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叶堂

作品数:15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3篇雪冰
  • 3篇南极冰
  • 3篇南极冰盖
  • 3篇积雪
  • 3篇极冰
  • 3篇降水
  • 3篇冰盖
  • 2篇时空变化特征
  • 2篇同位素
  • 2篇气候变化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冰川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东段
  • 1篇东天山
  • 1篇冬季积雪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东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山东省海洋水...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15篇王叶堂
  • 10篇侯书贵
  • 4篇刘亚平
  • 3篇张东启
  • 2篇何勇
  • 2篇丁明虎
  • 2篇孙维君
  • 2篇张通
  • 2篇庞洪喜
  • 2篇任贾文
  • 2篇秦翔
  • 2篇耿志新
  • 2篇效存德
  • 1篇逯昌贵
  • 1篇宁文涛
  • 1篇蒋友严
  • 1篇魏婷
  • 1篇鲁安新
  • 1篇张淑红
  • 1篇汤洁

传媒

  • 7篇冰川冻土
  • 1篇地理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冰盖雪冰氢、氧稳定同位素气候学:现状与展望被引量:9
2013年
南极雪冰稳定同位素作为良好的气候代用指标为过去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系统总结了南极冰盖雪冰D、18O、过量氘和过量17O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着重阐述了雪冰稳定同位素代用指标重建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南极深冰芯稳定同位素气候记录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并结合现有南极雪冰同位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侯书贵王叶堂庞洪喜
关键词:南极冰盖稳定同位素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山雪冰主要离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10
2007年
对喜马拉雅山不同地区的3个雪坑和2个浅雪芯及东绒布冰川80.36 m冰芯的主要阴阳离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非季风期各主要离子浓度以高值为主,夏季风期离子浓度以低值为主;但Cl-、Na+和K+等也表现出偶然的高浓度事件.东绒布冰川雪坑和达索普浅雪芯的Na+、K+和Cl-的浓度均远高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卓奥友雪坑和Nun Kun浅雪芯的相应值,前者为后者的数倍,表明Na+、K+和Cl-的浓度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显著.喜马拉雅山南坡卓奥友雪坑的NH4+浓度远高于喜马拉雅山北坡各雪坑、浅雪芯的NH4+浓度,表明喜马拉雅山对NH4+的传播起到了显著的屏障作用,但喜马拉雅山对粉尘来源离子(如Ca2+和Mg2+等)的空间贡献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屏障.HYSPLIT_4模式模拟的空气轨迹图表明,喜马拉雅山地区冬春季的雪冰主要离子主要是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而并非通常认为的中亚和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耿志新侯书贵张东启康世昌刘亚平王叶堂
关键词:主要离子
东天山庙儿沟平顶冰川钻孔温度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6年
2005年8月在庙儿沟平顶冰川顶部海拔4 518 m处钻取了两根透底冰芯,对其中60 m的Core1冰芯钻孔利用热敏电阻温度计进行了温度测量,初步揭示了该处冰川的温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最低冰层温度-8.27℃出现在50 m深度处,这个深度在同类冰川中处于较低的位置;冰床底部的温度为-8.16℃,远低于压力融点.庙儿沟平顶冰川冰温的上述分布特征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其独特性.这种温度分布特征,对冰芯记录过程较为有利,为恢复该地区气候与环境记录的准确性提供了保证.
刘亚平侯书贵任贾文王叶堂耿志新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是影响亚洲夏季风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通过引起高原地表反射率、温度和感热的变化,以及春末融雪吸热和增加土壤湿度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最终引起亚洲夏季风降水的变化.从统计分析、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实验对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评述,探讨了其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降水
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6523m辐射平衡观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利用2005年5月1日至7月22日在东绒布冰川海拔6 523 m的若普拉垭口架设的自动气象站获得的各辐射参数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总辐射、地面反射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天空长波辐射的日平均变化和平均日变化,并计算了反射率和辐射平衡.结果表明:1)短波辐射的平均日变化都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加强,并且总辐射和地面反射辐射的日平均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观测期间二者的月平均值都在5月份最大.由于垭口新降雪较多,雪面的反射率也很高;2)天空长波辐射的平均日变化比地面长波辐射变化滞后2 h,且其日平均变化幅度比地面长波辐射的变化幅度大;3)净辐射的平均日变化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下午14:00时净辐射最大,其日平均变化在观测期间整体上有增大趋势.
蒋友严任贾文秦翔谢爱红王叶堂
关键词:总辐射反射率
南极器测气象数据的数据清洗和标记方法、系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南极器测气象数据的数据清洗和标记方法、系统,方法包括:获取近地面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相对湿度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映射关系,提取近地面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的原始值;将原始值的时间标签进行数字化,得到...
宁文涛王叶堂翟照晟孙玉琦张雪影
大气CO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7年
当下大气CO的研究内容和关注焦点主要包括CO的大气化学特性、CO对气候环境的间接影响、环境污染监测及源汇研究、CO全球分布特点及传输变化规律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CO的研究现状,回顾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大气CO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以期对未来加强我国三极地区大气CO观测和完善大气化学模式等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田彪丁明虎孙维君汤洁王叶堂张通效存德张东启
关键词:气候变化
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7
2007年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5年高原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面积总体上呈现冬春季减少、夏秋季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基本因子.冬季,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为敏感;春季,气温是影响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更主要的因素.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气温降水
近40年来天山东段冰川变化及其对气候的响应被引量:39
2008年
利用经1959/1961年航片校正的地形图、1972年航片和1992年TM、2001年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和人工目视解译,分析了天山东段哈尔里克山区1959/1961-2001年的冰川变化。结果表明,1959/1961-2001年冰川面积和储量减少量分别占1959/1961年的11.4%和12.3%。其中,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冰川退缩幅度大,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分别约为0.51%和0.508%,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退缩大幅减缓,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为0.1%和0.13%,90年代以后退缩速度又有加剧趋势,冰川面积和储量年减少率增加到0.31%和0.34%。对流域气象站气候资料分析发现,1959/1961-1972年的冰川面积减少率大,主要与1959-1966年时段气温偏高、而降水偏少有关。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研究区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王叶堂侯书贵鲁安新刘亚平
关键词:冰川变化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南极冰盖现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和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研究
认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南极冰盖现代降水中稳定同位素分布的基本规律和区域差异及其控制因素,对冰芯档案中氢氧同位素记录信息的诠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近期整理的到目前为止最为完善的南极冰盖稳定同位素资料,对Bowen an...
王叶堂
关键词:南极冰盖稳定同位素温度梯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