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珊珊

作品数:1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文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6篇乡村
  • 3篇旅游
  • 2篇艺术
  • 2篇生态
  • 2篇乡村建设
  • 2篇乡村旅游
  • 2篇非物质文化
  • 2篇非物质文化遗...
  • 1篇叙事
  • 1篇叙事艺术
  • 1篇遗产
  • 1篇艺术发生
  • 1篇艺术特色
  • 1篇艺术作品
  • 1篇生态文明
  • 1篇生态文明建设
  • 1篇数字化
  • 1篇同频
  • 1篇同频共振
  • 1篇脱贫

机构

  • 11篇贵州省社会科...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纪珊珊
  • 1篇黄贤春

传媒

  • 1篇理论观察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旅游纵览
  • 1篇河南农业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海峡科技与产...
  • 1篇山西农经
  • 1篇理论与当代
  • 1篇创新创业理论...
  • 1篇南方农业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振兴中的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
2022年
我国从未忽视过乡村的发展,党的十九大将乡村发展遇到的问题重新进行了整理,在新时代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此背景下,乡村旅游行业迅速发展,给乡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生态环境是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本文从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入手,针对性提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策略。
纪珊珊
关键词:旅游开发环境保护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探究被引量:2
2018年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数字化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公共图书馆就应该对传统的服务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在这样的条件下,该文将以树立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技能、寻找服务对象、创新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切入点,深入探究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的策略。通过该文的分析,其目的就是加深相关人员对创新服务的认识,以此来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阅读环境。
纪珊珊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机制与活态保护原则
"传承发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的,围绕传承人及其传习活动建立起来的传承保护体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同时,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特征对其进行活态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建立传承保护机制与活态...
纪珊珊
文献传递
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路径探索
2021年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能够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并且使我国乡村地区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站在产业发展角度进行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促进乡村产业基础更加完善;站在人才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给回乡创业的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乡村地区更加具有吸引力;从文化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够保护乡村的优秀传统文化;从生态角度分析,乡村旅游业发展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基于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提出了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纪珊珊
关键词:乡村旅游
生态乡村建设模式与途径被引量:1
2021年
生态乡村建设工作能提高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是对生态农村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生态乡村的建设是有效推进生态文明社会建设的关键构成要素之一,我国乡村生态建设虽然在现阶段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发展,乡村地区内的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被破坏和生态被污染现象依旧存在,因此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应把生态乡村建设作为切入点,引领农村农业可持续稳定发展。
纪珊珊
乡村旅游与地方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被引量:1
2021年
近年,随着旅游市场的火热,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休闲乡村旅游成为新的追求。在这种发展形势中,将乡村旅游发展与当地的特色农业发展相互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对乡村旅游和地方特色农业融合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希望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纪珊珊
关键词:乡村旅游
对王小波叙事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精神解读
2016年
王小波的作品中,充满戏谑,狂欢的叙事风格,以其特有的深刻与冷静对中心话语权进行颠覆,使文本在无限延宕中消解其终极意义。以一种决绝的解构主义精神解构了传统的宏大叙事下历史的神圣与庄严,解构了人生的深厚意蕴,将一种另类的,不同于当下的生活呈现在人们面前。
纪珊珊
关键词:解构主义叙事艺术狂欢
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2017年
艺术作品具有真、善、美的艺术特色,这是所有艺术的共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作品也不例外。少数民族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表现形式,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通过改造对象、抒发情感等在艺术作品中注入超越现实的内容和观念。
纪珊珊
关键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浪漫主义艺术作品
论艺术发生的三个基本维度
2017年
当代两种基本的艺术发生学说都存在无法克服的问题——文化说漠视了人的生物基础,架起了空中楼阁;而生物进化说又无法清楚说明生物进化与人的文化性以及社会性之间的发生发展关系。事实上,艺术的发生必然涉及三个维度的复杂性关联,它们是人的表象性能力、概念性能力和公共呈示活动,分别对应的是艺术的生物性基础、文化性基础和社会性基础。表象性能力是生物进化和遗传的产物,它是艺术发生的根本条件;但艺术是一种富有意义和规范的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属人的概念性能力(不是概念本身)的参与;艺术的发生同宇宙中发生的任何其他事实一样,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群体性的事实,这个群体性事实的发生和维系是靠公共呈示来达到的。
纪珊珊黄贤春
关键词:艺术发生
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研究
2020年
打赢脱贫攻坚的历史战役需要严格遵照阶段性和渐进性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创新理论逻辑,要充分发挥党、政府、企业等多元主体的作用,把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紧密连续,实现"同频共振",推动社会主义乡村振兴。本文将重点研究两者相结合的优化路径,以便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纪珊珊
关键词:美丽乡村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