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屾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韩非子》中政治领袖心理研究
- 本文从考察先秦时期儒、道、墨、法各家政治领袖观入手,分析了各家政治领袖观的盲点和法家各个流派政治领袖观的特点,在系统论述韩非对先秦法家各流派政治领袖观继承与超越的基础上,从“天、民、君、臣”等视角全面论述了《韩非子》中政...
- 王屾
- 关键词:《韩非子》政治领袖心理特征
- 文献传递
- 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随着我国现代化的稳步推进、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问题在"中国语境"下愈发凸显,已成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水平提高的瓶颈。本文从高校支教志愿服务推动基础教育发展的角度出发,基于高校音乐支教服务的实践个案,以组织化的高校支教志愿服务为依托,尝试对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方式进行有益的实践探索与反思。
- 张晓敏曾文婧聂阳艾鑫王屾
- 关键词:农村教育个案研究
- 高校历史专业师范生第二课堂培养策略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史师杯”历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竞赛为例被引量:3
- 2021年
- 近年来,虽然第二课堂在历史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囿于教育界与学界对第二课堂仍然存在的个别"传统性成见"和第二课堂因自身定位不准而生成的自我认识局限及"低配简化版"惯性操作,其在当前环境下仍然面临着亟待破解的发展困局。本文通过对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史师杯"历史专业学生教师技能竞赛这一案例展开深入分析,力求在创新确立第二课堂"协同"基本定位的基础上全面践行全新的"整合"实践思路,从而为"培养历史专业师范生教师核心胜任力"这一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 王屾王威
- 关键词:第二课堂
- 协同与整合: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理论重构与实践进路被引量:2
- 2023年
- 在国家教育事业面向2035、开启“十四五”规划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重要环节的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也逐步进入了实践创新的“深水区”。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第二课堂发展历程中围绕“一二课堂”关系形成了五种争论,而争论背后存在的根本原因则源自第二课堂本身。面向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应确立全新的内涵外延,明确“协同”基本定位与“整合”建设理念,奠定基础、凝聚共识,从实施原则、实现路径、重要价值三个方面,尝试认识和探索“书院制”这一新时代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新模式。
- 王屾
- 关键词:第二课堂高校
- 新时代高校学生志愿者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被引量:3
- 2022年
-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主力军,近年来在促进文化志愿服务蓬勃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同时存在高不成、低不就与内卷化等定位不准问题。基于新时代文化志愿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和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现状,以“培养人”为出发点,以“廓清服务与学习关系”为研究思路,可将文化志愿服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模式归纳总结划分为服务导向模式、学习导向模式和服务与学习并重模式三个类别并加以分析。同时,基于三种模式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期待”展开进一步阐述,可使大学生文化志愿者能够在选择和参与志愿服务时找准自身定位,发挥应有优势,推进文化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王屾
-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
- 高校基层共青团“书院制”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建构探索被引量:1
- 2019年
- 团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愈来愈受到重视和关注,而其在发展中产生的"教育内容与第一课堂联系不够、教育形式创新性不足、教育手段缺乏系统化"等问题则制约了其育人功用的发挥。为进一步创新第二课堂工作模式,高校基层共青团应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书院制"人才培养模式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书院制"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学理基础,并尝试对这一育人体系进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为团员青年思想引领与成长服务全面助力。
- 王屾
- 浅析当代美国大学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被引量:18
- 2010年
- 志愿服务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近现代以来发展迅速。其历史大致分为萌生阶段、发展阶段和规范阶段。当前,美国大学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较为健全,主要包括招募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这些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地保障了美国大学志愿服务的有序运行。
- 郝运王屾
- 先秦君臣术数政治心理研究 ——以先秦法家子书为中心
- 时至今日,相比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典章、规则,国人还是对几千年来中国人政治心理变化和政治斗争冲突更为关注。大多数中国人并不在意中国古代、近代乃至现当代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也很少关心我们身边的政治组织和政治运行,甚至也并...
- 王屾
- 关键词:君臣关系法家
- 文献传递
- 《韩非子》中“臣”的角色定位与政治心理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在《韩非子》与先秦时期儒、墨、道及其他法家的思想体系中,对于君臣关系中"君"的定位有着相对明确的论述。以"君"对"法、术、势"的应用,可透过君反观臣。《韩非子》中赋予"臣"的角色定位,即"君"处在相对环境中的"绝对性"地位时,由于"臣"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会产生三种不同的角色定位,而"臣"在担任不同角色时又会分别运用"法、术、势"中的一项来处理自己处在各个角色时的复杂关系与矛盾。因此,透过《韩非子》中"臣"的角色定位也可进一步探究政治心理学中政治人物心理与角色转换的内在联系。
- 王屾
- 关键词:《韩非子》君臣关系政治心理学
- 《管子》中的君臣“定位”与政治心理根据
- 2016年
- 儒、道、墨、法四家,均对君道、臣道有过较为清晰的论述,并透过“君道”与“臣道”,明确了君臣的基本定位,即君、臣应“各守其道、各安本位”。其中,《管子》中既对君道、臣道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释,同时又另辟蹊径,在详细阐述“君臣安位”、“君臣失位”的基础上,对“君臣易位”的产生、特点和影响做了清晰的论述。透过这一论述,我们进一步探究“君臣易位”背后的政治心理因素。
- 王屾
- 关键词:《管子》政治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