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树才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脑梗
  • 4篇脑梗塞
  • 4篇梗塞
  • 2篇血浆
  • 2篇药物治疗
  • 2篇细胞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并发
  • 2篇并发症
  • 1篇地平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观察
  • 1篇血钙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浆内皮
  • 1篇血浆内皮素
  • 1篇血糖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济南军区总医...

作者

  • 9篇王树才
  • 8篇薛慎伍
  • 6篇葛树业
  • 6篇陈青
  • 2篇常青
  • 2篇张兆岩
  • 1篇李靖
  • 1篇张岩
  • 1篇张象温
  • 1篇李云峰
  • 1篇李云峰
  • 1篇张向温
  • 1篇李云峰
  • 1篇吴玉贤
  • 1篇张旋
  • 1篇吕明丽

传媒

  • 5篇河南医药信息
  • 1篇现代康复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神经疾病与精...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中血小板膜Ts含量与血脂、血糖、血钙相关性研究
1998年
薛慎伍胡荣东葛树业陈青张岩王树才
关键词:脑梗塞血浆血脂血糖血钙
滋补肝肾复方干预神经再生微环境对脑梗死后神经功能重塑的作用
胡怀强周永红王树才张旋李靖唐吉刚
随着疾病谱系的变化,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中国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及高致残率,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和医学难题。脑梗死治疗的关键在于挽救缺血半暗带濒临死亡的神经元和促...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疾病治疗
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治疗及康复介入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急性脑梗塞(ACI)超早期抢救治疗及康复介入研究目的是提高ACI的康复率,减少致残率。方法:患病后即刻送院诊治,不得超过6小时。并给溶栓、脱水、改善脑微循环药物治疗和超早期康复护理被动训练。结果:6例患者平均住院54天痊愈出院,完全恢复正常工作能力。结论:⑴超早期抢救治疗是提高ACI预后效果最有效方法。⑵病后3小时内接受治疗,预后效果明显优于病后6小时治疗者。⑶蚓激酶、金钠多、甘露醇确诊后立即应用可提高预后效果。
薛慎伍葛树业陈青张兆岩王树才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超早期治疗康复药物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对比分析被引量:6
2000年
目的 :测定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 (ICVD)患者血浆内皮素 (ET 1)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含量 ,以探讨早期治疗对策。方法 :采用RIA法检测。结果 :脑梗死、脑动脉硬化、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组ET 1升高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3组患者中的CG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T 1升高和CGRP的降低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损伤程度有关 ,说明ET 1和CGRP参与脑缺血形成机制。可将此改变作为早期判断ICV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薛慎伍吴玉贤张兆岩王树才葛树业陈青
关键词:内皮素CGRPICVD
脑梗死溶栓前后大鼠皮层及海马细胞的病理形态学观察被引量:5
2001年
急性脑梗死是脑动脉闭塞所致,其理想的治疗是尽早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无疑早期溶栓治疗是使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之前恢复缺血组织供血的重要手段之~.因此建立溶栓模型有利于对脑缺血性损害鼠神经功能损伤的观察及脑皮层和海马细胞病理形态学进行动态观察.
薛慎伍李云峰张向温王树才陈青常青
关键词:溶栓海马病理形态学皮层脑梗死
重症脑干出血伴脑积水抢救成功1例报告
2000年
薛慎伍李云峰葛树业王树才陈青张象温胡荣东
关键词:并发症脑积水急救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8例临床分析
2000年
王树才薛慎伍管兴志张象温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前列腺素E_1治疗老年性脑梗塞临床观察
2000年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 ((PGE1 )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疗效 ,寻找老年性脑梗塞超早期治疗的新对策。方法 :应用PGE1 与维脑路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 6 0例 ,对比疗效。结果 :PGE1 治疗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维脑路通治疗组。结论 :PGE1 能有效治疗老年性脑梗塞 ,其疗效优于维脑路通。
张象温薛慎伍陈青王树才葛树业李云峰常青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脑梗塞流变学药物治疗
脑梗塞肠溶阿斯匹林、蚓激酶和尼莫地平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膜CD_(29)、CD_(18)含量分析
2000年
目的 :通过检测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膜CD2 9、CD1 8含量 ,探讨脑梗塞药物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肠溶阿斯匹林 (ASA)和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及蚓激酶 (ePPA)治疗前后的脑梗塞患者整合素 β1 β2 链CD2 9、CD1 8在淋巴细胞膜表面的百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治疗后CD2 9、CD1 8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本文提示CD2 9、CD1 8是引起脑梗塞的主要致病因素 ;ASA和尼莫地平及ePPA在抗凝、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内流及溶栓的共同作用 ,对抗CD2 9、CD1 8含量增高导致脑缺血性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薛慎伍葛树业吕明丽王树才
关键词:脑梗塞蚓激酶尼莫地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