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共聚
  • 3篇共聚物
  • 2篇乙烯
  • 2篇嵌段
  • 2篇嵌段共聚
  • 2篇嵌段共聚物
  • 2篇热稳定
  • 2篇热稳定性
  • 2篇苯乙烯
  • 2篇PVC
  • 2篇SMA
  • 1篇淀粉
  • 1篇诱导成骨
  • 1篇诱导成骨作用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降解性
  • 1篇生物降解性能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酸酐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程海涛
  • 5篇徐祥铭
  • 3篇朱文炫
  • 2篇王新灵
  • 2篇岳传龙

传媒

  • 4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合成树脂及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MA/PVC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加工性能的研究被引量:4
1991年
SMA(苯乙烯——马来酸酐无规共聚物)作为高分子结构材料使用是从70年代中期开始的.它是在聚合物多相结构理论及高分子合金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产生的.SMA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加工性和表面光泽性等优良性能.自SMA无规共聚树脂问世后,美国、原联邦德国、日本等先后针对其他PVC 合金中尚未解决的耐热性差和熔体粘度高等缺点,用SMA 作为改性树脂开展了对SMA/PVC合金的研究和开发,并较满意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到80年代初美国Arco公司推出了SMA/PVC合金的工业化产品,其商品名为Arvyl.研究结果表明SMA与PVC相互作用组成合金后,分别保持了SMA耐热性高。
庄起益王新灵程海涛杨晓慧朱文炫徐祥铭
关键词:合金热稳定性SMAPVC
SMA-PVC合金的研制——热稳定性及加工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1990年
SMA-PVC合金的动态热稳定性随着SMA含量和SMA中MA含量增加而增加。SMA在SMA-PVC合金中改善了加工性能和塑化性能,但降低了PVC中脫氯化氢的反应温度。讨论了在SMA-PVC合金中PVC与MA的相互作用。
庄起益王新灵程海涛杨晓慧朱文炫徐祥铭
关键词:苯乙烯马来酸酐SMAPVC
甲壳素纤维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生物特性研究
目的:该文对改性/未改性甲壳素纤维增强的生物可吸收聚乳酸板材进行特性研究.结论如下:(1)在体外降解条件下,该复合材料强度保持率和浸泡后的绝对强度值均明显优于初始弯曲强度远高于它的聚乙交酯/聚丙交酯(PGA/PLA)自增...
程海涛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诱导成骨作用骨折内固定
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Ⅰ.嵌段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能被引量:3
1989年
以聚环氧丙烷二醇(PPG)、MDI,均苯四酸二酐(PMDA)为单体,首次合成了不同硬段长度的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PUI),红外光谱证实了聚酰亚胺硬段的存在。PUI的特性粘数(32℃,DMAc)[η]为0.34~1.20dL/g。TG及DTG分析表明,PUI的热分解温度(N_2)为344~348℃,而以丁二醇为扩链剂的同类PU为323℃。 研究了PUI及PU的应力-应变行为,二者皆属典型的弹性体。PUI比PU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及抗张强度,在相同硬段含量时,PUI的抗张强度为35.1MPa,而PU仅为10.8MPa。PUI的形变行为与典型的交联橡胶不一致。在拉伸比λ<1.8时服从Guth统计理论σ=G(λ-λ^(-2));在大形变区服从Mooney-Rivlin应变能函数式σ=(λ-λ^(-2))(2C_1+2C_2/入),2C_2的数值与硬段含量无关,正象交联橡胶的2C_2与硫化程度无关一样,因而硬段含量与硫化程度有相当的含义。
程海涛岳传龙徐祥铭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
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生物降解性能研究被引量:25
1991年
可溶性淀粉在Ce^(4+)离子及少量丙烯腈单体的存在下可与苯乙烯单体发生自由基接枝共聚反应。本文研究了不同单体浓度、Ce^(4+)离子浓度及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该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在某一特定的反应条件下,接枝率及接枝效率的最大值分别可达98.5%和90.3%。用红外光谱仪表征淀粉的接枝情况,通过GPC测定聚苯乙烯接枝支链的分子量,Mw达1.9×10~6。接枝淀粉及其和聚苯乙烯的共混物分别在α-淀粉酶溶液中酶解24天,表明它们都具有明显的生物降解性能,且它们的失重平分别可达57.9%和34.4%。这预示着它们可被当作可降解性塑料应用。
姚立程海涛朱文炫
关键词:淀粉苯乙烯接枝共聚生物降解性能
全文增补中
用FTIR、ESR研究全热塑性聚氨酯的氢键作用及断裂机理被引量:3
1989年
我们合成了两种氢键强度不同的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凭借FTIR测定了氢键在不同温度时的位移状况,计算了氢键的长度,并用ESR、FTIR测定了两种材料的断裂谱。结果表明,具有强氢键的材料在拉伸断裂时产生了少量主链的断裂,其断裂处在PPG的C—O键上,断键后形成了一个四元环醚结构。
岳传龙程海涛姚洪熹徐祥铭
关键词:聚氨酯氢键
聚(氨酯-酰亚胺)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Ⅱ.聚氨酯-酰亚胺(PUI)的微相分离特征
1989年
本文以差热分析(DSC)、动态力学分析(DMA)研究了聚氨酯-酰亚胺(PUI)、聚氨(?)(PU)、聚(氨酯-脲)(PU-U)材料的微相分离特征。DSC分析表明:软段聚醚分子量为1000时PUI软段相的T_g=46.2~-48.6℃,随PI硬段含量的增加而略有下降,相应PU的T_g为-33.8℃PU-U为-17.2℃,这一规律表明,硬、软段之间的氢键作用部分抵消了它们之间固有的不相容性,使相混合程度增加。 提高聚醚段的分子量使软段相的T_g下降,但这仅仅是T_g对链柔性依赖性的自然结果,与相分离程度无直接关系。 动态力学试验的E"~T分析支持了DSC结果。PUI样品的E'~T曲线均显示了明显的“橡胶平台区”,平台区的宽度及模量值随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硬段(PI)含量为38%的PUI样品在190℃时仍有2.19×10~8dyn/cm^2的弹性模量值,说明PUI材料兼具良好的低温性能和卓越的热-机械性能。
程海涛岳传龙徐祥铭
关键词:嵌段共聚物微相分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