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奇卓
- 作品数:51 被引量:1,022H指数:16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对群体环境的响应与调控被引量:23
- 2010年
- 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对群体环境的响应,寻求合理播种方式的调控参数,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两类品种单株稀植与不同播种方式所构成的不同群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稀植时,两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分蘖潜力,中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鲁麦14’单株平均成穗数为40.58和44.34个,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兰考矮早八’为24.33和23.20个,成穗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进入不同播种方式的群体环境后,中多穗型品种每株平均成穗数降至3.37和3.85个,降低率分别为91.70%和91.32%,大穗型品种每株成穗1.82和1.36个,分别降低92.52%和94.14%;证明群体环境对分蘖成穗的影响比遗传因素更强烈,且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对群体环境的响应较中多穗型敏感。播种方式可有效地调控群体结构,条播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撒播,条播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异;中多穗型行距在23.4-23.9cm、大穗型在16.5-16.9cm时产量最高;撒播和窄行条播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挑旗和灌浆中期群体中、上层的光截获率,而千粒重和穗粒数却随之降低。播种方式对挑旗后群体内部CO2浓度有微弱的影响。
- 李娜娜田奇卓王树亮谢连杰裴艳婷李慧
- 关键词:群体环境播种方式冬小麦
- 冬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 余松烈亓新华田奇卓于振文董庆裕刘殿英邹琦刘芳许玉敏
- 在小麦生产中,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大肥大水大播量大群体的传统高产栽培常造成大面积倒伏或穗头变小、病害严重而减产。该技术解决了上述难题,提高了单产。其技术核心是降低基本苗,培育壮苗,依靠分蘖成穗,建立合理群体动态结构和理想...
- 关键词:
- 关键词:冬小麦高产栽培小麦精播小麦生产
- 源库调节对灌溉与旱地小麦开花后光合产物生产和分配的影响被引量:89
- 1999年
- 灌溉条件下,减源可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增加,减库光合速率降低.增降幅度因品种而异.鲁215953、山农48-2、鲁麦14和莱州953等品种减源后光合速率增加较少,但减库后光合速率明显降低;鲁麦15、核生2、D041和太780等品种则相反.旱地无灌溉条件下,无论源或者库的调节对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都比较小.说明源库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除品种外栽培条件特别是水分状况对其有明显影响.减源能增大灌溉小麦光台产物向穗部籽粒的分配比例.鲁215953的增加幅度大于鲁麦15.减库对鲁麦15光合产物分配的影响较小,但使鲁215953光合产物向穗部籽粒分配减少,向茎鞘分配增多.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分配对减源反应敏感.减源使其物质生产减少,向包括穗部籽粒在内的植株上部器官物质分配减少、而减库对其物质生产的影响甚小.表明穗粒库容并非旱地小麦物质生产的限制因素,但可调节其物质分配.减库使旱地小麦穗粒中物质分配减少,而植株上部营养器官中物质分配增加.
- 王振林贺明荣傅金民田奇卓尹燕枰曹鸿鸣
- 关键词:小麦源库
-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被引量:43
- 2018年
-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条播,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位面积分蘖数和穗数,平均提高产量16.68%;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吸氮量/供氮量)、稳定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吸氮量),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产量/供氮量)16.64%。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籽粒质量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和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的成熟期穗数下降比例显著低于条播,并与其单穗籽粒质量提高的比例相当,进而实现9.00 t/hm2水平的高产稳产;常规条播下晚播因穗数大幅下降导致减产,平均减产0.34 t/hm2。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相当,因此仍可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常规条播下晚播处理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平均降低1.01 kg/kg。相对于常规条播,小麦生产上采用宽幅播种,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实现较宽播期范围内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稳定。
- 石玉华初金鹏尹立俊贺明荣贺明荣邓淑珍孙晓乐孙晓乐田奇卓
- 关键词:作物小麦播期宽幅氮素利用率
- 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济麦20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不同栽培技术体系对济麦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筛选与气候、生产条件相适应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方法]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JM20)为供试材料,设置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T1)、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T2)、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3)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T4)4种栽培技术体系。分析4种不同技术体系对JM20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JM20子粒产量以采用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采用其他3种栽培体系的子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以采用中密度适期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最高,显著高于低密度适期早播精播栽培技术,但与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和高密度晚播限量灌溉栽培技术差异不显著。[结论]稳妥型改良精播栽培技术更能实现JM20的高产高效,适宜于节水并兼顾全年产量为主地区应用。
- 石玉华田奇卓
- 关键词:栽培技术体系水分利用效率
-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
-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产籽粒9 000kg/hm<'2>)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
- 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岳寿松姜东王东
- 关键词:黄淮麦区冬小麦衰老生物产量栽培
- 文献传递
- 传播学的“受众本位”理论与现代农业推广理念被引量:6
- 2005年
- 董建盛田奇卓
- 关键词: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现代化传播学
- 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的理论与实践被引量:245
- 2002年
- 根据黄淮麦区的生态特点 ,研究了冬小麦超高产 (hm2 产 90 0 0 kg籽粒 )栽培的理论与技术。结果指出 ,于土肥水条件良好的高产麦田 ,在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基础上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与植株生育后期早衰的矛盾 ,是高产 (hm2 产 6 0 0 0~ 75 0 0 kg籽粒 )向超高产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揭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的衰老规律 ,划分衰老阶段 ,探索出延长缓衰期、缩短速衰期、保持较长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同步提高的小麦由高产达到超高产的途径。研究出包括建立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两种类型品种的合理的群体结构和产量结构 ,氮肥后移 ,根据超高产麦田需肥特点施用氮、磷、钾、硫元素 。
- 于振文田奇卓潘庆民岳寿松王东段藏禄段玲玲王志军牛运生
- 关键词:黄淮麦区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栽培技术
- 小麦超高产形态生理指标与配套栽培技术体系被引量:19
- 2001年
- 赵广才田奇卓许轲杨兆生王化岑
- 关键词:小麦配套栽培技术
- 山东省小麦七次品种更替中株高与上三叶面积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建国以来山东省小麦主栽品种共实现七次大的品种更替,从中选取20个有代替性的品种,测定其株高、各节间长度、上三叶(旗叶和倒2、倒3叶)面积。结果表明:七次品种更替,株高降低显著,第七次比第一次的株高降低了39.3 cm,仅是第一次的66.2%;小麦旗叶与倒2、倒3叶的叶面积,每推进一个更替次数,旗叶面积平均减少5.2%,倒2叶面积平均增加1.6%,倒3叶面积增加1.1%。
- 毕明李福海毕建杰田奇卓
- 关键词:品种更替株高叶面积经济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