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薷
- 作品数:6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陕北富县地区直罗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带被引量:12
- 2013年
- 根据物性分析、高压压汞、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资料,以及陕北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6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强烈的压实及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其中碳酸盐、硅质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碎屑颗粒周围形成的绿泥石衬边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4种成岩相,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关系密切,其中次生孔隙成岩相物性最好,绿泥石膜相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 白薷张金功李渭孙兵华朱富强
- 关键词:长6储层成岩作用
- 低阻油层成因机理评述被引量:2
- 2008年
- 低阻油层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由于其在石油勘探寻找新油藏或油田开发中后期寻找剩余油潜力层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各油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从低阻油层的沉积分布特征着手,总结了低阻油层地质与测井方面的成因机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白薷李渭
- 关键词:低阻油层
-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长6_3岩性油藏储层地质建模被引量:7
- 2012年
-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勘探开发的需要,运用石油地质综合方法、测井技术、地质统计学及随机序贯高斯模拟方法,从储层特征和沉积相等基础研究出发,建立研究区长63油藏的储层地质模型,进而分析研究区岩性油藏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63砂体主要发育在研究区中部和东部,砂体沿物源方向连续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连续性略差;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分布范围与砂体展布具有相似性,且渗透率分布范围比孔隙度略小。除受沉积作用控制外,成岩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参数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有利储层主要分布在绿泥石膜剩余孔-长石溶蚀相及绿泥石膜剩余孔成岩相带上,根据试油资料,处于该有利相带的井一般日产油大于10t/d。
- 白薷张金功李渭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储层地质建模储层
- 陇东地区侏罗系沉积体系及成藏潜力研究
-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富县组、延10-延6油层组是该地区侏罗系的主要产油层,发育河流、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属特低孔
- 白薷
- 关键词:侏罗系古地貌沉积相成藏模式
- 文献传递
- 碎屑岩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被引量:12
- 2009年
- 低阻油层由于其复杂的电性特征,致使利用常规测井信息解释难度较大。从低阻油层定义着手,总结了低阻油层沉积相带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质和测井2个方面介绍了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及测井识别方法,进而分析了可动水分析、核磁共振、自然电位差3种测井识别方法,并将它们应用于不同地区低阻油层的测井解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白薷李继红
- 关键词:低阻油层
- 直罗油田长6储层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3年
- 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资料观测的孔隙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直罗油田比6储层的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明确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控制因素。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孔隙类型以长石、岩屑、碳酸盐胶结物溶蚀产生的次生孔隙为主,微喉为其主要的渗流通道。该区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沉积环境对储层有着先天性的控制作用,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使储层原生孔隙迅速减少,储层物性变差,溶蚀作用改善了砂岩的孔隙结构,但程度并不大,最终导致本区长6储层低孔低渗的特点。
- 白薷张金功李渭朱富强
- 关键词:长6储层孔隙特征次生孔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