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礼华
- 作品数:102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联合在束γ装置的实验测量被引量:1
- 1990年
- 构成联合在束γ实验装置的四套带有对称型和六套带有非对称型BGO康普顿抑制的高纯锗探测器装置,已分别在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和兰州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完成研制测试.用该联合装置最近进行了首批在束实验.本文着重对实验装置、实验测量的一般情况以及康普顿抑制性能做了讨论.对^(121)Cs测到的25/2^+是目前Cs各同位素中带头为9/2^+(1g9/2质子空穴态),△J=1级联中自旋最高的能级.
- 郭应祥孙相富罗亦孝雷祥国孙锡军徐晓冀赵之正王积成余坚芳温书贤李生岗翁培堃花鹏飞李广生袁观俊竺礼华张兰宽余泮水杨春祥
- 关键词:探测器
- 快核子俘获反应的GDR研究
- GDR 是所有核都具有的特征,我们利用俘获反应中的高能γ射线作为探针来研究核的 GDR,从而得到核反应机制和核结构的信息。早在七十年代开始利用快核子的俘获反应研究了核在低自旋高激发态的 GDR。目前快中子俘获反应研究朝三...
- 黄正德竺礼华侯龙丁大钊
- 文献传递
- ^(60)Ni级联γ跃迁的角关联测量
- 2014年
- 基于自行设计的实验平台,利用碘化钠和溴化镧闪烁探测器对60Ni级联γ跃迁中两条γ射线(1173.3keV和1332.5keV)的角关联关系进行了测量.基于具体的实验条件对理论值进行修正,得到的实验数据能和其符合得很好,即得到的理论跃迁方式能和60Ni实际的跃迁方式和跃迁性质相吻合.说明该实验设备及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用于级联γ辐射角关联关系的测量,有助于学生对原子核γ跃迁有更深入的认识.
- 张高龙竺礼华周小朋赵建伟张广鑫王炅
- 关键词:角关联
- ^(80)Rb的旋称劈裂反转及负宇称带的回弯
- 2003年
- 通过熔合蒸发反应65Cu + 19F ,66Zn + 18O及68Zn + 16O ,在 3种入射束流的能量分别为 75MeV ,76MeV及 80MeV研究了80 Rb高自旋态的能级结构 .增加了 2 0多条新的γ跃迁 ,在已知负宇称转晕带上建立了两条新的边带 .将原有的第二条负宇称带的自旋态从 12 -推高到了 2 2 - ,并首次观察到这个带的回弯 ,它的回弯频率为 0 .4 9MeV ;负宇称转晕带在 15 -时出现了旋称反转 ,第二负宇称带存在明显的旋称劈裂 ,但没有观察到旋称反转 ,这两条负宇称带的结构均与其同中子数核82
- 贺创业温书贤竺礼华王治民李广生马瑞刚吴晓光袁观俊杨春祥王月张振龙孟锐陆景斌许瑞清肖树冬M.OshimaY.TohA.OsaM.KoizumiY.HatsukawaM.MatsudaT.Hayakawa
- 关键词:高自旋态负宇称带能级结构原子核加速器
- 双奇核^(136)La的集体带结构
- 2005年
- 通过重离子核反应与在束γ谱的实验技术,对A=130缺中子核区的双奇核^(136)La的高自旋态进行了研究,所用核反应为^(130)Te(^(11)B,5n)。实验结果扩展了^(136)La的能级纲图,包括3个集体转动带,最高自旋态达20h。对于πh_(11/2)vh_(11/2)带,观测到了旋称反转与集体回弯现象。通过系统学比较,对旋称反转特性进行了讨论。由推转壳模型的计算指出,此集体回弯是由一对中子的角动量顺排引起的。另外两个集体带为具有γ≈-60°的扁椭形变带,其可能的组态为:πh_(11/2)vg_(7/2)h_(11/2)~2与πg_(7/2)vg_(7/2)~2d_(5/2)h_(11/2)~2。
- 朱胜江肖树冬车兴来禹英男李明亮陈永静竺礼华温书贤吴晓光李广生
- 关键词:核结构旋称反转双奇核带结构重离子核反应高自旋态
- ^(129)Cs的原子核形状研究
- 2012年
- 利用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24Sn(11B,6n)129Cs布居了129Cs的高自旋态,束流能量为65 MeV。实验重建了129Cs的能级纲图,几条新的能级被观测到。利用多普勒线移衰减法测量了部分转动带的能级寿命,提取了129Cs转动带的电四极矩。转动带的旋称劈裂显示,g7/2,h11/2转动带的顺排分别来至于质子顺排和中子顺排。根据提取的电四极矩分析可以看出,在较低自旋处,h11/2转动带的电四极矩小于g7/2转动带;129Cs的3个转动带在准粒子顺排后,原子核形状均发生了明显变化。TRS理论计算结果较好反映了g7/2,h11/2轨道质子对129Cs原子核不同γ形状的驱动效应。
- 王烈林竺礼华陆景彬吴晓光李广生周银行
- 关键词:电四极矩
- ^(131)Ce和^(131)Pr价核子对形状变化的影响
- 2005年
- 利用 95MeV的19F束轰击116 Sn靶 ,采用 11台反康普顿BGO HPGe探测器对蒸发剩余核退激发射的γ射线进行γ γ符合测量 .通过对多普勒展宽峰的形状分析测定了131Ce和131Pr高自旋态的寿命 .根据寿命数据提取的跃迁四极矩显示 ,在带交叉区发生形状变化 .通过与相邻偶 偶核芯130 Ce的比较表明 ,价中子对核芯形状变化的影响大于价质子的影响 .
- 李广生孟锐竺礼华张振龙吴晓光王月王治民温书贤陆景彬赵广义李险峰文立军郑永男刘运祚杨春祥
- X(5)原子核178Os高自旋态电磁跃迁性质研究
- J.Burde 等人在对Os 核的高自旋态研究中发现了7条规则的能量间距 36keV 的γ跃迁, 非常类似于Dy 的超形变带。但是,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些能态的静力学转动惯量远小于其动力学转动惯量,甚至比刚体转子的还...
- 李立华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王治民贺创业刘颖崔兴柱李明非马瑞刚孙惠斌温书贤杨春祥
- 文献传递
- 奇奇核90Nb的高自旋态研究
- 实验采用Ge(F,5n)Nb反应布居Nb的高自旋态。F束是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其能量为80MeV。靶材料由2.2mg/cm的Ge同位素和10mg的铅衬构成。退激的γ射线由14台HPGe—B...
- 崔兴柱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温书贤王治民贺创业张振龙孟锐马瑞刚骆鹏郑勇
- 文献传递
- 106Ag磁转动与附近核系统学研究
-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 Pb 同位素中发现磁转动以来,磁转动带一直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由于磁转动带为剪刀耦合机制,因此磁转动带又称为剪刀带。理论预言,不仅在 A~200区,且在 A~50, 80,100,130区也都存在...
- 贺创业竺礼华吴晓光王治民刘颖崔兴柱张振龙孟锐马瑞刚孙慧斌温书贤李广生杨春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