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东

作品数:42 被引量:87H指数:7
供职机构: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青海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生物学
  • 16篇医药卫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旱獭
  • 21篇喜马拉雅旱獭
  • 18篇动物
  • 10篇饲养
  • 7篇实验动物
  • 6篇人工饲养
  • 5篇动物实验
  • 5篇饲养条件
  • 5篇人工饲养条件
  • 5篇繁殖
  • 5篇病毒
  • 4篇动物化
  • 4篇实验动物化
  • 4篇笼具
  • 3篇动物繁殖
  • 3篇血液
  • 3篇乙型
  • 3篇生态学
  • 3篇生态学特性
  • 3篇鼠兔

机构

  • 28篇青海省地方病...
  • 15篇青海省实验动...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青海大学
  • 2篇湖北省妇幼保...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科技厅
  • 1篇西藏民族大学
  • 1篇杜伊斯堡-埃...

作者

  • 42篇王忠东
  • 29篇陶元清
  • 18篇范薇
  • 11篇范微
  • 7篇王宝菊
  • 6篇李铮华
  • 6篇蔡进芬
  • 5篇杨东亮
  • 4篇仲秀英
  • 3篇朱珍妮
  • 3篇吕荣
  • 3篇李安意
  • 3篇刘海青
  • 3篇加洛
  • 3篇刘巴睿
  • 2篇王虎
  • 2篇张雁
  • 2篇朱彬
  • 2篇王海洁
  • 2篇黄孝龙

传媒

  • 5篇实验动物与比...
  • 4篇四川动物
  • 4篇青海医药杂志
  • 3篇青海科技
  • 3篇医学动物防制
  • 3篇医学分子生物...
  • 2篇青海畜牧兽医...
  • 2篇实验动物科学...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养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疾病预防控制...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旱獭(M.himalayana)GAPDH分子的部分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新近建立的乙肝研究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部分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该模型在HBV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的人GAPDHeDN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提取的旱獭脾组织总RNA为模板,RT-PCR扩增旱獭GAPDH cDNA序列。纯化的PCR产物连接至T载体(pMD18-T),然后构建重组质粒pMD18-T-mhGAPDH。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初筛、酶切鉴定,将阳性克隆测序。对序列进行同源性以及种系进化分析。结果扩增的旱獭GAPDH序列为535bp,编码序列为533bp(nt3-335),编码177个氨基酸。获得的序列和其它类哺乳动物GAPDH的同源性均在88%以上,其中与土拨鼠GAPDH的同源性最高(99.6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构建种系进化树,分析结果提示喜马拉雅旱獭GAPDH与土拨鼠GAPDH的亲缘关系最接近。结论成功的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GAPDH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喜马拉雅旱獭GAPDH与土拨鼠GAPDH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最高。
朱彬王宝菊朱珍妮黄顺梅宋志韬李安意陶元清王忠东陆蒙吉杨东亮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
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室内人工繁殖笼具
一种喜马拉雅旱獭室内人工繁殖笼具,涉及动物繁殖装置,其由上下两层组成,上层为活动、采食饮水区(1),下层为休息和繁殖区(2),活动、在采食饮水区(1)的一角开有一小洞(3),小洞(3)将活动、采食饮水区(1)和下层的休息...
王忠东陶元清范薇
文献传递
喜马拉雅旱獭血液生理指标测定被引量:8
2010年
首次测定了45只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的血液生理值。结果显示人工饲养条件下除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因动物年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不同性别、不同饲养时间喜马拉雅旱獭的白细胞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百分率、红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和平均血红蛋白浓度等7项指标都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建立的旱獭人工饲养管理方法可保证动物的血液生理指标的稳定性,所测血液生理指标也可作为喜马拉雅旱獭饲养管理和疫病检测判断的参考依据。
陶元清范微王忠东王宝菊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血液生理指标
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主要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测定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对人工饲养成年喜马拉雅旱獭的体质量和主要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进行测定.方法 选用成年喜马拉雅旱獭20只,雌雄各半,分别测定体质量和15个脏器重量,计算脏器系数.结果 性别间比较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脑重量雄性显著大于雌性旱獭(P<0.01);雌雄个体间心脏、胸腺、褐色脂肪等器官组织重量雄性略大于雌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重量雄性略小于雌性,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脏器重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喜马拉雅旱獭各脏器系数雌雄个体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成年喜马拉雅旱獭雌雄间脑重量差异显著,而体质量、其他脏器重量及各脏器系数差异不显著.
范微刘巴睿刘海青张发荣徐小青加洛王忠东陶元清薛红梅
关键词:喜马拉雅旱獭人工饲养脏器重量脏器系数
一种HBV研究的新动物模型-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 喜马拉雅旱獭对土拨鼠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高度易感,可作为HBV感染的新动物模型.本研究对喜马拉雅旱獭β肌动蛋白(β-actin)的部分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为喜马拉雅旱獭在HBV感染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bank的土拨鼠β-actin cDNA的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提取旱獭脾组织总RNA作为模板,RT-PCR扩增旱獭β-actin cDNA序列;PCR产物纯化后连接至T载体(pMD18-T),构建重组质粒pMD18-T-mhActin.对重组质粒进行PCR初筛及酶切鉴定,选择阳性克隆测序;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和种系进化分析.结果 获得的旱獭β-actin序列为349 bp(nt887~1 235),其中编码序列为323 bp(nt-887~1209),编码106个氨基酸,包含形成二硫键的2个丝氨酸位点(氨基酸16和氨基酸105)及与β-actin功能相关的2个ATP结合位点、6个凝溶胶蛋白结合位点和6个profilin结合位点.同源性分析发现上述序列与其它哺乳动物β-actin的同源性均高达88 %以上,与土拨鼠β-actin的同源性最高(99.69 %),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100 %.种系进化树分析提示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与土拨鼠β-actin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其它啮齿类动物.结论 成功克隆了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发现喜马拉雅旱獭β-actin与土拨鼠β-actin的同源性最高.
冯雪梅尹莹李安意朱珍妮陶元清王忠东陆蒙吉杨东亮王宝菊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喜马拉雅旱獭肌动蛋白
喜马拉雅旱獭实验动物化研究初报
目的对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喜玛拉雅旱獭进行实验动物化初步研究。方法根据喜玛拉雅旱獭的生物学特性和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标准要求,探索旱獭的实验动物化技术和方法。结果建立了动物的人工饲养、微生物和寄生虫学质量控制以及动物的保定、标...
陶元清王忠东
关键词:实验动物化
文献传递
HIF-1α、HIF-2α在高原根田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1α和HIF-2α在高原土著动物藏羚羊、高原鼠兔的多种组织中均表达增高,表现出一定的组织差异性[1]。高原根田鼠(plateau microtus oeconomus)也是一种栖居于青藏高原的土著小型哺乳动物,其不同组织HIF-lα及HIF-2α的表达情况如何,目前尚无研究。本研究通过检测高原根田鼠HIF-lα及HIF-2α mRNA的组织表达情况,揭示高原根田鼠在低氧环境下HIF-1α及HIF-2α基因的表达特征及其对该物种生存适应的生理意义。
王海洁范微刘朋朋王忠东王亚平格日力
关键词:小型哺乳动物高原鼠兔生理意义藏羚
一种喜马拉雅旱獭人工室内繁殖池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繁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喜马拉雅旱獭人工室内繁殖池。池中的隔墙(3)将其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休息、繁殖区(6),另一部分被栅板(7)分为上下二层,上层是活动、采食和饮水区(1),下层是污物积聚、清理区(...
王忠东陶元清范薇
文献传递
人类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旱獭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旱獭肝炎病毒(woodchuck hepatitis virus,WHV)是继人类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之后发现的另一个嗜肝DNA病毒。旱獭慢性感染WHV可逐步发展重型肝炎和肝癌,与人类感染HBV发展过程极为相似。最初WHV病毒学和发病机制研究来自于捕获的、自然感染WHV的野生野旱獭,由于其饮食、寄生虫感染、环境毒性、WHV感染源和感染进程等背景资料,给研究带来障碍。目前,一些实验室已经在室内成功饲养、繁殖旱獭,实验动物化的旱獭在WHV和肝癌研究中显示出优势:可以给新生旱獭接种、感染WHV,培育慢性WHV旱獭携带者。实验研究已经发现WHV可导致肝癌,与流行病学和HBV是人类肝癌诱因的分子病毒学研究研究结果一致。慢性WHV旱獭携带者是人类HBV慢性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前评估最有价值的动物模型,可以用于侯选抗病毒药物评估以及实验疫苗、免疫调节剂治疗和预防HBV感染性疾病的后遗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本文综述了WHV分子病毒学特征、旱獭及其他动物自然感染嗜肝DNA病毒情况,以利于研究人类HBV。
王忠东范薇陶元清
关键词:旱獭乙型肝炎病毒动物模型
应用“84”消毒液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1年
范薇李铮华王忠东陶元清蔡进芬韩德洪吕荣
关键词:医学实验动物饲养管理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