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 作品数:14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五四时期“问题与主义”论战试析被引量:1
- 2001年
- 王小梅
- 关键词:论战
- 论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被引量:1
- 1995年
- 论邓小平抗战时期的经济思想朱文通,王小梅1938年卫月18日,邓小平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就任一二九师政治委员,直到抗战胜利,邓小平一直战斗在晋冀鲁豫敌后抗日根据地。邓小平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促进了敌...
- 朱文通王小梅
- 关键词:邓小平抗战时期经济思想
- 社会认同:中国抗战历程流转与民众之选择
- 2015年
- 对抗日战争与国家、民族、社会认同及其多重互动进行系统研究,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浅尝辄止的想法。早在1985年8月出席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有关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讨论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此后,我就开始思考中国共产党实现对抗日战争领导权的中介环节问题。1995年9月,出席全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后,我们更坚定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信心,并将抗日战争与华北社会问题研究确定为一个主攻方向。经过进一步思考,并受"新革命史"范式考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现领导权过程之启发,我认为,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作用主要在于倡导个性解放和思想启蒙的话,抗日战争则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国家、民族、社会等多方面认同上达成广泛共识,是近代以来思想解放的一个高峰。上述想法促使我们在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着手研究抗日战争与国家、民族、社会认同互动关系问题。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领导权的实现,除了持久战、游击战等军事谋略之外,更主要的是日军全面侵华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中华民族的认同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大旗不动摇,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进程中,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认同观念在知识分子特别是青年学生当中逐渐传播开来,并日渐深入人心,进而在当时的各种关于国家重构和社会整合的理论学说中脱颖而出。作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国家"雏形——根据地的建设成就,以及根据地对争取抗战胜利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又让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因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使中共牢牢掌握了抗日战争的领导权,还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为后来的国家重构�
- 王小梅
-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家认同民族认同社会认同
- 关于李大钊研究的几个问题——读《李大钊文集》札记
- 1997年
- 关于李大钊研究的几个问题——读《李大钊文集》札记朱文通王小梅一、关于《言治》脱期与李大钊在《言治》所发有关文章的写作时间(一)关于《言治》的脱期问题《言治》月刊是北洋法政学会的机关刊物。北洋法政学会于1912年9月前后成立,是由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师生...
- 朱文通王小梅
- 关键词:李大钊研究图书馆协会写作时间
- 珍贵的理论遗产——学习李大钊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三篇文章
- 1992年
- 李大钊关于中国社会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是其思想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丰富了我党早期的农民问题理论,而且对我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理论遗产。《青年与农村》、《土地与农民》和《鲁豫陕等省的红枪会》是李大钊专门论述中国农民问题的代表作。本文拟通过对这三篇文章的评介,来透视一下李大钊关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思想理论,以期对我国已经开始并逐步走向深入的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 王小梅
- 关键词:中国农民问题中国革命道路大革命时期
- 冀商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脉络被引量:6
- 2008年
- 冀商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的商邦之一。早在战国时期,赵国就有着浓厚的经商意识和经商之风。近代以来,"老呔帮"、"冀州帮"、"张库帮"、"高阳帮"、"武安帮"、"天津帮"等商帮活跃在清末民初的商业经济舞台上,耳熟能详于中国乃至世界商界中。冀商所创造的辉煌商史,在中国商业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 王小梅刘洪升
- 关键词:冀商商帮
- 法律移植与本土文化的融合——19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考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王小梅以民国时期河北高等法院档案中的部分破产案卷为中心,对南京国民政府《破产法》的制定、实施及其所具有的作用、意义等情况进行了深刻剖析.
- 王小梅
- 李大钊民生思想的发展脉络与根本质变被引量:2
- 2017年
- 李大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李大钊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思想影响下对民生的关注,到主张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用国家政策改善民生,再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革民生的转变历程,发生了根本质变。这种质变体现于关注范畴、主客体转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李大钊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 王小梅
- 关键词:民生思想发展脉络
- 李大钊与中华民族的复兴被引量:6
- 2016年
-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终生致力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他将民族复兴与反帝反封结合起来,从思想文化方面寻找中华民族落后的原因,提出了以"青春中华""第三种新文明""中心势力"等为内涵的极富特色的民族复兴思想,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复兴思想理论。他的民族复兴思想视野广阔,内涵丰富,认识深刻,特色鲜明,是中共党史及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
- 王小梅
- 关键词:民族复兴青春中国
- 从“问题”到“主义”:李大钊民生思想的发展与质变被引量:1
- 2016年
- 民生问题乃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重大问题。对此,中共历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制定不同的施政原则,以更好地关注、保障和改善民生。由此而言,民生问题也就成为中共党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便是作为中共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身处北洋军阀执政动荡不定年代,其民生思想和实践也仍然值得高度重视。本组文章即主要围绕"民生问题与中共早期实践"这一主题,并以李大钊的民生思想和实践为聚焦点展开探讨。应该说,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展开讨论,对于搞清楚李大钊民生思想和实践的相关史实,深化李大钊研究有着诸多助益。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中共在历史上认识和解决民生问题的经验及教训,丰富对中共早期民生思想和实践的理性认知。当然,相关的探讨或许也可为当今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一些借鉴。
- 王小梅
- 关键词:民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民生问题民族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