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方
- 作品数:27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法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 乙酸酐中毒的实验病理研究被引量:2
- 1998年
- 利用大白鼠和家兔灌胃及静脉注射乙酸酐引起中毒,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动物中毒后的病理变化。结果发现:(1)胃粘膜坏死、溃疡,胃穿孔。(2)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管腔内出现大量管型,肺灶性出血、肺气肿。实验结果说明;乙酸酐除了能引起消化道馈疡、穿孔外,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 王英元高彩荣员克明王亚方
- 关键词:乙酸酐中毒病理学
- 大鼠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的表达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规律,探讨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法医学应用。方法建立大鼠静压脊髓损伤模型,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对伤后不同时间(0、3、6、12h和1、3、5、7、11、14d)HIF-1α和HIF-1α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BI2000图像分析系统分析结果。结果正常及假手术对照组大鼠脊髓组织内有低水平的HIF-1αmRNA表达,但几乎检测不到HIF-1α阳性细胞;脊髓损伤后,HIF-1α及HIF-1αmRNA表达开始升高,其中HIF-1αmRNA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3d达高峰,14d时恢复正常;HIF-1α表达在伤后3h开始增加,1d达高峰,较HIF-1αmRNA的达峰时间(伤后3d)提前。HIF-1α免疫阳性产物可见于脊髓神经元、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及间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结论脊髓损伤后HIF-1α基因表达开始升高,对组织和细胞起低氧保护作用,其表达的时序性规律可望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 刘杨韩艳玲刘季王亚方王英元
-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脊髓损伤RT-PCR
- 大鼠吸入性乙酸酐中毒的病理观察
- 1998年
- 为了观察吸入乙酸酐后机体的病理变化,在染毒柜中让大鼠吸入乙酸酐,然后在光镜下观察其吸入性损伤。结果显示:(1)急性肺水肿;(2)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粘膜凝固性坏死,炎症细胞浸润;(3)小支气管早期痉挛,后期扩张。表明引起这些损伤是由于乙酸酐对粘膜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 王英元高彩荣贠克明王亚方
- 关键词:乙酸酐吸入性损伤中毒
- 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被引量:10
- 2004年
- 目的 建立利多卡因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 犬蛛网膜下腔注射利多卡因(37.01mg/kg体重),观察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 实验组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3.8min(7-42min)、16.4min(7-35min)和18.6min(10~47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急死征象。结论 所建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体征变化符合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的生前表现,可应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法医学鉴定的实验研究。
- 贠克明燕炯郭政孙俊红王亚方薛朝霞王英元
- 关键词:利多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动物模型病理特点法医学鉴定
- 口服乙酸酐中毒死亡一例报告
- 1998年
- 高彩荣王英元王亚方杜一顺周健
- 关键词:乙酸酐口服中毒病例报告尸体解剖
-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骨骼肌肌钙蛋白I mRNA的表达变化
- 2009年
-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骨骼肌挫伤后肌钙蛋白I mRNA(sTnI mRNA)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挫伤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分别在挫伤后0.5h,1h,6h,12h,18h取材。提取挫伤肌肉中的总RNA,逆转录合成cDNA第一条链,以cDNA作为模板,通过特异性上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cDNA的拷贝数,选取管家基因核糖体蛋白L32为参比基因,对扩增结果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1h、6h、12h、18h的sTnI mRNA表达量分别为正常组的66.7%、46.6%、31.9%、18.5%和15.3%,呈时序性表达下调趋势。结论大鼠骨骼肌挫伤后0.5h内sTnI mRNA的表达即开始下调,18h内sTnI mRNA的表达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作为临床诊断骨骼肌损伤的指标之一。
- 张镭孙俊红路健王亚方王英元
- 关键词:骨骼肌损伤实时荧光定量PCR
- 脂肪心猝死1例被引量:2
- 2002年
- 王亚方侯胡玲高彩荣王英元
- 关键词:脂肪心心肌疾病心脏猝死病例报告
- 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猝死1例
- 2000年
- 高彩荣郭宏民范厚声王亚方王英元
- 关键词:法医鉴定尸检
- 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延长而加速降解。平均DNA含量各指标(平均灰度、目标面积、目标面积比)与PMI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0、0.987、0.988和0.990(P<0.001)。结论尸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甲基绿-派洛宁(MG-P)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在研究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任广睦荆彩亮刘季王亚方王英元
- 关键词:死后经过时间DNA降解
- 3种甲醛固定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对不同方法提取甲醛固定组织中DNA的效果进行比较,寻找一种操作简便、经济实用、质量较高的DNA提取方法。方法取甲醛固定的心肌组织14份,分别以改良酚-氯仿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提取DNA,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OD260/OD280值后,经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确定提取的DNA质量。结果改良酚-氯仿法,改良Trizol法,试剂盒法OD260/OD280比值分别为1.841 5±0.380 4、1.370 5±0.336 7、0.831 6±0.175 0。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种不同方法提取DNA含量分别为0.943 8±0.530 1、0.707 5±0.423 6、0.342 8±0.182 5。PCR扩增后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以改良酚-氯仿法所提DNA的谱带清晰度好于其它两种方法。结论改良酚-氯仿法简便有效,所用试剂价格低廉,是一种经济实用的甲醛固定组织DNA提取方法。
- 郑文亢建耀曹晨薛淑莲杜秋香孙俊红王亚方侯养栋路建王英元
- 关键词:法医物证学DNA提取