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锦溪

作品数:14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心血管
  • 6篇心血管疾病
  • 6篇血管
  • 6篇血管疾病
  • 4篇预后
  • 3篇污染
  • 3篇空气污染
  • 3篇发病
  • 2篇动脉
  • 2篇对心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血清
  • 2篇细颗粒
  • 2篇细颗粒物
  • 2篇慢性
  • 2篇脑出血
  • 2篇颗粒物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多态性

机构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4篇王锦溪
  • 7篇李虹伟
  • 3篇田雪晴
  • 3篇宋晓东
  • 2篇赵辉
  • 1篇翟玫
  • 1篇赵树梅
  • 1篇周琼
  • 1篇蔺亚辉
  • 1篇张辉
  • 1篇周萍
  • 1篇陈敬洲
  • 1篇赵辉
  • 1篇张健

传媒

  • 3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全国第十三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钙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钙摄入对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效应正日益受到争议。尽管早期研究提示钙质可能具有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日益增多的证据支持过量摄入膳食钙及补充钙剂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不利影响。钙可通过上调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血管钙化、导致短期内血钙波动、引发高凝状态等多种机制影响心血管系统。钙对于心血管系统的潜在获益与风险亟需大规模试验进一步深入评估。
王锦溪李虹伟
关键词:膳食钙补充钙剂心血管疾病
他汀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总体死亡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较之普通人群都有显著提高,该类患者血脂的质和量都存在异常。他汀具有降低胆固醇、抗炎、抗氧化以及稳定现有斑块等作用。现就他汀在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疗效观察进行综述,并且介绍他汀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王锦溪李虹伟赵树梅
关键词:他汀血脂异常慢性肾功能不全
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预后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可吸入颗粒物(PM)日益被视为全球空气污染相关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炎症、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自主调节异常等多种机制的相互作用,最终可增加短期及长期接...
王锦溪李虹伟
关键词: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心血管疾病
文献传递
高糖通过血管紧张素Ⅱ途径抑制大鼠冠状动脉脂联素及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AT1)阻滞剂对高糖环境下大鼠冠状动脉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并探讨AngⅡ在高糖下调大鼠冠状动脉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分别给予非糖尿病大鼠及2型糖尿...
王锦溪
关键词:替米沙坦氯沙坦血清脂联素
空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近年来以细颗粒物(PM2.5)为代表的可吸入颗粒物(PM)日益被视为全球空气污染相关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炎症、氧化应激、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以及自主调节异常等多种机制的相互作用,最终可增加短期及长期接触污染空气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与死亡率。空气污染带来的心血管风险是可以部分规避的。
王锦溪李虹伟
关键词:空气污染细颗粒物心血管疾病
地高辛临床获益与风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作为最古老的心血管药物,地高辛现今仍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CHF)及房颤(AF)。经典临床试验的后续分析对地高辛获益与风险进行再次论证,提出地高辛的临床应用需要重新审视。现就地高辛在CHF及AF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风险评估进行综述,并且介绍地高辛在临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王锦溪李虹伟
关键词:地高辛慢性心功能不全心房颤动
α1-抗胰凝乳蛋白酶基因多态性和脑出血的关系——Meta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系统分析α1-抗胰凝乳蛋白酶(AC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检索PubMed(1990.1-2014.58)、Embase(1967.1-2009.5)数据库及维普(1989-2009)、CNKI(1979-2009)中文期刊数据库,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对目前已发表的评估AC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关系的候选基因关联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用以描述AC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共有7项探讨ACT基因同一多态性位点与脑出血关系的研究(合计脑出血病例815例,对照1121例)纳入荟萃分析。我们按照种族分为高加索人和亚洲人两个种群,结果显示在高加索人中的比值比OR=1.43,95%CI1.00~2.13;亚洲人中的比值比OR=1.14,95%CI0.89~1.48。异质性在高加索人(I^2=48.3%,P=0.122)中比亚洲人(I^2=84.5%,P=0.002)中要小。结论高加索人ACT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易感性增加可能有关。
宋晓东赵辉田雪晴王锦溪蔺亚辉陈敬洲
关键词:多态性脑出血
高密度脂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循环中低HDL-C水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主要危险因素。尽管HDL-C浓度与ASCVD风险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近期大型研究显示药物升高HDL-C的干预手段未能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同时可能具有明显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加的证据支持HDL功能而非HDL-C浓度对于评价ASCVD风险、判断临床预后更有分析价值。将来的研究应当着眼于测量方法的标准化,并进一步阐释胆固醇外排能力(CEC)在预测疾病风险、反映治疗效果等方面的作用。
宋晓东王锦溪赵辉田雪晴
关键词:HDL-C心血管疾病
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
2024年
目的探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入选了2006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阜外医院心衰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1594例心力衰竭患者,对其进行长期、规律随访,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拟合血清尿酸水平与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趋势。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不同血清尿酸水平终点事件发生率差异。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清尿酸水平对患者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为57.0岁,28.1%为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975天,有640例患者发生了全因死亡,其中461例(72.4%)为心血管死亡,204例患者发生了心力衰竭再住院。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与血清尿酸第一三分位组(<6.3 mg/dL)患者相比,尿酸较高的第三三分位组(>8.5 mg/dL)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事件的发生率均更高(P<0.001),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第一三分位组相比第二三分位组(6.3~8.5 mg/dL)显示出全因死亡终点事件增加的趋势。Cox风险回归模型校正患者临床特征、心力衰竭病因及合并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用药后,单位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比(HR)1.07,95%可信区间(CI)1.03~1.11,P<0.001]、心血管死亡(HR 1.07,95%CI 1.02~1.12,P=0.005)、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HR 1.07,95%CI 1.03~1.11,P<0.001)风险增加均相关。与尿酸第一三分位组比,第三三分位组者全因死亡(HR 1.38,95%CI 1.09~1.75,P=0.008)、心血管死亡(HR 1.47,95%CI 1.11~1.96,P=0.008)、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HR 1.44,95%CI 1.14~1.92,P=0.003)风险均更高。结论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心力衰竭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及心血管死亡与心力衰竭住院的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
齐晨关敬元王锦溪周萍翟玫周琼张健
关键词:尿酸全因死亡
医学生就业心理与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在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下,医学生群体逐渐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就业心理问题,进而阻碍了正确的职业选择。本文对医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以及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意义、步骤、不足与展望进行综述分析。
王锦溪张辉
关键词:医学生就业心理职业生涯规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