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忠
- 作品数:98 被引量:333H指数:10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 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诊断学创新性人才培养被引量:12
- 2004年
- 侯治富刘强谷树严王立群王维忠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医学教育创新性人才
- 肿瘤细胞侵袭及血行转移过程被引量:19
- 2004年
- 辛华郑雅娟王维忠
- 关键词:肿瘤细胞血行转移肿瘤转移
- 肝素结合生长因子Midkine在早期大肠肿瘤的表达被引量:4
- 2006年
- 吴晓冬杨绍娟朱辉王维忠
- 关键词:肝素结合生长因子大肠癌大肠腺瘤
- 一种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的生物传感器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定量检测法。方法 :用亲和层析法提纯cTnI,免疫BALB C鼠及新西兰兔 ,并用杂交瘤技术及膜渗滤亲和层析法 ,制备了特异性抗cTnI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以葡萄球菌蛋白A作基底膜 ,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作捕捉抗体 ,单抗 9F5作第二抗体 ,制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比较了直接法和夹心免疫法检测血清cTnI的性能。结果 :夹心免疫法的最低检测限 (0 8μg L)是直接法的 5倍 (4 μg L) ,检测范围为 (0 8~ 2 0 ) μg L ,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分别达 3 8%~ 5 1% ,6 3%~ 8 1%。用该夹心法及国外试剂盒分别检测 4 0名健康献血队员和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水平 ,两者符合率分别为 97 5 %和 94 6 %。结论 :所建立的夹心免疫法操作简单 ,特异性强 ,灵敏度高 ,符合临床诊断要求。
- 魏景艳宋大千卜丽莎朱冬元牟颖刘霞张寒琦金钦汉张桂珍丁家华王维忠罗贵民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 CD200基因重组质粒延长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利用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观察重组基因CD200的抗排斥作用。方法:用肌肉注射并电转染的方法,将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100μg转染到受者BALB/c小鼠体内,同日进行皮肤移植,记录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采用RT-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CD200基因在受者体内的转录和表达,用HE染色观察移植皮片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用MTT法检测受鼠对供鼠及第三方供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结果: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表明,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后,可在肌肉组织中检测到CD200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空白对照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67±1·75)天,pcDNA3空质粒组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8·00±1·55)天,pcDNA3-CD200组小鼠移植皮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1·78±1·86)天,移植皮片的存活时间显著延长(P<0·05);pcDNA3-CD200组移植皮片内浸润的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MLR检测表明pcDNA3-CD200组的BALB/c小鼠对C57BL/6供鼠的MLR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15天时0·11±0·02低于0·19±0·03,P<0·05),对第三供鼠的MLR也相似。结论:肌肉注射并电转染pcDNA3-CD200基因重组质粒可在小鼠体内大量转录和表达并延长了皮肤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减少移植物内炎细胞浸润,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具有显著的抗排斥作用。
- 侯治富郝兵郑永晨高嵩卜丽莎王维忠
- 关键词:皮肤移植移植排斥
- 抗癌iRNA诱生干扰素血浆对癌症晚期病人免疫功能的增强作用被引量:1
- 1992年
- 随机将30例晚期癌症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进行质反应双向开放型序贯试验,配对观察了抗癌 iRNA 诱生干扰素血浆对晚期癌症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血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有明显作用,并能延长癌症晚期病人的存活期.
- 王维忠马长金姚文华张木兰王桂珍谢辉王正路
- 关键词:干扰素免疫功能
-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被引量:7
- 1994年
- 本文对近十年来抗病毒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包括各种药物的临床和抗病毒机理的研究。
- 侯治富王维忠杨绍娟
- 关键词:抗病毒药物免疫核糖核酸
- 牛心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的提纯及其一些生物化学性质的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采用离子交换柱层析、硫酸铵盐析、亲和层析等方法,从牛心肌中提取、纯化了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酶的比活性为12nmolPi/mg Min^(-1).提纯倍数为499倍,对底物ATP的km值为220μmol/L,MLCK为Ca^(2+)、钙调蛋白依赖性酶,在EGTA存在时,激酶无活性。同时还发现.低Mg^(2+)浓度时.MLCK 活性升高.高Mg^(2+)(4.5mmol/L以上)时,MLCK活性反而下降。
- 曹纯章赵虹王维忠侯立中杨同书王绍霞
- 关键词:MLCK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生物化学提纯
- 抗肿瘤iRNA对胃肠道癌术后病人细胞免疫皮内试验的影响
- 观察恶性肿瘤病人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50例胃肠道癌术后病人作了三项皮内试验。即OT、SK和PHA试验,发现在术后6个月和随后6个月初次到门诊就诊的病人之间其皮试结果无明显差异,但术后超过一年来诊者其皮试阳性率显著提...
- 王维忠宋怡
- 关键词:肿瘤免疫疗法疗法病理生理学皮肤试验
- 定量CT测量腰椎和股骨近端骨矿含量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了解椎体和股骨近端松质骨骨密度(BMD)变化的规律,为骨质疏松(OP)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36例20~74岁正常人的第2~4腰椎和股骨近端的松质骨做定量CT(QCT)测量,测量结果按5岁1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及女性腰椎、股骨近端BMD随年龄增加而降低,与年龄呈负相关,男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18.61-1.53×年龄(r=-0.6109,Pd0.001),股骨近端BMD-236.0-1.99×年龄(r=-0.5967,Pd0.001);女性BMD与年龄的直线相关方程:腰椎BMD-269.52.77×年龄(r=-0.7085,P〈0.001),股骨近端BMD=259.9-2.46×年龄(r=0.6289,P〈0.001)。男性BMD下降较平缓,女性45岁之后腰椎BMD下降加速,统计学结果低于男性(P〈0.001);男性股骨近端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均大于腰椎,而女性腰椎骨累积丢失率、OP检出率大于股骨近端。结论:男性应注重测量髋部BMD,女性特别是绝经后妇女腰椎BMD的测量对O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吕俊峰韩雪立吴恩余吕文秀李祎王维忠
- 关键词:股骨骨密度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