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登友

作品数:51 被引量:364H指数:8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解剖学
  • 6篇断层解剖
  • 6篇教学
  • 4篇断层解剖学
  • 4篇新生儿
  • 4篇神经损伤
  • 4篇解剖学教学
  • 3篇蛋白
  • 3篇胸内
  • 3篇胸内淋巴结
  • 3篇应用解剖学
  • 3篇生长相关蛋白
  • 3篇手术
  • 3篇坐骨
  • 3篇坐骨神经
  • 3篇坐骨神经损伤
  • 3篇相关蛋白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内淋巴

机构

  • 28篇蚌埠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市第二人...
  • 2篇蚌埠市第三人...
  • 2篇蚌埠市铁路中...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一军医大学

作者

  • 32篇秦登友
  • 14篇王震寰
  • 9篇邵正仁
  • 7篇陈传好
  • 6篇赵莉
  • 4篇于光生
  • 4篇钟世镇
  • 3篇胡耀民
  • 3篇苗华
  • 3篇王国英
  • 3篇刘大庸
  • 3篇李秀娟
  • 3篇秦梅
  • 2篇黄瑜
  • 2篇张成英
  • 2篇王小标
  • 2篇刘学刚
  • 2篇孙静
  • 1篇姜洪宾
  • 1篇邰正仁

传媒

  • 8篇蚌埠医学院学...
  • 6篇解剖学杂志
  • 5篇四川解剖学杂...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现代康复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广东解剖学通...
  • 1篇解剖与临床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8
  • 5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89
  • 1篇1984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动脉修复与重建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为肺动脉修复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3 0例成人尸体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 :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的外径分别为 (13 .8±2 .6)mm ,(15 .3± 2 .8)mm ;发出下叶上支处的外径分别为 (8.4± 2 .1)mm ,(9.1± 2 .3 )mm。左、右肺动脉出心包处至下叶上支动脉起点处长度分别为 (4 .9± 0 .6)cm ,(3 .8± 0 .8)cm。奇静脉第 2段、第 3段 (奇静脉弓 )的长度分别为 (4 .2± 0 .9)cm ,(3 .1± 0 .6)cm。结论 :(1)如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 ,动脉切除后可采用袖式吻合及侧壁扩大成形术 ;(2 )如右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 ,首选自体奇静脉片进行重建。
陈传好赵莉刘学刚秦登友韩卉
关键词:肺动脉奇静脉肺动脉重建
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6
2001年
王震寰秦登友赵莉邵正仁王小标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模式
颈外静脉穿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00
2000年
对颈外静脉穿刺在 30具成人尸体上进行解剖观测和模拟穿刺 ,并根据颈外静脉回流部位将其分为三型 :Ⅰ型回流到颈内静脉占 13.3% ,Ⅱ型回流到静脉角占 5 0 % (其中 6 6 .7%从静脉角前壁汇入 ,33.3%从静脉角后壁汇入 ) ,Ⅲ型回流到锁骨下静脉占 36 .7% ;从颈外静脉中点到上腔静脉起始处间距 :Ⅰ型左 16 .9± 0 .3cm ,右 13.8± 0 .3cm ,Ⅱ型左 17.5± 0 .6cm ,右 14.1± 0 .6cm ,Ⅲ型左 2 1.4± 1.2cm ,右 17.0± 0 .2cm。结论 :穿刺点应选在颈外静脉上段中点处 ,Ⅰ、Ⅱ型可以插管 ,Ⅲ型尽量避免插管。
陈友燕叶斌于光生秦登友
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
钢笔画在解剖学中的应用
1997年
秦登友秦梅
关键词:解剖学钢笔画
胸内淋巴结美国胸科协会分区的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及对肺癌分期的意义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研究一种能被放射医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接受的基于断层影像的ATS胸内淋巴结分区法 ,以使肺癌的CT和MRI分期简便、实用。方法 依据美国胸科协会 (ATS)淋巴结分区图 ,在 5具尸体上观察胸内淋巴结分布 ,采用 4套胸部横断层标本与 5 0例胸部CT图像对照进行横断面上的淋巴结分区。结果 用解剖学分区法对ATS分区图进行了对比、评价。在采用影像解剖标志划分的 5个胸部区段中 ,ATS分区图中各区淋巴结易于在横断层影像上识别、划分。对比分析了该断层影像分区法与肺癌分期 (AJCC ,1997)的关系及临床应用要点。结论 这种基于ATS分区图的断层影像解剖分区法将使CT和MRI对肺癌的分期更简明、实用 ,易于推广。
王震寰黄瑜秦登友
关键词:胸内淋巴结断层解剖肺癌
隐神经卡压征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 :探讨隐神经卡压征的解剖学基础。方法 :利用 2 0具成人尸体和 1 5条游离下肢 ,解剖、观测了隐神经在股部穿收肌腱板裂孔和在膝部穿缝匠肌—股薄肌下端间隙处的形态参数 ,并定位。结果 :在股部的收肌腱板裂孔处 ,隐神经宽 (2 .7± 0 .4)mm ,厚(1 .2± 0 .3)mm(厚 /宽 :0 .46) ;裂孔宽 (5 .2± 0 .7)mm ,高 (1 4 .1± 2 .4)mm ,孔远大于穿行其内的隐神经。在膝部的缝匠肌—股薄肌腱间隙处 ,神经宽 (2 .2± 0 .3)mm ,厚 (0 .8± 0 .2 )mm(厚 /宽 :0 .37) ;膝部隐神经更扁薄 ,且当膝关节屈伸时 ,神经在缝匠肌—肌薄肌间隙中受挤压 ,并与两肌内面的腱组织产生摩擦。另为隐神经卡压征的定位提供了一些参数。结论 :就股部收肌腱板裂孔和膝部缝匠肌—股薄肌间隙而言 ;隐神经更易在膝部的肌间隙内受挤压和摩擦而损伤。
王震寰秦登友
关键词:临床解剖学病因
失神经对大鼠面肌NT-3 mRNA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2004年
目的 检测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mRNA在大鼠的面肌和失神经的面肌肉的表达。方法 离断大鼠面神经的下颌缘支和颊支制备面神经损伤模型。在损伤后的第7天,采用RT—PCR技术检测NT—3mRNA在面肌和失神经的面肌内表达。结果 失神经的面肌未检测到NT—3 mRNA,有神经支配的面肌内有NT—3 mRNA的表达。结论 NT—3 mRNA在靶器官的表达可能是受其支配的神经控制。
陈传好王震寰陈昌杰秦登友曹承亮
关键词:失神经面肌NT-3MRNA表达神经营养素3周围神经损伤
浅谈解剖学教学的板书
1996年
浅谈解剖学教学的板书秦登友,王震寰(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蚌埠233003)在各门课的教学中,板书历来都被视为教师的基本功。笔者根据个人体会,就解剖学教学的板书的重要性、方法和艺术等作一概述,旨在弘扬板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1板书的重要性教学过程...
秦登友王震寰
关键词:解剖学教学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板书
全文增补中
肺动脉切除重建术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为肺动脉切除与重建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择肺内结节性病灶,直径<3.0cm的周围型肺癌或良性球灶,接受肺叶切除手术的病人,对其肺动脉心包外段的长度、外径、分支及奇静脉各段的长度、外径进行观测。结果:左、右肺动脉出心包返折处至下叶背支动脉起点处的长度分别约为45.7mm、42.8mm;动脉起点处的外径:左侧分别为20.6mm、12.6mm,右侧分别为21.5mm、14.7mm。奇静脉可利用的第1段(奇静脉弓)和第2段的长度分别为44.8mm、46.8mm,第1段两端的外径分别为12.7mm、12.3mm。结论:肿瘤侵犯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根部,动脉切除后可采用侧壁扩大及袖式吻合重建术。肺动脉侧壁切除缺损较大时,右侧可首选自体奇静脉片;左侧首选心包片进行重建。
刘学刚陈传好武开宏秦登友周晓
关键词:应用解剖学切除重建术肺叶切除手术奇静脉弓动脉主干肿瘤侵犯
AJCC/ATS胸内淋巴结影像分区中某些重要界线的确定——断层解剖与CT、MRI对照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确定ATS/AJCC胸内淋巴结CT、MRI分区中一些重要界线。方法 :在 5具尸体上观察胸内淋巴结分布 ,用胸部横断层标本 (4套 )与CT(5 0例 )、MRI(2 0例 )图像对照观察。确定了 2条辅助线和 2个影像解剖标志来区分 4、5、6及 1 0区淋巴结。结果 :在主动脉弓上缘至肺动脉干区段 ,经升主动脉断面圆心的冠状线分开 5区与 6区 ,升、降主动脉断面圆心间连线分开 5区与 4L(ATS、AJCC)或 1 0L区 (ATS)。左肺动脉分开 5区与 4L或 (AJCC) 1 0L区 (ATS)。奇静脉弓分开 4R区与 1 0R区 (ATS)或 4R上、下组 (AJCC)。结论 :文中设计的组间界线使ATS和AJCC分区系统易于使用 。
王震寰孙静黄瑜秦登友
关键词:解剖学纵隔淋巴结断层解剖学肿瘤分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