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军
- 作品数:12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晚期马克思与“资本积累”
- 2017年
- 根据《资本论》的相关论述,马克思是基于一个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才提出资本积累概念的。但问题是,当马克思将资本积累理解为雇佣工人以及所需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的增长时,他就不得不考虑资本主义对非资本主义的渗透所带来的更多无产者,由此,"资本积累"被证明不可能在单一的、完全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被理解。在马克思身后,卢森堡、维克斯等人都回应了马克思理论中的上述难题,尽管卢森堡侧重于对非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关切,而维克斯更注重完全的资本主义语境的前设与价值理论之间的矛盾。无论是哪一种思考,都至少说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概念仍有进一步探讨和阐释的理论空间。
- 保罗.赞瑞巴卡王成军
- 1947—1980年间人民波兰政教关系的演变及其历史教训
- 2011年
- 人民波兰在1947—1980年间的政教关系的演变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947年到1948年人民波兰初建时期的和平共处、1948年至1956年的贝鲁特时期的紧张对峙、1956年至1970年的哥穆尔卡时期的波折反复以及1970至1980年的盖莱克时期的"讨价还价"与失控。这构成了我们理解波兰何以在美国—梵蒂冈于1980年代结成的"神圣同盟"对之发起的宗教渗透攻势下逐步发生"和平演变"的重要历史背景,其历史教训也为我们党和政府处理我国的政教关系提供了极有意义的参照。
- 王成军
- 关键词: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教关系宗教渗透
- 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主题之疑难的解决被引量:1
- 2021年
- 因为在形而上学主题上的模棱两可,亚里士多德始终未能清楚说明他所说的“第一哲学”(“神学”)何以就是普遍科学,也未能澄清形而上学的真正性质。面对亚氏留下的疑难,阿维森纳、阿威洛伊这两位阿拉伯哲学家分别主张以“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和“分离实体”作为形而上学的真正主题,并冀望藉此说明作为存在论的形而上学与作为神学的形而上学的统一。托马斯·阿奎那则借助于对科学之主题与目标的严格区分以及对分离性和普遍性的重新阐释,主张公共存在者是形而上学的真正主题,而分离实体则是形而上学所追求的目标。他的阐释方案不仅避开了两位阿拉伯哲学家的含混与困难,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亚氏留下的难题,而且还使形而上学真正完成了从神学向存在论的转变。
- 王成军
-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形而上学神学
- 论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质型论”的变革
- 2017年
- 质料与形式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用来分析存在者的一对基本范畴,在二者的关系上,亚里士多德持有一种形式绝对优先并规定质料的看法。然而,托马斯·阿奎那基于其基督宗教神学背景与严整的哲学分析,通过引入"存在"这一至高的形而上学范畴,把亚氏哲学中作为一种"生成原则"的质料转变成一种"存在原则"与"限定存在的原则",又把亚氏哲学中具有绝对现实性的形式转变成一种只具有弱现实性的、以个体形式为现实存在样态的形而上学原则,最终确立起一种主张质料与形式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的新型质型论,对亚氏哲学做了一次重要变革。
- 王成军
-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质料
- 社会主义一定要反宗教吗——对人民波兰反宗教运动的理论反思
- 2012年
- 人民波兰于1940年代末发动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宗教运动,这一反宗教运动的理据主要有二,也即认为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强加给被压迫人民的精神毒品,并且认为宗教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无产阶级必须以与宗教"作斗争"为己任,直至消灭宗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出发,这两条理据是靠不住的,偏离了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人民波兰据此进行的反宗教运动实质上犯了"左"的错误,其造成的消极后果值得我们警醒。
- 王成军
- 摆脱黑格尔哲学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黑格尔哲学对于马克思思想产生过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一向被视为不争的事实。但对这一事实,仍留有疑问的是:这种影响是始终如一地、同等地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中,还是随着其思想的流变而呈现为波动甚至衰减的情形?根据《资本论》不同版本之间的比较与研究,种种证据表明,马克思曾经试图在其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逐步摆脱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这种摆脱不仅限于尽可能少地使用黑格尔式的表达方式,还表现在论证结构和具体观点等方面。在马克思身后,尽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部分代表人物在一段时期内曾经有意无意地忽视马克思的上述努力,但仍有相当多的政治经济学家沿着马克思的道路前行,即通过摆脱黑格尔哲学所施加的影响来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空间,以求深化其原有的社会发展理论。
- 保罗·赞瑞巴卡王成军李志
-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黑格尔普列汉诺夫列宁
- 成熟时期莱布尼茨哲学中的个体化原则及其困难被引量:4
- 2017年
- 个体是莱布尼茨哲学的基石,个体化问题因此也是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问题。在其成熟时期的哲学中,"个别化的知觉+个别化的欲望",即"整个实体"被莱布尼茨视为单子个体化的原则。然而,尽管这一主张并不是一个"空的陈述",但它不仅不具备莱布尼茨自己所要求的普遍的解释力,而且,作为一个内在的原则,它对单子的个体化解释也是不充足的,仍然需要一个外在的原则即上帝来进行说明。在这个意义上,莱布尼茨对个体化原则的探求整体上是不够成功的。
- 王成军
- 关键词:莱布尼茨个体化原则单子
- 孟子论外物与超越
- 2013年
- 孟子认为,外物尽管自身是善的,可欲求的,但却不是我们心灵的真正对象,我们心灵的真正对象乃是天赋的"理义",它是专属于人的、神圣的、绝对的善。因此,我们必须在外物之善与理义之善间进行抉择,并通过"反求诸己"、保养本心、向外实践这一动态且辨证的过程,来实现我们的超越性的生命。
- 王成军
- 关键词:外物
- 托马斯•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主题之疑难的解决
- 2021年
- 阅读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读者,总会面对一个著名的与形而上学主题相关的疑难。在其《形而上学》中,亚氏一方面说,形而上学以最为普遍的“作为存在者的存在者”作为其研究主题并因此是一门不同于物理学、数学等特殊科学的普遍科学(universal science)。
- 王成军
-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物理学疑难
-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个体化原则
- 2020年
- 如果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当中有一个个体化原则的话,那么,这个原则将是什么?当代学者们对此的看法有很大的分歧。然而,如果我们明确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当中,个体等同于实体,而且,他的“个体”是在“形式”和“复合物”这两个意义上谈论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合理地认为,在其哲学语境之中,形式才是他可能会承认的个体化原则,既然在他看来,不仅形式自身就是一个“这个”,而且也因其对复合物的本体论的优先性而足以成为复合物的个体化原则。以形式作为亚里士多德的个体化原则,不仅相对于其它个体化方案(“质料”“时空特性”“不需要”)来说是个更具理论优势的方案,而且也是一个完全能在其哲学语境中得到辩护的方案。
- 王成军
- 关键词:个体化原则质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