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作伟 作品数:52 被引量:253 H指数:7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更多>>
脊柱立体定位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脊柱立体定位尺,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脊柱立体定位尺,由两个相互垂直连接的定位尺单元组成,定位尺单元为可被X线穿透的材质制成的长方体,具有四个侧面和两个底面,在其中两个相邻的侧面上设有不被X线穿透材质制成的... 王作伟文献传递 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螺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定位仪,通过脊柱标本椎弓根穿刺验证定位仪的实用性与定位准确性。方法自行设计一种脊柱定位仪,选择4具成人脊柱尸体标本,使用脊柱定位仪对尸体标本的椎弓根进行穿刺,测量椎弓根内、外缘的穿刺点与提前计划的理想穿刺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穿刺针的最大偏差数值计算穿刺的优良率。结果共穿刺了尸体标本L_1-S_1的48个椎弓根,椎弓根外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在正位X光片上为:0~6.0 mm,平均1.8 mm;侧位X光片上为:0~7.0 mm,平均1.6 mm。椎弓根内缘穿刺点与理想穿刺点的偏差距离为在正位X光片上为:0~6.4 mm,平均2.0 mm;侧位X光片上为:0~7.3 mm,平均1.9 mm。穿刺的最大偏差距离为:0~7.3 mm,平均2.4 mm。穿刺结果,优:34例(70.8%);良:10例(20.8%);差:4例(8.3%),优良率为91.7%。结论新型脊柱定位仪在椎弓根穿刺试验中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具有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精确性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王作伟 吴浩 陈赞 王兴文 袁庆国 菅凤增关键词:脊柱 椎弓根 导航 机器人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并发硬脊膜撕裂的综合处理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硬脊膜撕裂的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PETD治疗的2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资料。结果236例中,3例发生硬脊膜撕裂,发生率为1.3%(3/236)。2例术中诊断,其中1例术中转为显微镜下修补硬脊膜,1例术中未做处理;1例术后诊断,在显微镜下完成硬脊膜修补。3例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从术前8.0分降至1.7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82.1%降至17.8%,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改良MacNab评分2例为优,1例为良。结论硬脊膜撕裂是PETD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应根据术中和术后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措施,总体预后良好。 王海澎 杨希孟 朱宏伟 菅凤增 王大明 王作伟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入路 脊柱三维定位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柱三维定位方法,涉及微创外科手术技术领域。一种脊柱三维定位方法,通过X光照片获取脊柱正位图和侧位图图像;导入X光照片图像,根据给定比例尺在正位图和侧位图中均确定标记点C和D两点空间位置;分别在正位图和侧... 王作伟文献传递 氟马西尼造成的脑弥散成像改变对癫痫灶的定位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应用氟马西尼之后,用磁共振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imaging,DWI)检测脑组织发生的改变,从而确定癫痫灶的位置。方法选择准备手术的癫痫患者20例,其中检查前2个月内服用过苯二氮卓类药物(benzodiazepine,BZD)有9人,另取17位未发做过癫痫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在患者清醒和完全的发作间期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基线扫描,然后静脉推注氟马西尼(flumazenil,FMZ),注射10min后,再次进行DWI检查。所有的病人测量下列双侧结构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海马、海马旁回、丘脑、中央白质、与癫痫灶相连的皮质。健康对照者进行了DWI检查,测量了上述结构。我们还对20位患者进行了注射FMZ前后的视频脑电图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者对比,颞叶癫痫患者发病侧海马的发作间期ADC基线明显升高(P<0.05)。在注射氟马西尼后,不同感兴趣区的平均ADC变化如下:近期服用过BZD的患者癫痫发作侧的海马ADC下降(P<0.05);癫痫发作侧的海马旁回ADC下降(P<0.05),而近期没有服用过BZD的患者,未发现上述变化。在视频脑电监测中,服用BZD的患者也更易用FMZ诱发出癫痫波。在颞叶以外癫痫我们没有观察到统一的变化模式。结论近期服用过BZD药物的颞叶癫痫患者中,注射氟马西尼引起的ADC改变和癫痫灶的位置密切相关。核磁共振弥散成像清楚地表明了颢叶癫痫患者潜在癫痫灶的位置,是一个有效检测方法。 王作伟 栾国明 陈敏 王惠 王大明 褚德发 陈劲草关键词:氟马西尼 癫痫 癫痫灶 骨骼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骨骼医疗器械的优化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骨骼医疗器械的植入位置确定骨骼医疗器械的尺寸,将骨骼医疗器械的尺寸作为设计域的尺寸,根据设计域的尺寸建立设计域有限元模型;将设计域有限元模型装配至目标骨... 张维声 王作伟 张一可 蒋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脑卒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心源性脑卒中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 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6 0例非脑卒中对照者进行TEE及TTE检测。结果 TEE与TTE比较 ,心脑卒中因素检出率 (40例 / 13例 ,P <0 .0 1)。脑血管病组与对照组比较 ,TEE心脑卒中因素检出率 (2 7例 / 13例 ,P <0 .0 1)。经TEE探查有心脑卒中因素者与无心脑卒中因素者比较 ,年龄 (6 7.5 / 5 7.4岁 ,P <0 .0 5 ) ,心房颤动 (18/ 10例 ,P <0 .0 1) ,主动脉活动性斑块 (5 / 0例 ,P <0 .0 1)。结论 脑缺血发作患者 ,TEE探查潜在心脑卒中因素较TTE更敏感。 彭丹涛 秦斌 王作伟 许贤豪 吴青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Rathke囊肿 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治疗的Rathke囊肿患者18例,术前行头部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接受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中清除囊肿内容物,部分切除囊肿壁。结果该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MRI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Rathke囊肿微创、安全的方法。 裴傲 崔壮 王作伟 沙成 张亚卓关键词:RATHKE囊肿 内镜 脊髓空洞症硬膜下病变及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治疗效果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初步观察脊髓空洞症(SM)硬膜下的病变及枕大孔和Magendie孔疏通术(FMMD)治疗SM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所见硬膜下病变及可能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因素,应用FMMD解除梗阻。观察术后并发症,评估手术安全性。术后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JOA)颈椎评分,根据Tator评分标准评估临床疗效,并复查颅颈交界区MRI评估脊髓空洞。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mJOA颈椎评分。结果:术中观察发现,50例患者中,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占据枕大孔及覆盖Magendie孔44例(88%),两侧扁桃体间粘连18例(36%),扁桃体与脑干间粘连9例(18%),扁桃体发育不对称越过中线35例(70%),小脑后下动脉分支走行于Magendie孔11例(22%),Magendie孔表面假膜或瘢痕8例(16%),枕大池囊肿2例(4%),扁桃体与硬膜间粘连4例(8%)。50例患者中,仅1例(2%)术后出现颅内感染,其他患者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50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3.3±0.9)个月(12~15个月)。至末次随访,50例患者复查MRI结果显示,脊髓空洞好转44例(88%)、稳定6例(12%);临床疗效好转44例(88%),稳定4例(8%),恶化2例(4%);mJOA颈椎评分较术前提高[分别为(14.7±3.2)分和(12.9±3.1)分,配对t=2.83,P=0.03]。结论:SM患者硬膜下存在多种病变,经FMMD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明显改善,且手术相关并发症少。 关健 袁澄华 刘振磊 王凯 段婉茹 王兴文 王作伟 吴浩 陈赞 菅凤增关键词:脊髓空洞症 ARNOLD-CHIARI畸形 动物皮肤和人工皮肤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2019年 目的探讨动物皮肤和人工皮肤在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在北京医院进行第一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动物皮肤组和人工皮肤组,每组24人,分别完成规则伤口缝合(站1)、不规则伤口缝合(站2)、深部伤口缝合(站3)的学习和测评。使用客观结构化技能评估(objective structured assessment of technical skills,OSATS)对学生的技能和总体表现进行测评。分别调查10个动物皮肤和10个人工皮肤的使用寿命。结果动物皮肤组站1成绩为(14.8±2.1)分,人工皮肤组站1成绩为(14.6±1.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6);动物皮肤组站2成绩为(13.9±1.9)分,人工皮肤组站2成绩为(12.1±2.1)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皮肤组站3成绩为(12.8±2.0)分,人工皮肤组站3成绩为(11.4±2.1)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动物皮肤的使用寿命为(4.5±1.2)小时,人工皮肤的使用寿命为(13.5±2.6)小时,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物皮肤和人工皮肤在规则伤口缝合训练中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在不规则伤口和深部伤口的缝合训练中,动物皮肤优于人工皮肤,人工皮肤使用寿命更长。 王作伟 王兰 刘晓旭 王培忠 于浩 刘德平关键词:动物皮肤 人工皮肤 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