蛋白与微管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并发现马达沿微管轴向运动时所处的微管电势场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与马达步进周期有很好的一致性.最后,结合计算结果提出了驱动蛋白在静电作用下的运动机制. 黄艳宾 郭海军 李洁 刘秀红 纪青关键词:微管 静电相互作用 泊松方程 分子马达KIF1A的研究进展 2017年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A(kinesin family member 1A,KIF1A)属于向微管正向端移动的驱动蛋白第三家族,它能够利用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实现沿微管定向运动。KIF1A是轴突末端的突触囊泡体沿微管输运的重要载体,其马达结构域的突变将导致多种与神经有关的疾病和缺陷。文中主要综述了近年来KIF1A有关的生命过程和疾病的研究进展,介绍了KIF1A催化ATP水解反应的各中间态结构,同时基于这些结构信息,阐述了KIF1A的运动形式、核苷酸轮换机制和运动机理,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旨为KIF1A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黄艳宾 李洁 刘秀红 纪青关键词:分子马达 微管 核苷酸结合位点 布朗马达的非均匀高斯跃迁模型 被引量:1 2004年 提出了布朗马达的非均匀高斯跃迁理论 ,用布朗粒子在多态之间的跃迁模型描述分子马达的定向运动 .假定跃迁速率与位置有关 ,且在跃迁点附近具有高斯函数形式 ,将布朗粒子在x处的概率密度Pm(x ,t)在跃迁点附近展开 ,可以进行任意阶的近似计算 .这一理论涵盖了以往的定点跃迁模型和均匀跃迁模型 .作为具体例子 ,研究了系统在两态之间的跃迁问题 .假定在一个周期内有两个跃迁点 ,讨论了布朗粒子定向运动产生的概率流随温度。 李微 赵同军 郭鸿涌 纪青 展永关键词:跃迁 任意阶 非均匀 概率密度 高斯 分子马达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4年 在对分子马达定向运动综述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布朗马达理论模型的研究与现状,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前景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 展永 赵同军 纪青 安海龙关键词:分子马达 布朗马达 环境温度对布朗粒子定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3 2001年 将高斯色噪声作为系统的非平衡涨落,建立布朗粒子含惯性、阻尼及双源噪声的动力学模型,着重讨论了环境温度对粒子输运过程的影响.应用 Langevin Monte Carlo方法,得出布朗粒子稳态流的大小与环境温度有关,且不随环境温度单调变化. 展永 于慧 赵同军 纪青关键词:色噪声 环境温度 水分子间氢键判别标准的从头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014年 在统计水体系的氢键特征时,应用氢键的能量判别标准与几何判别标准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应用从头分子动力学软件CPMD对水二聚体在不同构象下的相互作用能量进行了系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当两个水分子的氢原子间距离H…H<2.0或受体氧原子与供体氢原子间距离O…H<1.62时,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由于排斥作用而显著增加.此时,虽然一些水分子对满足氢键的几何判据但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能已经超出了氢键结合能判据的标准.因此本文建议在传统的氢键几何判别标准的基础上增加水分子间氢原子距离判据H…H,以及受体氧原子与供体氢原子间距离判据O…H.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几何判别方法在统计水体系的氢键时产生的统计偏差,同时也可以使氢键的几何标准与结合能标准尽可能相一致. 陈静 潘章 纪青关键词:氢键 相互作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