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基于生态位模型的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外来植物多花黑麦草的入侵对陕西、河南、江苏、四川等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为构建多花黑麦草入侵风险预警,利用主成分分析模型和最大熵模型对多花黑麦草在入侵中国后的生态位分化及在中国的入侵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多花黑麦草在入侵我国后发生了显著的生态位漂移;相比于其原产地种群,多花黑麦草在中国的入侵种群生态位宽度更广,适应的气候区显著扩展;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中国南方大部分区域属于多花黑麦草的稳定入侵区,而北方和西部地区存在其局域适应区和潜在拓殖区。研究结果反映出多花黑麦草在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具有较高的入侵潜力,也暗示了多花黑麦草较高的生态位进化能力可能是其在我国广泛入侵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开展多花黑麦草的防控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研究基础。
- 陈瑜杨毅哲陈丽丽宋兴江李欣迪张献瑞史岩王佳宋雅琪刘刚
- 关键词:多花黑麦草
- 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建设研究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外来物种的引入和入侵的风险持续升高,外来入侵生物已对我国的自然生态系统、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体系是摆在相关从业者面前的一个重大研究命题。本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外来生物入侵现状以及防控措施,讨论了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功能特点,建议应从如下方面着手建设外来入侵生物防控体系:建立外来入侵生物防控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建立、完善外来入侵生物数据库,建立外来入侵生物安全性风险评估和预警体系,加强海关检验检疫体系建设以及科学研究体系建设,借助大数据开展智能监测与绿色防控,并大力开展大众自然教育,提高全民对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群策群防,提高防控和治理效率。通过以上建议以期能为我国生物入侵及其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早日建立并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一套外来生物入侵防控体系,将外来入侵生物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
- 李欣迪刘刚杨毅哲陈丽丽王伟峰刘广振宋兴江陈瑜王佳张献瑞史岩安玉霞杜星瑶吴明泽
-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风险生态安全
- 棒花鱼(鲤形目,鲤科)全线粒体基因组测定与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采用长聚合酶链式反应(L-PCR),以L-PCR扩增产物为模板,用30对短PCR引物进行2次PCR(Sub—PCR)扩增,测定并注释了棒花鱼全线粒体基因组。结果表明:棒花鱼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6597bp,A+T含量55.7%,基因组成及排列顺序与其它硬骨鱼类一致,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2个rRNA基因和1个控制区(D-100p)。L链编码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ND6)和8个tRNA基因(tRNA—Gin,tRNA·Ala,tRNA-Cys.tRNA-Asn,tRNA.Tyr,tRNA-Ser,tRNA-Glu,tRNA-Pro),其余基因由H链编码。棒花鱼线粒体基因排列紧密,基因间隔12处60bp,间隔长度1—31bp不等;基因重叠区7处24bp,重叠区碱基覆盖数在1—7bp之间。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中,除COI的起始密码子为GTG外,其余均为ATG;8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3’端为完全终止密码子TAG(NDl、ND2、ND6)和n认(CoI、ATP8、ATP6、ND4L、ND5),其余5个基因均为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A(ND3、ND4)和T(COⅡ、COⅢ、Cyb)。除tRNA-Ser(AGY)基因外,其余21个tRNA基因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型。控制区(D.100p)位于tRNA-Pro和tRNA—Phe基因之间,长928bp,控制区有3个结构区:终止序列区(TASs),中央保守区(GSBs)和保守序列区(CSB-1、CSB·2、CSB-3)。
- 贺怀亚王佳尤平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组长PCR鲤科
- 外来植物节节麦入侵过程中的生态位进化与入侵潜力研究
- 2024年
- 为了筑牢中国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节节麦大规模入侵和扩散带来的生态威胁,有必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动态监测其入侵扩散趋势。基于节节麦在中国的预防和治理问题,本研究以节节麦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分析了其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节节麦在入侵中国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利用生态位模型对节节麦的现状和潜在分布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节节麦在中国入侵风险最高的地区,如中国中部、福建南部、广东湛江、海南、新疆西南和塔城地区、西藏西部和东南部地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最干月份降水量(Bio14)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Bio10)。较高的生态位稳定性表明节节麦在入侵过程中处于生态保守状态,节节麦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与本土生态位之间的差异是由于生态位未填充导致的,入侵种群的气候生态位只是本土生态位的一个子集。
- 张春玲杨毅哲陈丽丽陈瑜王佳李欣迪张献瑞史岩谢军武艺凡刘刚
- 关键词:入侵物种节节麦入侵风险
- 外来入侵植物野燕麦和节节麦对西安市小麦生产的危害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为了评估恶性外来入侵杂草野燕麦和节节麦对中国小麦生产的危害,以提高对生物入侵问题的认识和关注。本研究以西安市麦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在2016—2018年间,连续三年的田间调查,详细分析野燕麦和节节麦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野燕麦导致小麦平均减产16.35%,最高达35.03%,每公顷经济损失可达5000元,西安市小麦总产量减少2.04×10^(8) kg,年均经济损失3.92×10^(8)元,三年累计达1.18×10^(9)元。节节麦使小麦平均减产7.14%,最高达21.35%,每公顷经济损失可达3000元,西安市小麦总产量损失1.24×10^(8) kg,年均经济损失1.38×10^(8)元,三年累计损失4.15×10^(8)元。野燕麦和节节麦的入侵已严重威胁西安市小麦生产。为保障生物安全,应遵循《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实施风险预防、源头管控、综合治理、协同配合、公众参与原则,建立防控体系。
- 宋兴江王涛李方向常小箭李欣迪史岩史岩王佳
-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关中平原农田生态系统野燕麦节节麦
- 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中国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
- 2024年
- 生态位保守性是预测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的关键。目前对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其入侵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尚不明确。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加拿大一枝黄花入侵中国过程中的气候生态位变化,分析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生态位保守性特点(稳定指数为0.776),但其入侵地与原产地种群间的气候生态位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其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存在较高的生态位未填充(未填充指数为0.818),同时其在中国的气候生态位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扩展(扩展指数为0.224),这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的入侵扩散远未达到饱和,仍有巨大的扩散潜力。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在入侵中国后气候生态位主要呈保守状态,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漂移。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中国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地区主要处于稳定入侵阶段,而在中国北部和西部处于局域适应阶段,这些区域是针对该种开展防控的重点区域。最干月份降水量和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是影响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的主要气候因素,在入侵中国的过程中,加拿大一枝黄花气候生态位向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更高、干旱季节更干燥、暖湿季节降水更多的区域移动。加拿大一枝黄花具备强大的适应能力,生态位的扩展可能促使其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入侵范围。
- 张献瑞李欣迪陈瑜张春玲王佳宋兴江宋宇航刘刚
- 关键词:加拿大一枝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